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冉霞  周鹊虹 《重庆行政》2019,20(1):61-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作为高校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校道德环境,拓展学生和谐发展空间,爱生亲生,躬耕不辍,身体力行诠释大学精神。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f生思维和人格,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去年以来,贵港市覃塘区采取有效措施,以"孝文化""廉文化"为主抓手,以机关、学校为突破口,以党员和学生为切入点,多渠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人们崇尚孝廉文化,立德行善,弘扬新风,造就了"覃塘新精神"。在这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潜移默化地引领着社会新风尚,根植着社会正能量。一、干部创先争优,在践行上见精神覃塘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覃塘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作为高校教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校道德环境,拓展学生和谐发展空间,爱生亲生,躬耕不辍,身体力行诠释大学精神。要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8)
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精神尤其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值得中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从代表陈嘉庚精神的"爱国、敬业、诚信"三个方面引导中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孟利钢 《前进》2014,(4):53-54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前不久,中央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灵魂和精髓实质,把落实《意见》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和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在全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导刊》2014,(9):28-29
今年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童谣喻悦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以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为着力点,以新童谣的征集推广传唱为载体,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广大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铁路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彰显时代对铁路工作和铁路队伍的要求和期盼,必须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融入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努力使新时期铁路精神内化为干部职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认知,认同度也较高。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不同于成年人的内容与特征,需要对之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提升。正确的认知、认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校和社会生活都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认知和认同。引导中小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需要中小学校有更广阔的视野,重视社会实践、重视学生主体体验和内化。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管理上升到社会治理反映了我党治国理政上的巨大进步。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同时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惩治腐败相结合,首抓公务员队伍建设,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1.
陆俊  郭建民 《人民论坛》2014,(3):206-208
区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联.践行区域精神必须坚持整体运作和全盘推进,充分发挥其综合性和系统性功能.要在区域精神的践行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区域精神的践行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之间的有机辩证统一,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和内核,凝练和培育城市精神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起着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不断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具体体现。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的过程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14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两个月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其原动力来自何处?如何让抽象的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地走进人心,幻化成人们的自觉行动?本期策划帮助您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王克群  史书铄 《前进》2014,(10):23-2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具体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在探析大学生法治精神现状及成因基础之上,应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力量,从理论教育、民主管理、文化滋养、社会实践等多种路径入手,全面有效推进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应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自觉地按照其要求不断改进政府工作,为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政府应有的贡献。努力学习,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都有主导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精神富有"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同构、行思互补,契合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关怀与满足、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历史新任务中,浙江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富有"建设全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富民强省"实践中奠定"精神富有"的物质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神富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精神富有"塑造浙江形象;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诚信浙江,为"精神富有"营造社会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以"文化自觉"引导和促进"精神富有"建设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5,(9)
<正>吴江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突出"聚共识、树导向、培根基、促实践、建规范"五个主要环节,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努力把"三个倡导"内化为市民的认知认同,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聚共识——大力推进宣传教育增进全社会认知认同是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吴江区围绕这个逻辑起点,下大力气做好宣传教育文章。高起点谋篇布局。吴江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19.
<正>两会刚刚结束,我们在这里召开家风家教专题座谈会,研究如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和对全国妇联工作重要批示的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发挥妇联优势,引导广大妇女在家风家教中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全社会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座  相似文献   

20.
陈莹 《传承》2014,(9):64-65
践行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而认同缺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障碍。只有符合群众心理规律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大众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营造群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