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向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小雨 《桂海论丛》2008,24(5):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主线是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内在地蕴涵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总体性向度、从理论探索起点到理论体系形成的阶段性向度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向度。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体现判断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形成的标准是:从内容上看,它是否系统地回答了所研究领域里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能不能对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对实践能否起指导作用;从形式上看,它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根据这一标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因为这一理论已经系统而正确地回答了我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已经提出了观察、分析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并且这些观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邓…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是一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重要概括。这一重要新概括,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和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实质和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产物。改革开放既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源泉和逻辑起点,又是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依据和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和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的,我们不但要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把它贯穿到工作中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制度特征,它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性内容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就是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制度逻辑就是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内涵,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各种政治思潮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承上启下之重要地位。它坚持和继承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与之共通的理论主题、思想内涵和价值追求;它从不同层面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之更加充实,更富“中国特色”;它又进一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创新的坚定步伐,使之呈现出科学发展观等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它第一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对这一理论作了科学定位。而且还留下继续研究的空间。比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达丽美 《传承》2009,(12):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这一体系的形成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经历了大约八个阶段才得以形成。它的形成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这一体系的形成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经历了大约八个阶段才得以形成.它的形成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把握其理论主题与内容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由理论原则、理论主题、基本理论、具体理论和观点组成的内容丰富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10,26(1):11-14
刘少奇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而且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雷青松 《桂海论丛》2008,24(2):14-16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对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密切注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价值原则的统一,既坚守国情党情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又切实体现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比较正规的研读马列主义的学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来审视延安马列学院的创办,就会发现其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风直接体现这一原则,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其经验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作风是党的生命。新形势下 ,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平环境的考验。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概括起来就是解决三个根本态度问题 ,即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对待人民群众 ,对待自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从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做起。  相似文献   

15.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7,23(1):24-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我们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黄建军 《桂海论丛》2011,27(2):49-53
90年来,我们党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党的组织建设,使之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组织不断健全,凝聚力更加巩固;结构不断改善,素质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又充分说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的规律和角色转变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组织建设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起点,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归宿。新时代“人民至上”从这三个向度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刻诠释,以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不负人民印证初心使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先贯彻落实治国方略,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解析“人民至上”是明确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本质的一种阐释,也让我们对百年来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未来道路上转化为强大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有许多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成果、治党治国规律认识新境界、发展战略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新思路、党建理论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根本在于人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要最终实现它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唯一而正确的道路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结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等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越来越自觉的行动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从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号召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其着眼点就是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桂海论丛》2011,27(5):44-48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分析了党29年前进中的失误曲折及发展过程,形成了党的失误观。它主要论述了这些失误形成的国际国内客观原因、党的主体原因、深层次的本质原因,阐明了人民群众在党的失误曲折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党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纠正自身发展中的失误并理智地把教训变为财富、开辟新的未来等重大问题,对于人们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些失误与曲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