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基层政府出现"反向避责"现象。"反向避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权责利关系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为有效解决"反向避责"问题,首先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科学合理优化权责配置,向下赋权扩能;其次要实行精准问责,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事担当激励;最后要提升动态预警能力,建立危机管理和风险协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属地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方式,始于各地总结信访实践的经验,并逐步扩大范围,其管理范围直观,责、权、利明晰,便于操作和运行,体现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要求。但随着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的逐步推开,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实际上,属地管理在部分基层已出现了要管没权、不管"背锅"的尴尬局面,很多基层干部感觉责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需要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积极干事创业。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社会的到来,部分干部甚至出现"为官不为"和"避责行为"等现象。其中,"反向避责"作为下级向上级发起的避责行为,值得关注。"反向避责"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行为逻辑也存在"甩锅"和"精进"两个面向。对"反向避责"现象,需要辩证地看待,充分激发其优势,主动规避其劣势,以实现对"反向避责"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正【重要发现】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现在干部的干事创业动力充足,约四成干部认为干部对工作的付出高于这份工作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多的受访干部认为缺乏干事创业动力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干部干事创业没动力是对组织不忠诚的表现。"为了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仍是干部最认同的干事创业动力来源。"缺少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内在动力不足""上级领导为了‘不出事’,压制下级作为空间""周围形成了不干事的氛围,不断蔓延传染"是影响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的"牛鼻子",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在横向上,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各责任主体有效衔接、合力运行;在纵向上,贯穿于责任链条的各个环节,发扬钉钉子精神,层层传导压力,实现责任运行的闭环式管理,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汕尾市与城区体制不顺,区政府主体地位不明确、市与区权责利不对等、职能配置不合理、行政执法不独立、运行机制不顺畅等体制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当前地级市与城区在体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合理界定市、区政府职能,明确城区政府的主体地位;理清市、区的权责关系,市下放给城区政府应有的职权;调整市、区政府财税分配,使城区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匹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管理重心和管理权限下移,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管理职能,使市、区两级尽快形成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李永康  薛博  夏鸿博 《前沿》2024,(1):104-112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方针对我国基层官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官员避责行为仍屡见不鲜,为我国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借助压力模型可以发现,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生成原因包括个人政治晋升形成内部压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权责失衡、府际避责催生责任压力、“乌卡时代”的风险加码和公众舆论的收紧触发外部压力,通过官员“理性经济人”的价值选择最终引发避责行为。为了防止基层官员避责行为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需要优化组织权责结构、完善内部评价体系、建立基层官员的压力疏导与缓解机制,以减少基层官员避责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5,(10)
<正>"六权治本"是一场深刻的"权力革命"。乡镇(街道)作为基层工作机构,量大面广、工作繁重,更需要"六权治本"进一步规范权责、简化运行、方便群众,激发和释放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好乡镇(街道)"六权治本"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做好"六权治本"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消除了党员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这无疑是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作为的现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与干部干事创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  相似文献   

10.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的职务就意味着责任担当。"三严三实"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是领导干部为官履职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标准"。践行"三严三实"就应牢记责任担当,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明责担责尽责。要知责明责,强化"思为"之责。"为官不为""庸官懒政"是"四风"之弊的表现,是宗旨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是政绩观、事业观  相似文献   

11.
"二传手干部"有四种表现形式,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布置一下""传达一下""上传一下""推脱一下"。造成"二传手干部"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纵向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权责不清、偷懒避责的"经济人"行为模式、形式主义的考核机制和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不足等。治理"二传手干部"应多管齐下,实现体系化、制度化的管理,才能实现领导干部队伍的健康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基层“信息避责”是一些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出于避责需要,在向上呈报信息时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致使上报信息失真的一种现象。“信息避责”呈现出选择性、粉饰性、掺水性、投机性、敷衍性五种基本类型。其既降低政府治理效能,危害民众利益,减损政府公信力,又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治理基层“信息避责”,可从德、能、制三个维度共同发力,让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既担得起责,也避不了责。  相似文献   

13.
"平均主义""走过场"式的干部考评会滋生和助长不作为、慢作为的风气,挫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激情。只有科学评价、准确评价、客观评价,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断舍离"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包括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等基本内涵。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也应该秉持"断舍离"的态度,断绝非分妄念与干事杂念,主动远离相互拉扯的混沌关系,摒弃对庸俗权力的执念,不断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坚决不踩"红线"、不触"底线"、不闯"雷区",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争做新时代实干担当的奋斗者。  相似文献   

15.
黄映玲 《创造》2004,(12):29-30
人才的价值是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和提升的,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干事创业的人才,我们要善于在干事创业中发现培养人才,为人才提供机会;要善于在干事创业中选拔使用人才,为人才提供舞台;要善于在干事创业中肯定激励人才,让人才在社会上有地位.这种以机会、舞台和地位为主构成的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要为人才营造的干事创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必须直面领导干部的利益问题,一方面让领导干部"愿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另一方面坚决把私欲关进"纪律"的笼子里。只有正确的利益观和完善的利益机制,才能真正调动好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国家的荣衰与执政集团逐渐蜕变成狭隘利益集团密切相关利益不仅是分析经济现象,也是分析政治现象、总结政治规律的基本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利益的解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  相似文献   

17.
盛夏的榕城,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喜人景象。7月17日至21日和8月19至21日,省政协主席梁绮萍与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锦贵、副省长李川,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省委"四个专题"调研检查组,先后二次赴福州市开展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管理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关于城市管理概念的解释有近二百种。本文所指的"城市管理"是实践中普遍被业界认同的概念,是指"城市运行"与"公共空间"的环境管理。实践中,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领域,这是由其所管理的对象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变化性所决定。城市管理有两个最主要的属性:一是综合管理,二是属地管理,本文只对"属地管理"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本质上是人们干事创业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新征程领导干部的“标配”。从党性和党性修养角度深度挖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因为这是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应以加强党性修养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以完善体制机制提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信心,以容错纠错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撑腰鼓劲。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公权力的目标,需要一个稳定的干部队伍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干事"有劲头"。要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具体可以从经济、政治、道德和法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