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迟成勇 《桂海论丛》2014,(4):111-115
从道德与价值的关系看,社会主义道德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提升;从文化视角看,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源力量;从实践维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须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着力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建构"一主多元"的伦理文化格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道德基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逻辑基础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运作逻辑,这就是从生活世界建构理论与化理论入生活的双重向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从条件论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各要素的内在关系,进而把握生活化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基本动力,这是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化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以生活化导向的理论建设为起点,包含着多层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发展和新飞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实现由认知到行为实践的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的统一,理性认知是前提,而情感认同无疑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需要理性地分析其具体推进的向度,基础向度、核心向度、外力向度和灵魂向度是新农村建设的四个着力点,需要加强研究与落实,以利于更好地改变广大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肖瑜 《重庆行政》2014,(1):91-93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人本"理路;马克思人学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人本理路,使之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威 《传承》2009,(11)
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进行理性审视,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三年来,"融入全过程"工作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融入全过程"中实践工作现状,同时探讨"融入全过程"中仍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在凝聚力在文化软实力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角度采考量、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就应当强化国人对当代务件下我国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这又应当以反映当下中国社会客观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理性论点,整合所有可以吸收、容纳的思想文化资源,在当下实践中构建出一个为全国广大人民群众都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演变为价值观之争。面对以普世价值为主导的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当下出现了因价值观失衡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淡薄、部分国民信仰迷失、社会道德滑坡和信任危机等,亟待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思想解读"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其内在理路和理论向度:即一方面以《大学》思想阐述其复兴传统、包容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创新超越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在理路;另一方面,以"中国梦"的内涵印证对其进行深入建构的理论向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不同层面,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这一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