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热潮下,全国总工会提出制定和实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从现行措施看,信息化和互联网平台的运用是工会"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分析工会新媒体运用情况,发现工会网站的交互性得到了较大的增强;微博、微信日渐成为各级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新载体。但是,各级工会网站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新媒体应用的交互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应用的效果尚难以评估。中国工会想要进行工作创新,需要实现将新媒体作为政绩宣传、知识传播的载体到树立以会员为主体、快速有效听取会员心声、回应会员诉求等理念的质变。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行动是国家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包括工会在内的群团组织要进一步提高网上工作水平,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要求。工会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加快工会网络建设,建立云端平台,用互联网来完善工会的生态圈,通过网络使工会内部各级组织与机构互联互通,把亿万职工"连接"在一起,挖掘"工会大数据",共享信息资源和财富。在万物互联、共享共赢的时代,组织动员职工是中国工会的优势,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模式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重构互联网+工会业务流程势在必行。互联网精神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大有可为。工会干部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前谋划、主动创新,方能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3.
探索"互联网+"语境下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路径有助于进一步明晰新业态、新关系下工会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增强组织凝聚力,实现工作创新突破,更好地开展服务。面对当前工会运用"互联网+"服务职工存在整体规划模糊、信息共享不足、数据价值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建立权威的、全国工会层面的工会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社会合作,为职工提供更精准、更深层、更长远的服务。该平台应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即App为主,侧重服务、互动、综合信息的分析与发布,其建设需要工会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深度参与、持续完善。  相似文献   

4.
借助“互联网+”强化工会预算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互联网+"深刻影响社会。如何运用"互联网+"推进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服务水平升级,助力工会服务职工效率提高,促进工会服务职工平台建设,改善工会服务职工资源配置,实现全流程工会服务,优化工会服务布局,改变工会财务管理监管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借助"互联网+",施行工会预算管理新措施,夯实工会预算管理基础设施"云网端",推行工会预算监管行为"在线化",实现工会预算监管信息利用效益"最大值",推动工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既给工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也为工会组织建设和提升工会履职能力、服务水平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偏好发生变化,互联网也越来越成为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空间,成为职工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这就需要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客观需求,改革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构建网上工会建设体系,打造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相联动的工作格局,有效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和服务职工,促进工会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民的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当前工会推进改革的新形势下,做好互联网+工会工作刻不容缓。尽管各级工会组织在这项工作的探索中进行了很多有益实践,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未来"互联网+工会"应树立"互联网+工会"的正确认识,把握"互联网+工会"的基本特点,"互联网+"应聚焦工会四项职能,推进工会工作线上与线下融合。  相似文献   

7.
工会作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发挥着缓冲和防御的功能,向下扮演着劳动维权的"保护者"的角色,向上则扮演着"社会安全阀"的角色。时代变革推动了工会组织的服务转型,"互联网+"开启了工会组织"数字化生存"的序幕,引发了工会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悄然变革。高校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策源地,活跃于该场域中的工会组织理应充当服务创新的急先锋,积极开展"互联网+工会服务"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工会会员服务卡是一种手段,互联网是一个载体,实现"互联网+"普惠服务才是目的。创建以工会会员服务卡为载体的"互联网+"普惠服务新模式,不仅有利于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让更多职工享受到更加优质、丰富、便捷的服务,而且有利于创新工会服务管理模式,拓展工作空间,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会会员信息采集,扩大优惠力度,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圈"是创建"互联网+"普惠服务新模式中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认识、分类实施、有序推进、上下衔接、动态管理是创建新模式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有诸多特点和优势。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式,已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工会应当而且可以利用微博,增强工会思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对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各工会组织的官方微博受关注度差异较大。"工会微博"传播效果的改善、受关注度的提升,有赖于对微博话题的设计,对"工会"特色的把握,对目标受众的聚焦和对粉丝参与积极性的调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不断铺开,企业主体的经营方式正以各种创新形式飞速地搭载互联网运营模式。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互联网+"经营模式下用工关系对于传统劳动关系理论的突破和"互联网+"经营模式下劳动关系认定的把握尺度。  相似文献   

11.
加强"互联网+工会"建设既是党的要求,也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期盼,还是当前工会改革的突破口。新形势下做好"互联网十工会"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给工会工作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目前浙江省工会组织在"互联网+工会"工作创新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互联网+工会"模式下浙江省工会工作创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职工之家建设是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要抓手,是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为积极探索创新"互联网+"条件下建会、建家工作的新方式,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智造大街联合工会结合当地互联网企业云集、高科技人才汇聚和职工的特点,注重突出工会服务和工会特色,努力打造智慧职工之家,通过共建共享和创新驱动,积极为园区内企业和职工提供便捷服务,有效提升了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关村海淀园工会工作委员会构建"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特点效果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此过程中,适应区域创新效率、优先规范引导、把脉职工多元需要、释放企业工会潜能、购买专业社会服务、借助品牌资源认可度等,都是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工会普惠服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为工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链接一切,它的广泛性、交融性、平等性等特点,使其能够更加广泛覆盖和联系社会各方,这与工会工作的群众性极为相似,所以把二者"+"起来,通过不断拓展联系层面、延伸工作触角,使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好为会员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民参与性,也为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提高工会工作效率和增加工会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每年的互联网事件中,有不少与职工权益相关。其涉及权利类型是多样的,除人身方面的权利、经济权利,还有政治与文化权利。在相关事件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作用非常大。由于互联网的国际性,相关事件的传播极易全球化。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动员工具更应重视。在动员方式上,往往是线下动员和线上动员相结合的。不过,冀望互联网对职工权利状况加以根本改善也是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16.
典型宣传是我们党指导和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工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任务。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媒介形态共同发展与相互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已然来临,微博客、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正在改变着人们接触和选择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对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及其受众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团委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改进策略,增强共青团微信传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广州17所高校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进行分析,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非结构式访谈对大学生受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共青团微信平台设计相对完善,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推送内容缺乏话题性与趣味性;(2)在大学生受众中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不高;(3)缺乏共青团与大学生的微信互动机制;(4)缺乏对共青团文化认同感的营造。建议通过传播内容的话题性与思想引领功能的结合,学生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的培养,信息推送时对大学生受众进行精准定位,建立微信互动机制,营造共青团文化认同感等策略来提升高校共青团微信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邹瑞琼 《中国工运》2014,(12):51-52
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和即时共享的功能特征逐渐成为职工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新媒体时代,工会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介创新工会工作的机制与方法。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会工作的社会条件(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会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是实现工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其在理论上与公共服务供给理 论有契合之处,也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具 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存在职工认可度不高,工会工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缺乏长效机 制和专业性,存在信息隐患等问题。为此,在建设中必须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统一的工会“互 联网 +”普惠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会员实名制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行业作为首都新兴业态的代表者之一,其建会工作及工会运行方式是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会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调动互联网行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找准工会工作与行业需求的契合点,探索建立产业工会与行业管理部门、区总工会"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