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的内在整合体。创新思维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表现在:流畅性、敏锐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主体创新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和手段,表现在:传导性、基础性、中介性。创新人格化能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表现在:驱动性、方向性、维持性、调控性、补偿性、评价性、先导性。  相似文献   

2.
毛敏 《长江论坛》2011,(1):57-59
中小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微观主体。中小企业创新既有获利和求发展的内在动因,也有外在竞争的压力。中小企业创新既有其优势,也有许多制约因素。要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在改善外部环境和提升内在素质两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张建斌 《传承》2010,(18):98-99
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知识、智能并不是制约学生发展的惟一因素,而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发展水平等非智力因素,才是制约学生发展、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知识、智能并不是制约学生发展的惟一因素,而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发展水平等非智力因素,才是制约学生发展、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新素质的内涵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素质的内涵一般说来 ,人的创新素质是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创新能力系统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 ,获取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能力 ,操作应用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创新动力系统 ,包括强烈的动机 ,不懈的追求 ,自主性、好奇心、挑战性、求知欲等等。1 人的创新能力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综合体构成人的创新能力的内在因素是很微妙和复杂多样的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即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所谓理性因素 ,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中那些明晰有序的精神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及系统化、理论化的思维、思想、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创新的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创新能力是主体依靠知识进步改进现实世界的活动能力,是主体各种能力整合而成的一种能力,包括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转化和扩散知识资源的能力等.知识创新能力是在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中建构起来的,是社会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有自己的历史限度.  相似文献   

7.
康万英 《前沿》2010,(11):196-198
教育改革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体系和内容上有新的理念与创新。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较量已经从过去的单学科比拼发展到今天的跨学科的较量,而补充和培养综合能力是决定大学生求职成功的重要内在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全面发展、完善、提高自我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所需的本专业以外的各种补充能力和综合能力将成为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社会需要、高校体育改革与创新及培养综合能力开创就业公共服务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处理同和异的矛盾,协调异质性因素与社会结构主体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统一和谐的社会秩序是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工作目标.社会转型期社会异质性因素的增加、多样性的发展为统一战线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转型期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要求社会整合方式由等级控制向相互依赖转变,统一战线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与相互依赖的整合方式内在精神是一致的,因而在转型期社会整合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执政党社会整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转型对统一战线的影响还表现在统一战线领域的扩大、功能的转换和组织基础的削弱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杜娟 《求索》2011,(9):96-97,129
知识和技术成为新经济的主导因素,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主要构成要素在知识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部分。不同经济体制下智力资本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与产权安排的差异影响着智力资本价值的创造力。在新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要求对其产权安排进行改革,产权主体人格化是智力资本产权安排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客体的一种对象性实践活动,创新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相关规律,要满足各种条件。当前创新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传统文化观念抑制创新思维方式;教育体制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社会管理模式束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育。应从多维度谋求创新突破:转变传统文化观念,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是关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具备独立意识和自由个性的人是根本;改革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是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是创造的时代.创造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创造思维能力的优劣与创造个性品质的培养密切相关.人的创造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创造个性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良好的创造个性品质,克服阻碍创造个性发展的消极因素.而良好创造个性品质则表现为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显露的综合素质,包括志向、智力、能力、意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以创新为灵魂的当今时代,个体不仅需要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更需要独创的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的要求,才能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发展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艺术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公安学员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公安学员个性特点的培养、有利于公安学员灵感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将直接为公安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在学校学科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途径.21世纪的英语教学,必然是科学的、现代化的英语素质教育.英语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识记和记忆,注重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快慢.社会总体的思维活跃性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智力水平、创造能力和社会发育状况.培养和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代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全面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四个训练方法是:保持反思与批判精神、正确对待思维异质性、扫除思维死角和正确看待非逻辑思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绪忠 《前沿》2012,(7):118-120
从心理学上讲,人格是指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而创新人格是人的诸多人格特征中能使人长久的保持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创新性人格的非智力因素决定了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向,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获得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知识的增长与应用、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塑造和完善创新性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个性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个性心理品质及个性特长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认识。一个人只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才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教育激励机制,产生成就欲和自我教育的要求,才能意识到自己在集体、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努力按照社会、集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相反,自我意识的混灭,主体地位的失落,会带来个性的扭曲、变态,形成自卑心理、依附心理及双重人格,表现为对周…  相似文献   

17.
性犯罪的情景因素 ,是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前所面临的直接促使其形成与原有心理结构相适应的犯罪动机 ,和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侵害行为的外在形势的综合 ,其具体包括社会方面的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 ,犯罪人方面的年龄、生理、心理需求、智力水平、认识能力、思想观念等因素 ,被害人方面的年龄、场合、与犯罪人关系、衣着、行为、态度等因素以及其他方面。对这些方面的情景因素的控制 ,也就是对性犯罪的情景预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向社会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的主要群体,当前我们要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亟需注重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能力因素。主要是指大学生自身拥有的创造素质,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因素又是由四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变革能力、适应能力、完整能力和综合能力。变革能力表现为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直觉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认为变革能力的强弱,首先是由大学生的智力所决定,具有很强的先天因素,但是社会、家庭和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需要的必然要求。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学识水平、思维能力及问题意识等方面。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早介入科研活动;支持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更新知识提高授课水平。  相似文献   

20.
黄睿 《岭南学刊》2011,(1):113-116,126
纵观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他毕生所追求的目标是,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顺应其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由社会公开直接地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从事实上承认生产力的社会属性,从而消除人们相互间的分立化状况,消除整个社会的异化现象,使个人真正联合起来,实现人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状况及社会关系的驾驭和控制,实现对物的关系、对偶然性的自觉驾驭和支配,并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地位.即实现人的个性自由。这个结论,既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也不是纯粹理论的逻辑推演,而是根植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以及社会主体之间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由此观之.在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中,个性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