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主体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尺度与客观尺度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是分析和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本质,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哲学不能只讲客观性而不讲主体性,也不能只讲主体性不讲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对规律的理解要脱却机械决定论将其看成确定不移趋势的窠臼,规律应该也仅仅可以定义为“规则”。人类历史既然是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那么实践就是历史,历史就是实践。这样,历史的规律(规则)也就是实践的规律(规则)。实践包括主体对自然和自身两类客体的改造活动。因此实践的规律(规则)就必然是调节主体之间、主体与自身之间以及主体与自然之间的规律(规则)。而最能够统领这三块领域的规律(规则)则是“和谐”———既包括实践过程的和谐,也包括实践结果的和谐。历史规律(规则)从最终意义上说即“和谐”,“和谐”是贯穿于历史规律(规则)的线索。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充分印证了这一规则。  相似文献   

3.
学习民主党派史是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政治共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要求。要以史为据,明确民主党派的历史分期;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总结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以古论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为民主党派的参政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拓展深化和发展创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重点体现在对党执政宗旨、执政本领、执政方式、执政权力制约的新认识;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动力、事业总体布局、建设基本方法的新思考;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层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主体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再认识来进行的。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新观点是相铺相成、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彰显了其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对当前以及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长期且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发展规律,必须要研究社会需要和接受主体,即社会实践和"受体"层面;党的主要领导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的发展必须遵循与时俱进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规律。遵循与时俱进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小平的发展荣辱观取代了毛泽东的革命荣辱观,科学发展荣辱观取代发展荣辱观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徐敏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2):150-151,158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已经步入了风险社会,西方的许多社会学家相继阐述了他们对现代风险社会的理解。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风险源于实践的本性,实践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发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的客观后果是使原来由实践引发的局部的、区域性风险转化为世界的全球性风险。风险社会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后果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它告诉我们,风险社会仅仅是和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7.
历史规律是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基核。历史规律作为社会现象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不是预先设定的思辨的固定轨迹,相反,它生成并起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变换其形式和内容。与自在的自然规律相比,历史规律有其独特的重复性、总体性和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在本体论层面上,实践基础上的人及其活动是本体;历史观层面上,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价值论层面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运用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研究解决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问题,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显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要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要关注社区建设与治理的内外部问题,积极推动社区居民间的良性互动;要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建设内容,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成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观点,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理论方法。主体性与历史性作为实践活动的两个属性,在人对象化活动的不同领域和层面上不断地结合与分离。主体性与历史性渗透在唯物史观理论中,两者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结合既保证了唯物史观的整体性,也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重要保障,对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一致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研究实践活动规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则在总结社会历史实践与当代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基本规律论的新理论,即关于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规律、实践活动正负效应统一规律和实践活动智体统一规律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生存论来看,人类实践活动的二重性特征、理性的有限性、环境与社会系统的"双重偶然性"、非理性认识的冲击以及现实操作层面执行力不足等方面,是发展风险的深层原因.对发展风险的深入研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逻辑层面:一是对贯穿全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一般基础即物质生产的确定,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客体向度;二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类主体出发,探寻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中的主导因素,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向度。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既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又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的基础和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地肯定人类主体作用的历史辩证法与坚持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理念是因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所呈现的生态危机应运而生,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这一理念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要求人类实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方式、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实践活动方式的转向,将主体内在尺度与客体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生态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赢,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但是又出现很多的偏差,导致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我们应该在哲学层面上对业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做出自己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的实践观的这一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最终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的方法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理论范式。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世界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唯物史观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在新时代条件下思考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新思想,是"世界历史"的逻辑延展,实现了"共同体"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创造性结合,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破浪前行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论交往的实践本性和主体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互为前提 ,互相依存。一方面 ,交往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与存在 ;另一方面 ,交往又是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的交融是人类确立和发展自身主体性的重要前提 ,也是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途径。在交往、实践和主体性的统一中探讨交往的合理化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先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使自然界"人化";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自然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按照美的规律再生产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一经形成就应用于其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一、邓小平发展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坚持人民主体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主体。邓小平是位实践家,他强调实事求是,尊重实践,认为"一切从实践出发,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1〕"而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尊重实践实质上就是尊重人民的创造性;邓小平又是位思想家,他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积极支持和高度评价"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领导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说到底这是一场解放人的运动,冲破禁锢人的精神枷锁,解放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邓小平还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复性和客观性,社会历史事件具有个别性和主观性,对社会历史研究具有相同性和原创性。同样人类历史,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出的总结、采取的措施和未来发展灵活多样。对我们国家来说,不同学者,各有千秋。对此,本文以"由自我封闭的狭隘眼界向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转变""由‘天人合一’的朦胧观念向生态平衡的国民意识转变""由重人文轻科学的短视行为向人文科学并重转变"为切入点,寻找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源,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变换新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偏差,产生了很多棘手的问题。结合当代语境,应当在哲学层面上对已存在的实践活动问题作出应有的回应。立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涵,梳理清楚实践的历史嬗变与理论特性,唯此方能赋予人类实践以正确的价值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