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别关注     
7次审议创纪录物权法草案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同2006年12月24日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对物权法草案进行第七次审议。这是物权法草案继六审创下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后,再次刷新这一纪录。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复归     
新华网北京2002年12月23日电民法草案首次提请今天举行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民法草案,它包括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等九编,1200多条。新华网北京2002年12月29日电民法草案——这部新中国法制史上迄今为止条文最多、篇幅最长、涉及面最宽、调整范围最大、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法律案,日前终于“浮出水面”。草案突出了人格权的保护,把各种人格权都作了列举,特别是把隐私权和信用权列入人格权,充分反映了中国在21世纪将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3.
王莹 《政府法制》2006,(23):12-13
2006年8月底,沉寂已久的物权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接受五审和三审。与以往历次审议相比,此次审议集中关注的是物权法、企业破产法的一些争议焦点和未决难题,经由这种攻坚式的审议,企业破产法终成正果,物权法亦有望进入最后的分娩期。以物权法、企业破产法为样本,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立法的立法走向、立法难度、立法方式等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物权法,破解立法纷争2006年8月22曰,万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再次亮相。此前,物权法草案已历经了四次审议,其间,还夹杂着公布法律草案征求…  相似文献   

4.
资讯     
《法人》2006,(9)
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3部法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8月22日至27日在京举行。会议审议监督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物权法草案、反洗钱法草案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草案,首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禁毒法草案等,会议最后,监督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5.
制定民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三次工作报告中都提出编纂民法典问题。 2 0 0 2年 1 0月 ,法工委民法室在现有民事法律和物权法草案的基础上形成了民法草案的初稿 ,共分九编。从 2 0 0 2年编纂民法典草案的工作看 ,争论最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有关民法草案体例的问题 ,争论主要集中在 :知识产权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要不要编入民法草案 ;人格权和债法总则要不要在民法草案中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6.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与会人大常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就在常委会进行审议的同时,社会各界对这部法律草案极为关注,媒体广泛进行报道,形成了一个热点.这说明,<侵权责任法>的制定不仅已经进入到关键性阶段,同时也说明了这部法律的群众基础极为深厚.我作为研究侵权法近30年的法学专家,也作为起草<侵权责任法草案>的专家之一,也想谈谈对侵权责任法草案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进行表决,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高声宣布:通过!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中国立法史册。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从酝酿到出台,被民法学者王利明称为“立法非常复杂”的物权法历时13年不同寻常的波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上涉国本,下系民生的法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陈舒 《中国律师》2007,(1):12-14
据报载,经过七次审议,从激烈争论到凝聚共识,《物权法》草案的许多重大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日趋成熟.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回想自己能够有机会六次参与《物权法》在全国人大层面的讨论,幸运之感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物权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诞生,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颁行是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的重要步骤。物权法的起草、通过、实施无不体现着民法的精神内涵。本文将物权法结合民法精神,分析物权法具体内容所体现出的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10.
据2010年6月23日《法制日报》记者郭晓宇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6月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继续审议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草案、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首次审议预备役军官法修正案草案、人民调解法草案。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0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作为民法草案的一编,于2002年12月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怎么制定和修改这个草案,法制工作委员会当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不动产登记及其审查方式是物权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已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民法(草案)》之《物权法》和王利明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均主张赋予不动产登记机构进行实质性审查的权力。王利明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还明确提出不动产登记机关应承担实质性审查义务和责任。但是,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草案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本文拟就进一步明确建立不动产登记实质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及实质审查责任的承担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潘晓风 《政府法制》2006,25(1):58-59
我国物权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明年三月全国人大将予以审议,该法的立法程序已进入最后阶段。草案设置了居住权这一新的用益物权形式。纵观世界各国,欧陆国家民法典物权制度均有居住权物权,但亚洲国家民法典则无此制度。我国民法学界、司法界对居住权是否设置,如何设置见仁见智。笔者对居住权的概念、法律特征、设置的意义及此制度中的一些现实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姚辉  燕林 《法学家》2006,(1):67-72
一、物权法立法及研究 作为民法典起草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制订和颁行将会极大地完善我国民事立法,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2005年7月10日将物权法草案(第三次审议稿)公诸于众,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该草案共分五编、二十章、268条.  相似文献   

15.
<正>一、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物权法草案》)已经公布,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该草案历经多次审议,但其第9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相关内容一直未引起立法机关重视,在标题设计、规范设计等方面存在不妥之处,同时存在着立法漏洞,这充分说明《物权法》立法的理论准备不足,颇值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律师》2007,(1):20-23
从2002年底至2006年12月。《物权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七次审议。召开了100多次座谈会。这是中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七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草案。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物权法草案,广泛征求意见。由于物权法是一部关系每一位公民切身利益的民事基本法律,这部法律草案提请审议伊始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几次“全民立法”之一,此前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1954年制订宪法时的全民讨论。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6,(3)
民法是国家的重要基本法律之一。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在民法(草案)四稿的基础上制定了民法通则(草案),并已经六届人大十三次常委会初步审议,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司法工作者的意见。现将讨论中对某些实质性问题存在的不同观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草案 )已于 2 0 0 2年 1 2月 2 3日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 ,这标志着延续了 50多年的中国民事立法活动终将结出实际的成果。为配合民法草案的讨论、修改 ,法律出版社于近日出版了《新中国民法典草案总览》(何勤华、李秀清、陈颐编 )一书 ,该书收录了从新中国建立至 1 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为止我国立法工作者制定的民法草案 96个 ,是一部填补我国民法研究空白、极具史料和文献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法律资讯     
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法草案拟修改六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国有资产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经过征求各部门意见以及地方调研,并经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这部法律草案再次进行审议,拟作出以下重要修改:1、名称更改为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根据一些常委会委员的建议,草案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因此应对本法的名称再作研究。2、明确出资人定位。3、国企董事长等不得兼任;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4、严管对子企业的出资人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