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节庆     
《台声》2005,(10)
Sun.Mon.Tue.Wed.1320226初五9初八十二15十四十九21二十小雪30廿九12三十14十三16十五28廿七27廿六十月 彝族十月年 彝族过去使用十月太阳历,形成了与历法相应的年俗。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过年时,先敬天祭祖,再到各家共饮“转转酒”,还有赛马、角力等活动。瑶族耍歌堂 又称“秋割节”。瑶族中的盘瑶和八排瑶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传说这天是瑶族祖神盘古王的生日,故先行祭祖仪式,后歌舞狂欢,燃起篝火,以庆丰收。丰收节台湾高山族排湾人的节日,多在农历十月粮食进仓后,择吉日进行。节日里,各个部落都举行盛会,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刘尧汉先生“彝族的虎图腾即伏羲”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伏羲并不是彝族的虎图腾,而是东夷的月图腾;同时,伏羲也不是彝族远古母系氏族部落名号,而是东夷父系氏族部落的人祖英雄;并指出太昊和高禖也都不是彝族的虎图腾。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的土著居民有三类,即原住民族(First Nations),因纽特人(Inuit)和混血民族梅提斯人(Metis)。原住民族旧称美洲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或略写为Amerindian)。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Eskimo)。原住民族和因纽特人是北美古老的土著居民,但混血民族则是欧洲人在加拿大进行殖民活动以来新兴的土著居民。  相似文献   

4.
九黎、蚩尤和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商蛮说”、“贵州土著说”和“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等观点,我们认为,马来人种之“南来说”、高加索人种之“北来说”以及雅利安人种之“西来说”都不太可能,即使是游移迁徙时有混杂,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南蛮说”和“贵州土著说”同样是“流”而不是“源”。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 远古时期,首先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  相似文献   

5.
四、彝族虎宇宙观对中国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 彝族的虎宇宙观,经由老子、庄子抽象概括为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别名“一”即“太一”之后,又经彝族先民羌戎方士谬忌向汉武帝提出作为高于五帝的天神而受到祀奉。高于五帝的太一,前面说过,它是彝族“罗罗”或“罗”(虎)的别名,早在先秦、西汉时已出现于西北地区(《山海经·海外西经》、《汉书·地理志·张掖郡·番和》),它在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生息的邻近。夏、周、秦、汉时,羌戎及其遗裔散布于秦、郑、齐、鲁、楚等境域,其虎宇宙观随之传播,虎(腊、皋)以“腊祭”和“皋禖”之名受祀奉,老、庄得据以抽象,谬忌得藉以迷惑汉武帝。其始自远古伏羲而迄于现代,且将延至未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如虎伏羲文化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走近花倮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曼龙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花倮人部落,居住着112户花倮人近500人,至今仍沿袭着千年前的传统文化习俗,其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让外来人惊叹不已。不久前,笔者到曼龙村采风,领略了花倮人古老的风情文化……崇拜荞和鱼的花倮人曼龙村花倮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据史料记载:曼龙村花倮人源于西北高原南下的氐羌游牧民族。荞是他们最崇拜的“神物”。花倮人为何崇拜荞,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一天,花倮人都到原始森林里捕猎去了,村庄不知为何燃起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财产和粮食,绝望中,一位长者在废…  相似文献   

7.
论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在两篇拙文中曾分别谈到:(一)彝族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属于祖国北方古戎狄部的昆夷之苗裔。昆夷希慕遮的第29世裔孙武洛撮,当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从武洛撮开始,在彝族血缘内出现了统治等级和被统治等级,产生了家长奴隶制,正孕育着奴隶社会。(二)到希慕遮的第31世裔孙笃慕时,彝族历史已踏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与阶级社会的产生相适应,彝族也形成为文明民族,并始建了以笃慕为首的彝族史上第一个本民族的统一政权——蜀国。(三)武洛撮即“蜀王”蚕丛,笃幕与“帝蜀”的杜字也是同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西方殖民者屠杀抢劫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中南美洲有两个印第安人的古老国家——阿兹特克(位于今墨西哥一带)和印加(位于今秘鲁一带)。1519年,西班牙的科泰斯率军在墨西哥登陆,攻陷阿兹特克的首都(即今墨西哥城),俘其国王,  相似文献   

9.
谢尔曼·阿莱克西通过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对抗表征,不仅颠覆长期以来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印第安人的殖民话语和刻板表征,而且批判许多其他美国印第安作家沿用和表现的"归家"范式,以及保留地为中心的部落保守主义,表明他对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真实形象与身份重构的新视角和立场。阿莱克西进而通过自我表征,真实重构当代美国印第安人的新型身份——"兼职印第安人"和"现代游牧民",他们能自如往来于两种文化之间,既不单纯受限于印第安部落传统文化的预期,也不一味附庸白人主流文化的强权。小说为我们研究21世纪美国社会的跨文化接触和关系开辟了新视窗。  相似文献   

10.
从羲和“生日”探索十月太阳历产生的时代唐楚臣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教授、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卢央副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陈久金三位学者携手合作从社会调查入手,结合文献材料,由今溯古揭示了中国古代曾经通行过一种历法。这种历法的制定与月亮无关...  相似文献   

