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2.
洱源县双廊乡,以风光旖旎著称。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世代以洱海为生命的源泉,渔民们每天迎着朝霞出海,伴着落日余晖而归,枕着涛声入眠。传统的海边生活向人们展示大理白族的纯朴风俗,诉说着地方文化的厚重。 我们去白族老汉杨寿昌家做客的时候正值秋季,碧蓝色的洱海上帆影点点,一片片白族民居星罗棋布地散布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杨寿昌今年六十有三,海水和烈日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稍显不安的表情显示出渔民特有的性格。杨老汉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宽敞的院子凉晒的梅子飘着淡淡的清香。 杨寿昌告诉我们,全家 17…  相似文献   

3.
鹤庆县是白族聚居地之一,近几年来,鹤庆县在县城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突出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使县城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古建筑“云鹤楼”为中心,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白族民居街构成的“十”字型格局,整个县城集中体现了白族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向的白族民居街全长560米,投资3800万元,已于1999年5月建成。2000年5月,该县又投资4200万元拆迁改造南北向的南大街。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一条长602米、宽16米,街道两旁全部是典型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新街展现在…  相似文献   

4.
皖古遗韵──论徽派民居建筑艺术和特色傅强安徽南部边陲不仅有秀冠五岳的黄山胜景,还保留着大量风格迥异的古代民居。其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休宁、绩溪、婺源、祁门等原徽州属地。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代,至今保存完好,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营造之精,装饰之美...  相似文献   

5.
以腾冲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景观构成的三个元素,即村落选址、民居样式与建筑装饰,从中分析中原汉文化与本地世居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阿昌族的民居景观相互影响的关系,结果认为:腾冲民居景观在生态性、宜居性、审美、文化传承性等方面有良好的文化积淀,也是现代乡村发展需要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4,(8):106-109
圆可以产生视觉美感同时也会为环境空间增加和谐光彩 人类从古到今基本上都喜欢选择用圆形的结构来创造生活空间,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娱乐、休闲、运动、养生等等都离不开运用圆的思维来彩绘自己的人生观以开拓更宽广的发展领域。圆形结构的建筑除了可以展现和谐与曲线之美外,在阳光照射下所反射而形成的光彩磁场,更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自然健康的养生环境。圆形建筑既能呈现圆满和顺之气,又能展现阴阳调合之美,所以人类过去喜欢以圆形建筑来创造宏观发展之运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8.
<正>石雕、木雕、彩绘、砖雕、剪黏、交趾陶等中华传统建筑装饰不仅能为两岸大量的宫观寺庙、宗族祠堂、民居古厝等建筑增光添彩,其间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两岸古建装饰的历史文化渊源两岸传统建筑装饰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9.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10.
凡到过大理的朋友,无不惊羡白族同胞的服饰。车人说,它是一种包容山川灵秀的美审人说,它是一言可以歌唱的诗;有人说,它是一种历史神话和远古腾底的火花……在我看来,它是一种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现于一体的纯情文化。白头巾、白袖简、白围腰,犹如苍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白雪;红坎肩、绣花裤、船型鞋,又像雪中的花……这是当今常展现在大理街头或蝴蝶泉边的白族妇女雕装。白族男子的着装也非常有勉力:白包头、白衬衣、对襟褂、蓝裤子、毛边鞋,呈现出欢快、祥和之美,遗憾的是这种穿着打扮要到剥川或边远的地方才看得到。郭沫若曾说:“…  相似文献   

11.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中的独特资源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在旅游开发中备受关注.通过对云南大理双廊白族的田野调查发现,居民为了迎合游客的消费偏好,在向旅游者展示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建筑、服饰、思想观念及价值观、民族习俗偏离传统等文化失真现象.政府疏于管理是导致文化失真的重要原因,政府应发挥其公共职能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管郁静 《人民论坛》2013,(7):172-174
布依族崇尚自然,倡导简朴,日常生活中透露出一种平淡自然的“素朴之美”。布依族生活中的素朴之美,常常是以古朴的常态文化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具体表现为“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的民族服饰、“宇宙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民居建筑以及“承载文化深层的心理内涵”民俗仪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初见2008年冬天,一个身影推开了大理法藏寺斑驳尘封的大门。当时的法藏寺已经闭门多年,两进院落里杂草丛生。除了屋檐上的蛛网,随地可见的还有残破的瓦砾。穿过雨花台,惟实法师沿着回廊缓缓而入,一米多高的杂草很快淹没了他的身影。大殿和南面的厢房大都保存完整,北面的厢房早已坍塌大半,但依然可以明显看得出明清时期白族民居建筑的样式。庭院占地很小,没有我们常见到的宏伟庄严,虽然破败,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大理的白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质,而在这些民族服饰里,蓝白相间的扎染饰品成为了一种白族独有的符号。辛劳的白族人民在针线与棉布之间,通过扎染工艺,演绎了民族工艺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6.
胡美术  饶琨 《前沿》2009,(7):105-108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永恒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育、礼仪禁忌等文化因子都深深地植入其中,建造过程中礼俗禁忌之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本文拟从雄凤山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建造禁忌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挖掘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文化纪念碑的意义。民居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里代代延续下来的居住建筑,积历代人之智慧,比其他建筑类型更具备地域文化的原生态性,文化符号更加突出、鲜明。我国不同地域的民居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在四川青神汉阳得到具体体现。该地民居呈现鲜明的巴蜀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记者和几位朋友相约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走访洱海边的村庄是这次行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州府所在地下关开车东行,沿途很长一段是顺着洱海走。约两个小时.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挖色乡。 挖色位于从岸边突出延伸到洱海中的一块陆地上,我们把车子停在乡政府的大院里,步行走进村子里面。这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寨子,保留着完整的白墙灰瓦的白族民居风格。屋顶上摇曳着茅草的老房子中间,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太阳光斜斜打在墙壁上,冷不丁迎面会走来一个穿着白族服装的老太太悠然而过。有一户人家的大门飞檐斗拱,气派辉煌,…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宝贵遗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不仅具有群体的律动美,单体的构成美,还充分体现了时空模糊美的美学特征。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对学生介绍说苏州园林以“造景寄情”独具匠心,北京四合院以“移景寓情”颇见方寸中之苦心,那么徽州民居的借景抒情融于自然的格局则充分体现出返朴归真,寄托山水的美学追求。徽州民居村落或群体是由宅居集合而成,是生活的空间,也是自然的空间。其自然伸长、自我调节的有效机制,处处表现着有机和整体,按照“近者观形,远者观势”的审美观照方式,徽州民居群体效果以形势,高低起伏,参…  相似文献   

20.
正从昆明出发,沿着老108国道向富民前进,经过长达1345米的普吉隧道,如画的陡坡社区就会映入眼帘。陡坡——名副其实。从公路进入社区的那条路,的确足够陡的。汽车由蜿蜒的乡村公路爬坡而上,道路洁净、绿树环绕、青瓦白墙,一座座清清爽爽的白族民居,让人不由感慨:太美了!漫步陡坡社区,白族民居从山脚到山腰依山顺势而建,伴着干净的池塘。池塘边上的小亭子里,居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闲话家常,或静坐垂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