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追根溯源,我们所称的钓鱼执法其实就是刑事侦查中的所谓警察陷阱,也称警察圈套、侦查陷阱、陷阱取证,是指在侦查刑事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侦查人员为了取得犯罪证据,特意创造某种机会和条件,诱使、暗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活动,或者为其犯罪活动提供某种便利,从而获得犯罪证据并缉捕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毒品犯罪近年来愈演愈烈,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安定。为了逃避打击,毒品犯罪分子挖空心思,花样百出,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毒品犯罪活动,给司法机关的查处造成种种困难。公诉人在进行证据审查时,应针对毒品犯罪证据种类少、言词证据易产生变化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审查由于犯罪嫌疑人和案件诉讼结果利害相关,其口供虚假的可能性较大。在审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时应  相似文献   

3.
攻守同盟是指犯罪嫌疑人之间、犯罪嫌疑人与证人之间为逃避法律的制裁,对抗审讯、询问等侦查和调查工作,结成一种脱离案件事实、较为一致的言行模式。其特征是以串供、伪证、隐瞒案件事实真相、捏造虚假事实为手段。攻守同盟一旦得逞,会直接导致放纵犯罪、罪刑失衡的不良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贪污贿赂犯罪是社会腐败现象的重要表现之一,检察机关肩负着同贪污贿赂犯罪作斗争的特殊使命,面对当前犯罪活动智能化趋势和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作案更加突出,犯罪手段日益翻新,犯罪活动更加隐蔽,用一般手段难以突破案件和发现证据的特点,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时,要克服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所谓“控制下交付”,是指在侦查机关的主管或监督下.允许非法或可疑物品、资金或者他们的替代品按照犯罪嫌疑人的意向继续流通,并据此查明此项犯罪和犯罪嫌疑人的特殊侦查手段。控制下交付最初是在毒品犯罪的侦查实践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乘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交往活跃之机,钻开放、改革的空子,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相当突出。这类犯罪不仅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而且诈骗时间长,犯罪数额大,少则几千元、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诈骗活动一旦得逞后,多数款项被犯罪分子挥霍或流散转移,很难追回,使国家、集体、个人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但是,由于此类犯罪活动,有“合同”的外衣作掩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致使有些同志,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盗窃、毒杀牲畜犯罪活动愈演愈烈,犯罪动机由最初的以报复为主发展为报复和侵财各占一定比例;犯罪手段也由单人作案向具有职业特征的团伙犯罪发展。2004年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省的农村开展了“打击盗杀牲畜犯罪”专项斗争,破获了大量此类案件。例如:2001-2003年7月吉林省就发生了盗杀牲畜案件4048 起;2002-2003年7月,仅3个县就发生盗杀牲畜案件594 起,803头,直接损失376万元,破获案件222起;2004年3-7月仅吉林省四平市就破获盗抢、毒杀牲畜案件39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2人,打掉犯罪团伙 12个,缴获牲畜55头。此类案件的发生, 已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贾永生 《政法学刊》2010,27(3):48-54
犯罪现场层次是犯罪现场存在表现及其被侦查人员认知的程度。犯罪现场是由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嫌疑人条件、犯罪痕迹物证、犯罪活动过程、犯罪心理、犯罪证据等各种层次构成的复合体。研究犯罪现场层次论也是研究犯罪现场构成要素的存在及其在不同层面的联系。犯罪现场层次也是研究和揭示犯罪现场存在的一种认知。研究犯罪现场层次问题,也可以使我们对犯罪现场状况及其勘查工作质量给以程度判定。  相似文献   

9.
投毒案件是指作案人故意投放毒物致使人、畜伤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它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我国《刑法》第115条中把投毒犯罪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在现阶段,投毒案件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投毒手段隐蔽等一系列特点,使得其犯罪极易得逞,常常会危害众多人的生命,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对投毒案件,必须抓住战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侦察措施,及时侦破。1投毒案件的特点1·1罪犯在案前有预谋活动1·1·1寻觅、获取毒物这是罪犯实施投毒犯罪前必须准备的。…  相似文献   

