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震  丁伊 《东北亚论坛》2021,30(5):112-126
美国近年来的地缘战略已经从"亚太再平衡"转变为"印太战略".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战略,"印太战略"延续了"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并在范围和方式上有所调整,更加注重盟国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这是一个军事色彩浓厚、针对性强且地域广阔的地缘政治战略.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日本和澳大利亚近年来加强了海洋事务的合作,具体而言,日本和澳大利亚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涵盖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海军装备贸易、联合海上军事演习、相关人员交流等几个方面.由于这些合作带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且大多集中在军事领域,因此对于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尤其是南海地区的海洋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中等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是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加紧了海洋安全战略的调整,即不仅要维护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而且要充当地区性海上领导力量,其海洋安全战略所涵盖的地理范围远远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土,进攻性色彩日益浓厚。为达到这一战略目标,澳大利亚一方面建设强大海军,要成为海上强国;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海上安全合作,加强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关系,以取得作战经验,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战略措施上也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尽管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的实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国家综合实力的有限以及对待中美的矛盾心态等,但澳大利亚海洋安全战略的进攻性特点以及与美国军事关系的加强无疑会对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大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安全优势,增添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军备竞赛。正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中国应当对此给予适当的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宋伟  张旺 《现代国际关系》2024,(1):43-62+136-137
2014年莫迪上台执政以来,印度实施从“东向政策”到“东进政策”的战略调整,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进一步融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莫迪政府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主要依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安全机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联合东南亚国家积极干预南海问题;与美日澳合作加强军事能力和军事存在;向南太平洋地区扩展影响力。印度加强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一是因为印度拥有制衡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二是因为亚太地区是印度将影响力超越南亚次大陆、推进世界大国梦的优先方向。亚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其优先方向,主要是基于印度周边大国博弈的格局以及印度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基础。由于印度北部陆地安全形势的牵制、印度与主要合作伙伴在对抗中国立场上的不一致,以及印度海军军备本土制造能力难以支撑远洋战略等因素,印度对亚太安全事务的介入仍然面临诸多制约。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 ,美欧俄三边关系与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相比 ,有许多显著的新特点。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自然成为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一关系的性质。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实际上是世界帝国战略 ,受新保守主义理论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影响最大。它与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在目标、重点和手段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冷战时期 ,美苏欧三角关系的互动模式主要是地缘均势模式 ,“零和”游戏规则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互动中 ,虽然还存在地缘政治模式 ,但已出现地缘经济、国际机制、“共赢”等三种新的模式。美欧俄实力的消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将决定三边关系的互动模式。每一对双边关系中将是多种互动模式共存 ,美欧俄三边关系在一些重要领域互动中也是多种模式共存。在今后若干年美欧俄三边关系将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5.
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引起了南亚地区国家的广泛关注.作为南亚的核心大国以及中国在亚洲的战略竞争对手,印度对中国致力于推动的中巴经济走廊计划心态复杂.准确把握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媒体等各界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的战略认知及原因,深入分析印度运用何种对抗手段与中国在南亚地区进行地缘战略竞争,探讨中国的应对策略,思考中印在南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越关系不断升温,尤其是在防务与安全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进展,美越双方从战略上日益重视防务安全合作,军事高层互访频繁,实质性军事交流合作如联合军演、开放越南军港、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持续开展,核能领域的合作得到加强,美国全面解除对越武器出口禁令,美越防务安全合作日趋机制化等。美越从昔日的军事对抗走向今日的军事合作,源于亚太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变化背景下两国对安全利益的认知以及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其主要动机及意图是通过相互借力削弱或制衡中国,并在南海问题上实现各自的目标诉求。美越安全防务合作对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中国外交造成了挑战,它影响了中美关系与中越关系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化。虽然美越军事合作暂时难以走向军事同盟,但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中越关系的发展,加强中国与东盟关系,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加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完善周边安全战略,提升应对周边安全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战的思想早已有之,近年来认知域已上升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疆域。美国和北约认知战项目正在由理论研究向战略制定、手段开发和实践操作层面加速演进,其概念、目标、实现途径和手段方法日渐清晰;美国在认知域的基本战略布局、战略指向明朗化,即进攻性现实主义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并举、绝对安全观驱动下的地缘政治扩张、持续针对中俄并深化对华战略竞争。俄乌冲突是北约发起认知战攻击的一个典型案例,凸显了数字时代大国在认知域博弈的新特征。对此,中国需要深入总结美西方的实践做法及其衍生影响,加快推进认知域研究,将认知域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完善相关系统布局和机制建设,稳健应对美西方的认知战图谋。  相似文献   

