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源于历史使命感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历史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夺取胜利的重要经验。在现实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在党建维度上,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自觉。新时代背景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是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领导干部来说,这个忧患意识也包括自忧意识,经常自我警醒,不断改造自己,以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江泽民忧患意识的理论特质 ,认为其忧患意识体现了历史忧患意识和现实忧患意识的统一 ;体现了民族忧患意识与时代忧患意识的统一 ;体现了忧党、忧国和忧民的统一 ;体现了忧患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的统一。并结合时代特点论述了江泽民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常怀自忧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对领导干部来说,这个忧患意识也包括自忧意识,经常自我警醒。不断改造自己,以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忧患意识”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以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忧患意识已成为我们党、国家、人民,以及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正如《易传》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由此可以看出,忧患意识不是一种消极意识,它不是指“杞人无事忧天倾”的那种消极悲观厌世的心态,而是指那种善于发现和找出自己的不足,时时牢记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骄不躁,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不断进取的心态。忧患意识并非自今日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 忧患意识,即忧虑太平中的危难、风险、不利因素的意念.忧则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切实增强干部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同时也一再提出要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梦"的解读具有深层的合理性和广泛的解释力。改造世界是"中国梦"的出场路径;社会有机体是"中国梦"的现实图景;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本真意义;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实践创新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10.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7,23(5):39-4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忧乐观形成的基本依据.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培养乐观主义精神的根本途径.科学分析形势,勇于面对问题是增强忧患意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忧患意识的科学内涵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一)忧患意识是一种辩证意识。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世界,对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绝无可能既掌牢国家政权,又无危险考验之忧。执政一时,就有一时的危险;掌权一天,就有一天的考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3.
公安现役部队官兵忧患意识是一种大局意识、问题意识、使命意识、前瞻意识,从国内外形势、官兵自身忧患意识以及忧患意识教育现状三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应在公安现役部队加强官兵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居安思危 强化忧患意识本刊评论员忧患意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流传千年,成为历代仁人志上修身立国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主主不息、不断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今天,强调忧患意识,尤其是颌富干田要有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5.
重庆日报:什么是"中国梦",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解读。您眼中的"中国梦"是怎样的?周天勇:从内涵上来讲,我认为"中国梦"包括民族之梦、家庭之梦和个人之梦三个层面。民族自强、家庭和睦、个人幸福,是"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三者之间是平行关系,我们不能只强调个人的发展而忽略整个国家事业的有序推进,但也要防止因为过度强调民族之梦而忽视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总结治党治国经验教训,形成了意义非凡的新时代忧患意识。其内容以忧党意识、忧国意识、忧民意识为主体,以心存忧患与责任担当的辩证统一为根本特征。其特质在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一思想意识,既是中国共产党在"盛世"之下作出的"危言",也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具有不同内容的忧患意识。虽然其内容不尽相同 ,但都可以归结为忧国、忧民、忧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国梦发展战略与党的群众路线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实现中国梦必须要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国梦的内涵和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相一致;二、中国梦的实现目标与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相一致;三、中国梦的实现主体决定了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四、中国梦实现是群众路线提出的直接动因;五、中国梦的最终实现需要党以创新的精神贯彻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读他的文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里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他成功地开创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内在动力之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特色之一。邓小平的大忧大患转化成  相似文献   

20.
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思忧患而勤勉,常持警惕而砥砺,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这不仅是对过往无数历史经验教训的凝练总结,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处理好各种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当常怀忧民、忧党、忧国之心,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