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特征鲜明地体现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即宪法中,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显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所谓的“宪政”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是升华为政治形态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共产党的领导同历史发展规律对立起来,制造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对立。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粗暴歪曲和糟蹋,理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论点是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特征鲜明地体现在我国的根本大法即宪法中,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显示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所谓的"宪政"的本质不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是升华为政治形态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家把共产党的领导同历史发展规律对立起来,制造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对立。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粗暴歪曲和糟蹋,理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论点是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革命功利观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核心地位的。这一思想是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功利观相反的,是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功利观。  相似文献   

4.
孙继红 《世纪桥》2005,(3):12-13,34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而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到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而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归宿,给后人以极大的启迪。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到今天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陈楚亮 《学习月刊》2010,(22):10-10
政治选举“是公民(严格地讲是选民)对政治候选人表示偏好的行为。”亦即决定政府、议会任职人员的参与活动,是公民最基本的参政活动。一般来说,传统的观点认为,资产阶级通过政治参与来限制、削弱王权和封建势力.争取资产阶级大多数人享有选举权.  相似文献   

7.
本阐述了中西近代早期思想家对“民权”涵义的不同理解。中国近代早期思想家注重“民权”的功利性,他们倡“民权”是为了“救亡御侮”;其“民权”思想中的“民”主要指封建官僚、绅士、兴人等,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民权”与“君权”的关系,他们主张君民共主,“民权”依附于“以权”。西方思想家则非常重视“民权”的学理性,其“民权”思想具有理性启蒙作用;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是“民权”思想中“民”的总称;主张用“民权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服务型政府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丰富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在中国当下改革实践中,我国政府正是在为民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力图构建一个顺应社会主义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历代无神论思想与有神论思想斗争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近代启蒙思想家,即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工商资产阶级过渡要求的无神论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无神论思想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无神论思想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派无神论思想为推翻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辛亥革命造了舆论,为破除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和“假天以治人”的封建专制精神支柱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理论依据;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神论思想与辛亥革命问题,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利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彻底的现实主义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考察政治现象,揭开了西方政治学说的近代篇章。马基雅维利政治学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性观、国家观、政体观、权术观和自由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何哲 《学习论坛》2024,(2):51-62
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开创者,毛泽东对一系列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和长期的治理探索。在政府建设领域,他对官僚主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官僚主义是任何时期、任何政府建设都要面临和克服的根本弊病,在当前政府建设领域,同样要大力整治官僚主义问题。毛泽东的一系列思考和实践对当前政府治理的完善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从治本的角度,毛泽东认为无论是从党和国家的初心主旨出发,还是从整治官僚主义出发,根本上都要建立人民政府,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参与、监督政府,才能解决行政体制本身的固有顽疾。在今天的政府建设中,更应该坚持秉承发扬人民政府观。  相似文献   

12.
杜琼 《唯实》2001,(8):107-110
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欠发达地区,由其落后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必然是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杜琼 《唯实》2001,(9):107-110
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欠发达地区,由其落后的经济发展决定了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必然是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王成林  吴昆 《学习月刊》2012,(22):24-25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作为一位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家,他的战争观反映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不仅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一个重要理论来源。现代战争已远不同于18、19世纪的战争,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仍然指导着现代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15.
人权作为一个普遍的政治概念, 最初是17、18世纪由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而提出来的。 17、18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经济上日益强大,越来越不满足于他们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为了对抗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严复(1854—1921年)是中国近代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学的启蒙思想家。他虽没有较系统的文艺美学论著,但他的文艺美学观,散见于政治、伦理、逻辑、文学艺术评论和诗文中,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美学思想取同一  相似文献   

17.
董秀娟 《发展论坛》2002,(11):63-63
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基本要求。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全省环保系统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入手,通过规范行为,完善程序,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机制和内外部监督机制,夯实了依法行政的基础,为改善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抓好试点,积极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环保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各界对强化环境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基层环境执法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其行为、作风对全社会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政府虽然开始寻求政企分开、减政放权、转变职能,但历史的客观存在和民族心理传统仍然决定着政府在社会中的主角地位。由于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因此,公民对其关注度就非常高。从本质上讲,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代表着人民利益,是一个讲信用、得民心、说话算数的政府,人民对政府是信赖的。但在具体行政过程中,一些地方、少数公务人员失信失范,集中表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地方大搞虚报浮夸、…  相似文献   

19.
禄德安 《学习论坛》2009,25(11):53-56
中原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特征是:历史悠久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高度不一致,古代文化灿烂但近现代逐渐衰落,正统性有余但现代性不足。这些特征影响到中原地区人民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即自豪感与自卑感共存,正统保守与叛逆共存。这些特征还影响到本地区政府心理和行为方式:官本位思想严重而民本意识淡薄;强势、优势心理严重而民主思想淡薄;政府行为专断,官僚作风严重。根据中原地区历史文化及其影响,政府职能定位应着眼于:正视历史,带领中原人民走出传统文化断裂带来的心理魔咒;政府率先垂范,克服传统文化在行为上的消极影响;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0.
一、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困境理解新自由主义,应考察其思想的演进。自由主义最初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伯里克利、希罗多德等思想家提出的自由理念。而自由主义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说体系,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需要一整套维护其利益的理论体系,自由主义便是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