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理的挑战,使得青年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主要表现在:交往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交往的方式虚拟化、交往的过程快餐化、交往的目的功利化、交往的思想“自我中心”化等,这些都制约了青年精神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大数据时代,要构建起青年科学理性人际交往的实践范式:契入大数据思维更新交往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群性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青年理性健康交往,更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处于转型的农村社区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农村青年对新媒体的使用日益呈现出"后喻文化"特征明显、与虚拟空间的交往多于家庭内的交往、单向交往多于双向交往等特征。农村青年的代际交往出现了"文化反哺"、核心家庭下的代际交往质量受到影响、农村青年的家庭责任意识日益弱化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转变观念,互相学习;注重伦理关怀,以理解为导向,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常态必将驱动社会、文化、生活多领域的变化.文化软实力引领作用愈加突出,累积未来竞争中持久的能力量.回顾改革开放岁月的征程,青年发展体现出“基础在学习,关键在适应,成功在创新”的成长态势.新常态下除学习以外,娱乐、交往和创业是90后青年共性刚需,期望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青年圆梦需要文化引领,青年社会发展依托法律护航、政策驱动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年文化的论文及论著很多,对“什么是青年文化”的争议很大,争论的焦点在青年文化的内涵上。学术界公认的“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这种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讲已抓住了青年文化的特殊性。但还不够准确,因为不仅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妇女文化、非正式群体文化、学术尖端文化等等也都是亚文化,“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文  相似文献   

5.
在业缘关系中,存在着纵向的差序格局,农村青年职工位于最底层的边缘位置。他们在处理纵向的业缘关系时,会根据职业的两个不同阶段,针对上层管理者的交往法则做出人际关系的判断,并回应以相应的交往法则。第一阶段的关系判断是混合性关系,要实行"回报法则";第二阶段的关系判断是工具性关系,要实行"斗争法则"。  相似文献   

6.
西方青年文化作为青年这一特定年龄层所特有的社会群体价值观和群体生活方式,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文化组成。在现代化理论层面上,它是西方工业文明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的必然附属物。社会的全面实用主义化和曾经作为西方社会发育结果的社会理性主义的幻灭,伴随高度的物质文明,建构了青年以享乐主义为外在特质的文化类型的基础。同时,尽管西方青年文化长期以“反社会”为自身文化特质,实际上它却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脱高社会既存的文化选  相似文献   

7.
“屌丝”一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改变的一种无力的心理状态。作为2012年度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是认识当代青年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的媒介。探究和把握“屌丝”现象的成因,是深入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在流行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屌丝”的流行与过度泛化折射出青年传统观念的丧失、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对自身状况的自嘲等心态,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同性恋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同性恋违法行为日益突出,对社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同性恋违法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同性恋的违法行为,法律界定不明确;社会对同性恋者存在歧视和偏见;同性恋者心理脆弱,缺乏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择友不善,即跟社会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学坏了。那么,这些青少年为什么要同社会上的那些人交往呢?为什么在交往中容易学坏?要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次文化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看,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充分彰显出中国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社会生命态,多元文化互嵌互生使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最终形成“一体”的共同体格局。云南鹤庆新华村以银器技艺文化为内生资源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长久的技艺生命过程中,白族银匠在“藏彝走廊”空间与多种民族紧密互动,充分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创制出引领行业时代的银器技艺文明,为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以“文化”为动力的成功案例,实证调查研究新华村银器匠人群体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及其技艺文明,可助益新时代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青年网络交往以迅猛的态势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呈现出以下现状:既有“虚拟”又有“现实”,既有“狂欢”也有“孤单”,既“渴望交往”又“自我封闭”,既享受“自由”又忽视“规范”,等等。对此,青年需要对“自由”与“自律”、“虚拟”与“现实”、“网络文化”与“网络规范”等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休闲文化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作为当代社会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年休闲文化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代青年的文化态势及心理状况,渐渐为人们所关注.青年群体的休闲文化结构状况可从其休闲的文化层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来研究.休闲对青年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但青年群体的休闲活动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我们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13.
青年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阶段。本文从社会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面考察了制约青年社会化的一些基本因素:在宏观环境层面,提出政治、文化与宗教等因素对青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影响;在微观环境层面,提出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因素直接制约着青年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以亲缘、地缘、业缘、神缘和物缘为主要内容的诠释华侨华人社会的"五缘文化"论,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和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成功的实践为依托和概括,推动了侨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是沟通海内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精神纽带,有其合理性和生存空间的客观性。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应发挥自身优势,以"五缘文化"为桥梁和依托,拓宽侨务工作的视野,实现从传统观念的乡亲侨务向特大移民城市的地域侨务跨越。  相似文献   

15.
1、当代青年需求变化的调查分析。最近,我们发出一份关于“当前青年需求变化”的调查表,其中有青年的生活需求、青年的社会需求、青年的个人需求和青年的进取需求四大类,收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性质的青年回寄的调查表200余份。从统计结果可略见当代青年需求变化之一斑。第一,青年生活需求的新变化,集中表现在“求致富、求实惠、求享受”这三个热点上。第二,青年的社会需求发生着明显变化,“求知识、求美乐、求交往”是当代青年社会需求的三大兴奋点。第三,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6.
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夹缝中的高校青年女教师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来自工作、家庭、健康、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优化青年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增加高校决策结构中女性比例和强化男性决策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增加高校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技能、构建后勤配套服务系统等,来为青年女教师的成长提供政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是青年群体进行现代社会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能够强烈、有效地作用于全社会。青年群体通过志愿行动产生社会行为引领效应;青年群体倡导志愿精神产生社会价值引领效应;青年群体传播志愿文化产生社会风尚引领效应。如今,青年群体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精神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诉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如何对待男女交往问题;男女交往要不要注重社会道德;高等学校要不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这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一、大学生男女交往举止得体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性也。可见,男女交往行为及关系(包括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现象。生理学家则进一步指出,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对交往异性的要求更为强烈。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异性相吸相近的规律,使他们十分想了解异性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并渴望履行自然规律赋予人的“交往———恋爱———结婚———生育”这种难以违背的历程。因而…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在当代青年道德修养构建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颜氏家训》素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美誉,借鉴其"人伦为重,不可不笃"的家庭伦理教育和"礼为教本""朋友有道""经世治学"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参考教子婴稚,把握时机、身正率下,家风熏陶、严爱殷责,惩爱有度的家庭教育方法,探索塑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能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嬗变、现代化进程中个体意识和精神世界铸造这三方面新境遇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勇气,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理念融入于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富有冒险精神和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历来都被寄予厚望,但是当代青年中却产生出“啃老族”等群体,从中表现出的青年角色失范现象令人深思。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网络社会信息来源和信息传播渠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误区等状况,多视角地对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寻找到青年角色失范问题的原因,并对失范现象有所促动,从而保证青年群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