8.
北极航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海上交通线,而是具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和军事价值的海上战略通道。作为海洋大国,中印对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重视既跟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有关,又是各自海洋战略的内在要求。事实上,中印在北极地区的海上通道战略并不清晰,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海洋通道战略主要是以海洋科学研究为主。相比较而言,印度对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利益诉求更为明显,采取的战略手段更为直接。随着全球海洋问题的多元化、复杂化,维护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北极地区海上战略通道安全面临的多元威胁要求相关国家加强合作,才能保证这条大动脉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张杨 《现代国际关系》2023,(3):24-45+149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出现了新变化,走向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全领域威慑”战略。这种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动因:拜登政府回归同盟战略增强了日本联美“以台制华”的能动性;新冠疫情冲击下,美日提升了台湾在东西方价值观竞争中的重要性;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后,美日更为重视台湾地缘战略的前沿位置;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也为美日关联欧亚大陆地缘热点、强化同盟并协同配合台海战略提供了外部动力。未来,美日同盟台海战略将出现美日台三方互动高频化、政治红线试探常态化、武装力量部署分散化、战时分工精细化、经济安全合作全面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五个“地缘战略国”之一 ,她的作用是稳定地区局势和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9·11事件后 ,美印关系的急聚升温和军事合作的加强 ,更加凸现印度“地缘战略国”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海局势与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南海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菲律宾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把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光星仔礁宣示主权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与海洋法的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应对海洋法的新发展就成了捍卫领土主权、维护合法海洋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日内瓦协议签署以后,美国并没有停止对老挝事务的干涉。美国政府在继续援助老挝反共力量的同时,进一步采取了促进老挝中立派与右派势力合作的战略。美国对日内瓦协议的公然违背造成了老挝政治力量的再次分化与重组。老挝再次陷人内战的同时,美国也对老挝事务进行了直接的军事干涉,使老挝最终成为越南战争的真正战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4.
二月革命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还处于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之中,没有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这严重影响了革命向纵深发展.列宁《四月提纲》的发表和四月会议的召开,推动了西伯利亚独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建立,至十月革命前夕,大部分地区都完成了这一工作.这对布尔什维克夺取苏维埃领导权、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毅 《东北亚论坛》2005,14(3):30-34
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制度产生以来,相邻或相向沿海国的海域划界特别是其彼此的专属经济区(或专属渔区)与大陆架应统一还是分别划界问题之重要性日益凸显。独具特色的澳巴海域划界条约采用的划界方法,对中日关于东海海域划界冲突立场之协调富有借鉴意义,在东海中日争议海域,可以通过就大陆架和上覆水域分别划定界线并设立适当联合开发区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村弱势群体贫困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农村无论在经济、社会待遇、文化教育等方面在我国都属于庞大的弱势群体。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在我国属于中下游,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稳定农业收入,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民再就业机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产业收入。  相似文献   

17.
藤田丰八与清末中国西方农学引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实验农学。在这一过程中 ,上海农学会在西方农学论著的翻译和引进方面成就显著。尤其是农学会聘请的日本学者藤田丰八 ,负责西方农学论著的翻译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对我国经由日本引进西方近代农学 ,推广近代农业科学知识 ,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 ,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大抵集中在“历史性水域”、“历史性权利”、“海上疆域线”和“岛屿归属线”4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无论从断续线产生时的历史背景,或者从目前中国政府发布的有关声明来看,把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定为“岛屿归属线”还是比较符合实际,可以认可的。  相似文献   

20.
韩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城市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东北亚论坛》2005,14(2):54-58
20世纪 50年代以来,随着迅速的国家工业化过程,韩国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地实现了人口城市化,而且人口城市化进程与国家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工业选址政策以及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是韩国人口城市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动因。韩国由集中到分散的城市化模式、通过国土综合开发促进新的城市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发展卫星城镇、工业选址政策、可持续的土地政策等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