11.
三、血统证明:由姓氏探源在远古社会,一个姓是作为一个部族(或部落)的旗号(或标记)而存在的。之后,随着子孙繁衍的增多,一个部族(或部落)又分为若干个分支,每个分支又都散居各地。这样,每个分支就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田建明 《人权》2008,(3):52-53
加拿大土著人包括印第安人各民族、因纽特人以及欧洲殖民者与当地土著人的婚生后裔——梅蒂斯人。加拿大公共事务与政府服务部于2001年发表的《加拿大概况》关于土著人的部分指出:今天,加拿大土著居民约79万人,占加全国人口的3%左右。其中“第一民族”印第安人占69%,梅蒂斯人占26%,因纽特人占5%。他们的人口增长率是全国人口增长率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
一七六一年法国汉学家德吉尼斯提出,在公元前五世纪,即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以前一千年,中国僧人慧深就已经到达美洲的假说。二百多年来,各国学者对此假说一直争论不休。一九八三年第一期《思想战线》杂志发表了石钟健同志的《古代中国船只到达美洲的文物证据——石锚和有段石锛》(以下简称“石文”),根据北美发现的“浅海石锚”和散布在太平洋群岛以至南美洲厄瓜多尔等地的有段石锛,提出中国古代越人船队,早在公元前一、二千年,就开辟了太平洋北岸航路和中部航路,到达美洲的观点,比德吉尼斯之说又提前了一千多年。笔者不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的遗裔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支系庞杂,分布于云、贵、川以及广西等省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的古彝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原始宗教观念还较为浓厚地保存在社会生活之中,这种原始宗教观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这里,我只想就彝族对火的崇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在原始宗教的观念中,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不仅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或者说是典型性。 彝族的火崇拜,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1.人对自然物实体的崇拜,2.对灵物虚体的崇拜,3.对鬼神异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海达人古老的图腾柱成为珍贵文物,而新的图腾柱不仅是文化产品,而且也是海达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的见证。海达人(Haida)是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的土著民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穆赛和斯凯德盖特,美国阿拉斯加的海达堡,是海达人最集中的3个地方。阿拉斯加的海达人过去住在威尔士太子岛西岸和东岸。1911年,在美国政府和基督教长老会的帮助下,西岸的海达人集中到海达堡,并于1912年建立海达堡保留地。海达人曾经是西部海岸人数最多的印第安部落,但1830-1860年暴发的一场天花几乎让他们灭绝。现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学,是研究以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出现,是我国社会科学和法制建设发展的必然.本文仅就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原则作一初浅的论述.一、关于我国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民族法一词,最早见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恩格斯在考察雅典国家的产生时指出:“雅典人比美洲任何土著民族都前进了一步,相邻的各部落的单纯的联盟,已经由这些部落融合为统一民族代替了.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和民族的习惯之上的一般的雅典民族法;只要是雅典的公民,而使在非自已部落的地位,也取得了确定的权利和新的法律保护.”恩格斯在这里虽然没有对民族法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也为我们指明了“部落和民族的习惯法”与“一般的民族法”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东蛮考释     
唐宋时期,今大渡河至金沙江约当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有东蛮三部落,即勿邓、两林与丰琶。关于东蛮三部落的驻地,唐、宋史籍记载互有出入,族属也比较复杂,历为治彝族史者所关心,今作东蛮考释。在考释东蛮三部落时,有两点应首先加以注意。第一,东蛮三部落驻地范围比较辽阔,其部落头人即大鬼主或蛮王的统治中心只能在辖区内占一小部分。第二,从各族先民部落既有农业部落又有游牧部落且长期互争雄长的历史发展来看,其统治中心不能始终固定在一点,而因其时间之先后屡有迁移。勿邓:亦称邛部川,唐时拥有“地方千里”,是东蛮中最大的部落。樊绰《蛮书》卷一渭:“黎州南……行三百五十里至邛部川。”又渭:“邛部东南三百五十里至勿邓部落。”邛部川即勿邓,方向以南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汉学家歧尼(J.de Guignes)根据我国《梁书·诸夷传》中有关扶桑国的记载,首次提出了中国人可能比哥伦布早一千年就已经到达美洲的观点。而无独有偶的是:在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出土的一些文物的图案和样式,同中国的出土文物很相似;墨西哥等国古代印第安人的传说,风俗习惯,建筑物的设计与中国也较相似。有文献记载的交流活动是发生在明清时期:当时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和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墨西哥、秘鲁等国侨居经商或做工。以上证据足以说明我国与拉丁美洲各国交往由来已久。而近一百年来中拉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以下便分阶段的回顾一下中拉关系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同许多民族的发展史一样,在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们散居于许多互不相属的独立部落,并未形成统一的民族群体,对那个时代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及藏文史籍来了解,大约在公元前十世纪,青藏高原上已有蕃(雅隆)、苏毗(孙波)、羊同、党项、白兰、附国,突厥、吐谷浑等独立的大部落,公元前四世纪,众多的部落逐步形成象雄、雅隆、苏毗三大部落联盟。当时处于藏文化的奠基时期,其文化主流以产生于象雄的本教文化为基础。《西藏王统记》和其他历史典籍都认为至少在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奴隶制王朝以前,藏族没有文字,因此当时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成文形式。据《贤者喜宴》记载,从西藏第一个王,公元前四六九年(实际是雅隆部落的首领)聂赤赞普开始,至公元前一百年左右的布第公杰(或称甲  相似文献   

20.
从彝族古藉和汉文古籍记载远古人、事、时、地、物作对比研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处;而最古老的、原始的即万年前的文化内涵,却留存于彝文古籍记载中、由之可以探索中华万年文明史。一、彝汉文古籍对应记载"天、地、人三皇"和"青、红、白、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