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选区制又称“多名选区制”。这是选举国家代议机关代表或议员时划分选区的一种形式——每个选区选出代表或议员2名以上。在这种制度下,参加选举的各政党提出一张候选人名单,选民投候选人名单的票。有的国家,选民以政党为单位投票,即选择某政党的候选人名单或不选择某政党的候选人名单;而有的国家,选民则以候选人为单位投票,选民不管候选人是哪个政党提出的,只要自己同意就投赞成票。  相似文献   

2.
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方式县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有两种提名推荐方式:一是政党、人民团体提名推荐,二是选民十人  相似文献   

3.
大党兴衰周期律绝不意味着大党必然会由盛转衰,而是指在满足有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其作用机制。在长期执政环境中,一些大党产生了政治理想背弃、政治纲领模糊、政治定力缺乏、政治领导涣散、政治生态破坏等消极现象,最终导致政党衰败、失去执政地位。大党兴衰周期律启示我们,大党保持执政地位和领导能力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人民群众是决定大党兴衰周期律作用的核心要素,无产阶级政党具有跳出兴衰周期律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大党"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概括的基础上,指出从"政党管理"到"政党治理"是新时期大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转型,"大党治理"应追求一种融开放性、有机性、动态性于一体的政党稳定观.  相似文献   

5.
针对台湾第五届与第六届"立委"选举的结果做一比较分析,以实证方式探究政坛两大阵营四个主要政党在三年中形象品牌的变化情形.尤其着力于蓝绿阵营中的第二大党--亲民党与"台联党"--在这三年间的席次增减,并以政党品牌的概念来解释此种蓝绿内部消长的情形,作为政治参与者与政治研究者进一步观察的方向与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党新竞选模式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西方政治中传统的阶级投票模式发生变化,选举伴随着选民的流动性、非意识形态化逐渐从选民表达其政党忠诚的一种方式变成表达个人舆论倾向的手段,选举行为变得个人化、实用主义化,候选人个人魅力如何、政府政绩好坏、竞选纲领是否对自己有利等一些短期及表面因素对选民的影响加大.同时,大众媒体日渐独立性的发展及对选举政治的广泛渗透,使其成为政党联络选民的重要渠道,政党如何处理同媒体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利用媒体为己服务成为其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台湾政党再次轮替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的深层原因是民进党未能解决政治贫腐和经济衰退这两项选民最关心的议题.2005年"三合一"地方选举是民进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008年1月的"立法院"选举,初次采取以小区单席为主、政党比例代表为辅的制度,放大了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悬殊,在"立法院"形成"一大一小"的席次格局,为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埋下了重要伏笔.在2008年最高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既无法有效整合内部的派系结构.也无法摆脱扁案和激进"台独"路线的困扰,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从而导致了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  相似文献   

8.
刘红 《统一论坛》2011,(4):21-24
随着暑期的来临,台湾"二合一选举"热浪滚滚。在选举过程中最为吸引媒体、选民、舆论和政党、候选人的是民意调查。在台湾的政治运作中,有关选举的追踪式民调依其重要性和关注度,向来为各方所重视。从"五都"选举后的有关"二合一选举"民调中可以看出选举趋势。"二合一选举"对蓝绿来说分别是"政权保卫战"和"夺权热身赛"  相似文献   

9.
正选举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据此有人认为,只有选民提出要求时,选举委员会才应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如果选民没有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就不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笔者认为上述认识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目的是为了使选民更加了解掌握代表候选人的有关情况,从而能够选出满意的人大代表。无论选民是否提出要求,选举委员会都应主动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介绍相关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党国际形象是政党自我建构与国际评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执政资源,不仅关系到政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建设,还关系到政党外交影响力和国家形象塑造。自1921年建党以来,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形象认知经历了从不认可到多元化、两极化的演变过程。中国共产党要获得从大党走向强党的先机,应全面准确把握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在把握政党国际形象建构优化一般规律和学术与政治并存特点基础上,加快理论和实践策略研究,真正发挥国际形象执政资源的政党和社会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三世界国家大党转型的典型代表是印度和南非的国民大会党。他们共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转型。历史的合法性、政党自身的博大吸引力、执政政策的深入人心和国家选举制度促使他们成功地从革命党转为议会党,再从议会党转为执政党。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大变局、长期执政的成效差、政党自身形象严重弱化等导致他们没有能够从执政党转为强党或领导党。推动和加强国家政党体系制度化的建设是第三世界国家大党转型之路的共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泰国政治的两大政党格局逐渐清晰,2013年曼谷市长选举中"选党不选人"和"原则政治优先于利益政治"两个政治观念在选民中逐步深入人心。舒拉克.西瓦拉克沙提出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思想、曼谷选民的思想博弈及最终结果,在理念和行动上都显现出当代泰国政党政治的两大特征,这势必将给泰国国内政治的理性平衡格局以及泰国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1,(11):44
"不与选民见面的人大代表候选人,选民坚决不予选举。"前不久,平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南贵在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动员会上严肃地说。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选举法的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或者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为了让选民更好地了解正式代表候选人的相关情况,浙江各地纷纷办起了"见面会"。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2012,(2):53-55
国外许多政党是选举党,人们入党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党赢得选举。西方国家的许多政党基本上是根据选区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在选区内组织俱乐部、组织文娱等服务社会的活动,培养与选民的感情,拉近本党与选民的距离,为本党候选人争取更多的选票。因此,  相似文献   

16.
政党认同是个人对政党心理上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本文简单介绍美国政党认同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其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政党认同在美国大选中的作用。在政治态度方面,政党为公众提供简化信息并引导大众观念,政党认同会影响其效果,而政治态度对政党认同具有反作用。在政治行为方面,政党认同与政治参与呈正相关的关系,并通过四个路径影响投票选择:意识形态、群体归属、执政绩效和候选人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三合一"选举方式(即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在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再受基层"热捧".与传统的选举方式相比,"三合一"优势在于:一是节省时间."三合一"选举将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和正式投票选举三者合并进行,如果参加投票选民超过选民总数一半,每项职位都有选民得票过半,选举就一次"搞定".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各地普遍开展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活动,由代表候选人回答选民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这对于选民了解代表候选人、提高选民选举积极性、增进代表候选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基层民主的“透明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此次台湾大选呈现新特点,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明显提升,经济选民已成为影响选举结果的关键力量。 台湾大选中经济议题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传统上影响选民投票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党认同、候选人形象及以经济为主的公共政策议题等,在“民主”相对成熟的欧美选举中,经济议题是选举的决定性因素,选举成为执不同经济政见阵营间的对决。但台湾大选呈现不同特点,研究发现,2000年以前台湾选民基本不关注经济,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政治是政党政治,摸清百年政党的底数,分析百年政党的历程和内涵,从政治光谱和政党与政权的关系研究厘清百年政党的主要类型,从意识形态与思想主张、组织结构体系与政党纪律、社会基础与社会资源、执政或参政行为能力等方面对百年大党进行界定,对于已经成为百年强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创新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