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疆是一个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本文主要研究了新疆能源消费结构,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对能源结构的影响问题,并提出了关于新疆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江  李颖嘉 《求索》2011,(12):42-4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中,工业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对产业结构影响最大,非工业部门则对电力较敏感;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出现、新能源的推广,推动了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改变了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传统的内在联系。应对思路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协调经济建设和能源建设、经济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各区域经济和能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案由: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伟大构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湖北"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中的生物质成形燃料产业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而且生物质成形燃料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能源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源与经济的互动关系。甘肃省作为一个能源大省,在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对经济的贡献较低,加上重化工业对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严重依赖,企业整体上生产力水平较低,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因此,在分析甘肃省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时,就应从经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经济产业结构,使能源与经济达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项卫星  臧爽 《求索》2013,(8):235-237
1970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对能源依赖型的日本经济构成了严重的冲击。日本政府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将其主导产业从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其产业结构调整为低能源依赖型,从而克服了经济增长的能源瓶颈约束。本文对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如何调整能源结构以及转变主导产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就中国如何根据能源环境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2,(1):41-42
<正>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栗庆林,代表民建天津市委员会发言天津作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我市产业结构高碳"锁定效应"明显我市是典型的产业能耗型城市,产业能耗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88.98%,是典型的高碳能源结构:一次能源消费中,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8.
面对未来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能源战略?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制定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新疆可持续发展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能源发展滞后,能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水平较低,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假设目标,改革农村能源发展之后的一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能源体系,文章对新疆农村能源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秀生、陈慧女撰文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是客观规律,正是依靠这种不断更新的机制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初都定位于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进行发展,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升级换代困难重重,经济发展随着资源逐渐枯竭而呈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9,(12):72-73
云南省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认真开展能源审计,截至2009年11月,全省500多户企业完成能源审计。通过审计,初步摸清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向企业提出了2000多条节能技改措施建议,对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行政》2014,(6):I0025-I0028
正重庆市彭水县要实现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目标任务,路径实现必须选择低碳发展。通过"建机制、造氛围、突特色、抓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增加森林碳汇,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将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直接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较,忽略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将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人均GDP约1000美元时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能源利用效率相比较,考虑到相当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相当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及资本密集程度,因而这种比较方法显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李忠伟 《前沿》2012,(7):91-92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存在能源结构欠佳、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层次较低,工业结构重型化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若霞 《求索》2012,(4):23-25
能源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战略的制定既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更要兼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能源安全利用。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核安全的担忧。本文分析了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两种不同能源战略调整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总结了欧盟国家能源战略对中国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启示。中国的能源战略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国际能源市场。把握未来能源战略的趋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赵新生 《乡音》2012,(1):13
我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度期长量大,从而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需求及产业链和市场机制的快速形成,这对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和规模都有较大影响。建议:一、加快河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建设。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河北省可再生能源条例》。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信贷、发展基金、奖励等激励政策体系。二、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可再生能源研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企业成本函数,推倒出能源强度函数,进而使用我国1989—2010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对影响能源强度变化的各个因素以及因素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水平的上升是影响能源强度下降的基础性因素,并且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都有正效应。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是能源强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推动煤炭的清洁使用来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定义资源可耗竭情形的基础上,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证与阐述。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论证了我国省际层面存在一定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了能源消费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情民意     
《乡音》2012,(4):26-26
加快我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河北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能源需求量大并迫切。特别是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推进,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且极具吸引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许力飞 《理论月刊》2014,(4):143-147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在能源消费的计算中,间接消费的部分要远远大于直接消费的部分,在当今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研究分析城镇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时空特征及趋势,对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00年~2011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是,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的方式和产业结构对城镇居民生活至关重要,还需要引导不同区域不同收入的消费方式向更加低碳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