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范式民法典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总则的编纂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学界关于民法典应当展现的具体形态还存在诸多分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民法学者对于民法典应当如何编纂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格权法在法典中的位置和内容的编排远没有达成一致。应当确定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的应有地位和具体内容安排,以加速民法典编纂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夏莉娜 《公民导刊》2016,(12):60-61
正翻开新中国立法的画卷,新中国的民法典起草工作风风雨雨、几经沉浮……我国著名民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金平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工作。他亲历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民法典起草经历的坎坷曲折,被中国法律界誉为"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今年,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编纂工作再次启动。笔者专程拜访了九十多岁的民法专家——金平。看到民法通则通过后30年,民法典编纂终于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金平心情十分激动,在全国人大机关参加民法典起草工作时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9.
林厉军  张军 《前沿》2006,14(2):141-144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仅规定诉讼时效,而没有规定取得时效.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维护交易安全,保证财产秩序等方面,越来越突显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取得时效制度的建构成为专家们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拟从时效制度入手,分别论述诉讼时效制度与取得时效制度,并以取得时效制度为重点,以期构筑起我国民法典体系中的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不动产登记性质与效力的争议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行政法学者与民法学者便就不动产登记的性质展开争鸣,形成“行政行为说”“民事行为说”“双重属性说”等多种学术观点。随着《民法典》的编蟇与出台,以及自然资源部启动《不动产登记法》起草工作,不动产登记性质与效力的争议问题再次煥发学术生机。本期选取刘贵祥、崔建远、章剑生、程啸、尹飞、王亦白等六位专家的近期论述,对不动产登记性质与效力问题的不同主张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典》诞生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如何准确把握《民法典》精神和主要内容,认真履行《民法典》赋予的新职责新任务,积极回应平等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权利的法治需求,是当前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站在法治公安建设高度推动《民法典》实施,从转变执法理念、建立完备的权责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民法典》的学习、推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等四个方面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以《民法典》为标尺的更高水平的法治公安.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5,(6)
中国近现代民法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先学习日本、德国,后学习苏联,近年来注重广泛吸收他国立法经验的兼容并蓄的历史过程。在当前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当充分认识我国学习型民法的价值定位。制定民法典是一个长期学习他国优秀民法文化的结果,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我国民法典的理性形成应当是一个广大民众广泛参与、脚踏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三者良好结合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孙梦爽 《中国人大》2023,(10):19-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它的另一个鲜明标签。近三年来,我们如何通过民法典的实施回应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者们对于有关民法典编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编纂民法典要在抓住潘德克吞体系精髓的同时,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敢于创新。中国未来民法典的结构应由民法总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原则性规定)、亲属法和侵权法七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5.
刘洋峰 《传承》2009,(24):158-159
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中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学者的期盼,也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比较分析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法典进行展望,有助于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民法典的时候批判地继承前人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新年伊始第一个工作日,多地就以民法典为依据审理并当庭判决了一些案件。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法院宣判了7起适用民法典的案件。甫一落地,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民法典便对我国民商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填补立法空白彰显公平正义1月4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自甘风险"案件。  相似文献   

17.
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中国民法典,不仅是法学者的期盼,也是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比较分析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民法典进行展望,有助于我们在制定自己的民法典的时候批判地继承前人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陶娟 《前沿》2004,(8):153-155
在这个突飞猛进的年代 ,一些传统的民法理念、民法理论、民法制度已经遇到了时代的挑战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些既是推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巨大动力 ,又是制定我国民法典的限制因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人格权制度应该考虑到立法技术上与各编的逻辑性、内在统一性 ,同时还要考虑其作为一项权利应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9.
一部法律人呼唤多年、公民期盼已久的民法典完整版,终于在2019年年末亮相并提交立法机关审议。这意味着,2020年将成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收官之年,完整的民法典问世在即。作为保障个人权益最重要的大法,民法典事关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方方面面,素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民法典编纂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七编1260个条文,民法典草案字里行间彰显着时代特征和精神,回应着社会热点和呼声,已然成为公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我们盼望着这样一部盛世之典能够早日问世,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成为法治中国的新标杆,开启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17)
正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现行继承法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特别是针对民众关心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等问题给予回应,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遗嘱、遗产、继承……这些被我们看作"身后"事,但其实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大多数人要经历的"身前"事。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施行了《继承法》,此次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与原有的《继承法》相比,都做了哪些修改,又增加了哪些与我们切身相关的内容?专家认为,民法典继承编草案,更加符合公民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推进老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