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广东民政》2010,(9):6-7
“421家庭”问题多多 “自身难保”的“80后”到底有多难? “80后”一直被视为幸福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大学扩招,很多成绩平平的人也能拿到本科学历。然而“80后”们慢慢发现,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让他们承载起家庭的全部希望,成为压力最大的群体,甚至成为充满争议的一群人,社会对他们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使中国人口总数减少了3亿,1980年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父辈和祖辈众多的宠爱中已经长大成人。 日本投资银行百富勤在调查报告中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消费繁荣期,随着中国“80后”独生子女步入成年,他们将成为消费的主力,引领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是生育高峰年,很多80后的年轻一代也都荣升“父母”。80后的新爸新妈大多是独生子女,本来消费观念就超前的他们在育儿上也崇尚“名牌”和“高品质”.为了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不惜一掷千金。  相似文献   

4.
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成长一边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人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他们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也面临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走寻常路”……他们,就是“80后”的大学生。面对他们,思想政治课该讲什么?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5.
观点集粹     
《半月谈》2005,(8):80-82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娇惯下,吃不了多少苦头,“代写作业”正是这种“独生子女病”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市20世纪70年代起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重、问题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长大。独生子女是社会的未来,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才,是全社会的责任。目前,在我们身边有一个颇令人忧心的现象:这些由20岁到30岁的新失业族,大有直逼“4050”下岗人数之势。他们大学毕业不就业在家“啃老”;或者低学历、少技能又怕苦在家“待业”,他们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失业群体”。本刊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和剖析,期望通过我们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关注、决策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范晓光 《青年探索》2005,(3):18-22,27
本文利用“在宁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资料,主要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维度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方式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类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代”已成为了中国一个独特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代”的概念的形成,也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社会家庭结构正向我们走来。当代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功能以及成员间的关系也都因此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的家庭结构所发生变动,它对整个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社会中的一代特殊人口,他们当中出现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关键在于其社会化进程中出现了障碍,而家庭环境的差异是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黎元伟 《今日广西》2008,(17):68-69
“80后”是一群特殊的消费人群,在不断壮大的市场购买力中,随着。80后”的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加入消费大军,成为一股新兴的购买力量。尤其是“80后”前期与中期的消费群体,已经步入婚嫁年龄,他们的身影在如今的买房、装修大潮中纷纷显现。  相似文献   

12.
当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进军营。如何做好独生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要着重培养其自律、劳动、互助的观念。独生子女士兵在家里长期以“小皇帝”自居,在宠爱中长大,来到军营,他们不可能还是“中心”,部队应及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角色转换。一要培养他们的自律观念和能力。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律是教育管理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要多创造能让他们把自我当作认识对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取向之“个我取向”形成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的变迁与转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之“个我取向”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高峰,张扬、自我、青春的气息还在稚嫩的脸上荡漾,猛然间要从“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当年的“小太阳”们能顺利实现这种角色转换吗?在怀胎十月换来新生命呱呱坠地之后,他们怎样养育孩子呢?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2,(4):30-3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新型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几代人的呵护,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解决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尽快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必须让孩子学会自立,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所以“80后”们大都成长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宠溺中.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荒的成年。就是这样一代当初被前辈们唤作“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人,如今也已经走在或正在走向奔三的路上。在他们当中,有的在爸妈的庇护下“啃老”,有的自主创业小有所成或者跌倒了再来,有的在上了几年班后当了个小领导,有的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06,(4):54-57
“人口安全”是在我国人口政策一波三折的演进历程中和汲取“SARS”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安全范畴。本文参考政府和学术界对“人口安全”内涵的阐释并加以总结,根据我国独生子女生育政策以及独生子女人口发展现状从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生子女对我国人口安全的不利影响,提出从普及人口安全理念、适度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等重要方面入手缓解独生子女对人口安全造成的压力,把隐患和矛盾扼杀在萌芽之中。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众传媒”这一因素入手,以大规模调查所获数据为基础,分析这一外在的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这一特定人口群体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情况,并对大众传媒这一外在环境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是否起到了独特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言咏 《今日广西》2007,(22):33-36
当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当上父母之后,他们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们都发现,他们当中不少人竟然“会生,不会养”了。他们变得很不自信:自己到底会不会科学地、高水平地爱孩子?人们失去了育儿的平常之心,也失去了育儿的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