10.
贪污、受贿犯罪是智能型、权力型的犯罪。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等特点,在查处此类职务犯罪中,掌握第一次接触犯罪嫌疑人的时机,充分利用审讯技巧,对于成功侦破案件十分重要。否则,犯罪嫌疑人一旦警觉,往往转移赃款赃物,销毁和隐匿犯罪证据,订立攻守同盟,甚至调动一切社会关系干扰侦查活动。因此,在侦查实践中,应选择最佳的接触时机,讲究审讯技巧。一、选择最佳的接触时机第一次接触贪污、受贿犯罪嫌疑人应当在侦查人员经过周密的初查后进行,审讯的时机必须成熟。笔者认为,最佳接触时机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与犯罪现场客观条件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犯罪人总是选择有利条件来进行犯罪活动; 另一方面,犯罪人在利用现场客观条件实现犯罪时,又受到现场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犯罪人对犯罪现场客观条件的选择性犯罪人选择的有利于犯罪的客观条件,包括时间、空间及侵害对象等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犯罪,作为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演变出了更多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类型。然而,不论犯罪的形式与手段如何变化,作为犯罪活动赖以存在的条件和媒介之一的时间,是永远存在的。在侦查信息化背景下,犯罪时间要素的运用在侦查上有其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检察人员在审讯过程中 ,利用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的前后矛盾及供述和辩解与其他事实证据之间的矛盾 ,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谎言 ,以迫使其交代罪行 ,是一种审讯策略 ,如对其运用得当 ,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切犯罪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空间、动机、手段、被侵犯客体、危害结果等基本要素 ,诸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从而构成了犯罪活动的客观规律性。在审讯中 ,犯罪嫌疑人的全部供述和辩解将受到这种规律性的验证和制约。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或认罪后又变供、翻供、故意歪曲事实 ,势必违背客观规律 ,破坏犯罪事实的真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日益呈现出智能化、科技化和犯罪手段愈来愈隐蔽、狡猾的特点。司法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是运用所掌握的经济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作案的,事前有一定的准备,作案后又往往寻找各种借口、采取各种手段予以掩盖,使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发现难、  相似文献   

15.
犯罪可以说是一种投机行为,犯罪人等待着最佳犯罪机会,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样,犯罪高发期一般发生在阻却犯罪活动的力量较弱的时期。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不能带给犯罪活动这样的条件的。只有在社会不稳定时,犯罪活动才有大肆兴风作浪的温床。抛开战争、暴力革命等其他不稳定条件不谈,本文主要从社会转型这一温和的革命与犯罪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对社会转型期的犯罪预防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第一,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是否合理。根据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从犯罪时间、地点、动机、目的、手段、后果等各个方面,分析犯罪嫌疑人是否有可能实施犯罪,口供是否合情合理,有无矛盾。只有合情合理,无矛盾的口供,才能采纳。  相似文献   

17.
一、职务犯罪侦查谋略的概念职务犯罪侦查谋略是指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为揭露、证实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等职务犯罪,查获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中所采取的斗争计划、手段和方式,它是侦查人员根据具体案件对侦查措施、方法、时机的灵活选择,旨在使侦查对象难分真假、难辨虚实、陷于判断失误与行动失误的困境,使其暴露或供述犯罪的目的、手段、过程和证据,从而查清全案犯罪事实。其出发点是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最优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最短的时间准确及时地揭露和证实犯罪。二、职务犯罪侦查谋略与职务…  相似文献   

18.
姚卷涛 《中国检察官》2002,(1):64-64,70
笔者认为,正确审查认定强奸犯罪,必须紧紧抓住四个关键步骤: 一、严抠案件细节。我们审查认定强奸犯罪案件,必须对犯罪时间、地点、环境,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及被害人的反抗情况,逐一查证核实,辨别真伪。特别是对作案现场的周围环境、犯罪嫌疑人相  相似文献   

19.
陈健 《科技与法律》2003,(1):115-116
“陷阱取证”是主要用于刑事案件的一种侦查方式 ,又称为“侦查陷阱”、“警察圈套”。在对一些特殊刑事案件的侦查中 ,如犯罪行为具有组织性、隐蔽性、甚至无被害人的情况下 ,包括贩毒、行贿、组织卖淫、伪造货币等案件 ,侦查人员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或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而隐瞒身份 ,利诱或暗示被侦查对象实施犯罪行为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或方法。“陷阱取证”主要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机会提供型取证 ,是指被侦查对象已有犯罪意图 ,侦查圈套只是使这种犯罪意图或倾向暴露出来或只是促使其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 ;二是犯意诱惑型取证…  相似文献   

20.
据瑞典互联网市场研究公司Royal Pingdom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网民人数的总量已突破22亿,较2007年的11.5亿人增加了将近100%。从这一仍在不断攀升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及网络科学技术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对于此类技术高度依赖的同时,涉及计算机及网络的科学技术也悄然出现在犯罪活动中。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犯罪手段、犯罪方式、犯罪工具、犯罪目标、犯罪证据以及储存有关犯罪行为的信息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