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非传统安全呈多点频发之势,威胁不断深化,影响更加广泛,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诸如金融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安全、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等与传统安全问题相结合所释放出的威胁能量,给国际安全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非传统安全一般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一些非传统安全的变化引发了国际政治的新一轮博弈,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趋突出,一些地区动荡不安。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思索着同一课题:谁在威胁人类的安全?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传统安全威胁是威胁主体运用暴力手段主要危害主权国家的军事安全,进而危害其政权、制度、国土安全的一种威胁形式;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来自军事战争领域之外的各种威胁。我国政治安全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台独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三股势力”和群体性事件。对此,文章提出了应对我国政治安全中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战略及构建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4.
一、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内涵所谓非传统,是相对于传统而言。传统安全是指国家安全,国家的政治及军事安全是其主要内容;非传统安全是指由非政治和非军事因素所引发的、直接影响本国和别国乃至全球发展、稳定和  相似文献   

5.
应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涛 《公安研究》2004,(8):63-65
非传统安全因素主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等传统安全因素以外,其他对主权国家及其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其主要领域有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同时,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矛盾风险挑战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作用、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渗透、政治安全与公共安全相互关联、网上问题与网下问题相互联动等特点更加明显。新的社情警情也给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分别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新阶段,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结合,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的相互交织,给传统的警务理念和警务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只有以信息化领导警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创新公安工作新思路,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心理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少年受威胁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越来越有可能陷入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之中.本文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对象的个体化倾向所导致的青少年成为主要受害群体这一突出问题,提出应依据青少年自身特点,挖掘应对威胁的心理弹性,以期消除对非传统安全的恐惧,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面临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  相似文献   

10.
依据西方情报理论中的形势评估方法,分析中国高校面临的安全稳定形势,包括组织环境、交互环境、关联环境三个视角。从关联环境的角度看,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破坏,仍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特别是全球化的深度发展,人员、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高频次、大规模地加速流动,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地域边疆与非主权范围的场域边疆面临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传统边疆安全治理理念与方式已经难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多元、叠合交织的多维边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安全治理转型、时代发展需求与理论反思再建构的内在诉求。新形势下,中国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需要立足于广义边疆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基于全球性视野、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考量,转变理念,创新思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价值追求,建构中国视角、中国语境与中国范式的中国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才能有利于为全面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与利益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非传统安全是指非军事因素导致的国家安全问题,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关联性等特征。非传统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非传统安全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在于各种问题最后都可能演化为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应从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按照"最重要、最重大、最现实"的评价标准,遵循"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治理价值,对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治理,重视国家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顶层战略设计,辅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提出中国的非传统安全治理体系的机制和方法。摘要:  相似文献   

13.
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人类的安全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念被打破,带来的是国际政治安全维度的新转向,即以"人"的安全为中心的新的安全观念的凸显。面对新的安全威胁的个体化倾向,政府和个体在保障个人安全方面均显示出局限性,而人们情感交流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则成为了实施个人安全防范的首要屏障,并对人的安全生活和心理归属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安全对执政党的考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传统安全的概念。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安全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国家安全,非传统安全理论主张以实现“人的安全”达到“人类安全”。和平条件下非军事威胁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对社会突发事件要立足于从源头上防范。执政党只有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国家安全观,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洁 《时事报告》2004,(3):45-48
今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澳大利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一些地区动荡不安,恐怖活动时有发生,跨国犯罪日趋突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切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信息主权受到削弱 ,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减弱的威胁 ,政治安全受到严重挑战。为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提高综合国力 ,树立网络意识 ,加快网络技术开发 ,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 ,畅通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等多方面入手 ,才能应对挑战 ,确保自身的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的大势下,金融的两面性日益突出:一方面是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助推世界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以华尔街投资银行为代表的、作为劫掠财富的主要工具,损害大众福祉,威胁国家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正由原来的服务实体经济异化为主导乃至控制实体经济,由原来的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异化为服务少数政治强权,由原来的经济润滑剂异化为经济乱象之源。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较量却从未停止过,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历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进行颠覆、渗透的首要目标。因此,在诸多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中,政治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就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其中包括政治制度的稳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等等。政治制度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它的确定或变更,都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所决定,是和国家的根…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观念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国家安全 ,指的是在政治上国家政权及社会制度如何防止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政治干预、压力、颠覆、渗透和破坏。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内涵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动 ,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 ,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实质内容 ,从过去主要对付外部威胁而延伸到关注国内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生活、本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调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动乱。因此 ,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中 ,不仅仅是“政治安全” ,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网络安全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针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新情况,提出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