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人本"理路;马克思人学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人本理路,使之引导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论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三代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科学的总结,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如何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他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和必经之路。他从政治发展的经济逻辑、政治发展的途径表达、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政治发展的政权设计等方面对于无产阶级的政治发展进行论述和说明。马克思政治发展观是指导无产阶级实现解放自身道路的理论,它的基本原则,仍然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完善其政治发展模式存在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政治解放是市场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是实现人类解放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治问题",脱离了革命的原旨。遗憾的是,阿伦特未能理解,在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马克思将"贫困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力量",通过推翻私有制实现人的普遍解放,正是为创建崭新自由政治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是一个完整的政治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最能体现人类社会政治价值最一般要求的,同时又是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本质的东西。概括来讲,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之所以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精髓,是因为公平正义不仅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普遍原则,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而且还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较之其他社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能够较好地解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政治论是刘德厚教授研究社会的政治进程原理的一个重要论断。社会政治即指无阶级、无国家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类型,它存在于前阶级社会形态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走向社会政治就其现实形态而言,则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客观进程及其本质特征,它是实现人类未来社会政治的历史必由之路。社会政治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探讨了国家与社会从二元化到最终统一的历史性方向及其深刻内涵。社会政治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对指导当代中国建设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及其伙伴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作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思想的总和。自一八八三年马克思逝世后即出现了种种马克思主义的流派,其中许多流派一直影响到今天(参看《美国百科全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目)。马克思著作的核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资本主义的兴起,利弊及其发展趋势。从人们谋生的社会和经济关系中,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被迫靠工资过活的工人或无产阶级。进行此种分析的主要理论是异化论、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远景。社会主义是人人都能更充分地发展其个性的一个更合理而又平等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应坚持民主法治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尚公原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的构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中,对马克思解放理论的阐释有些偏颇,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无产阶级政治解放,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从而忽视了马克思政治解放的第二条路径即市民社会的政治解放。市民社会的政治解放确证了人的公民身份,主张人的公民权利。公民一方面具有参与国家生活的政治认同,另一方面他又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合法倡导者。现当下,中国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需要实现从人民到公民的历史转变,回归马克思第二条政治解放路径。  相似文献   

11.
熊琴 《桂海论丛》2011,27(1):23-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在政治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民主法治,指导政治和谐;在文化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和谐共生,指导文化和谐;在社会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探索出不同的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实现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民主政治。从"工农政权"到"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民主联合政府的提出,最后到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及其实现形式的丰富与完善。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标志我党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警民关系和谐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警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动力。因此,当前公安队伍建设要加大力度,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警民和谐.从而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权是人们一直追求着的社会政治文明的准则,体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本质。然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表明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权利在《资本论》中被核心表征为了劳动权利。马克思通过对劳动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劳动权利与资本权力的冲突展开对劳动权利的阐释,完成了对劳动权利的核心内涵的事实判断。也正是基于这一指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权利的未来图景为启示,搭建了以保障劳动权利的劳工权益为手段,以劳动权利的价值评价为目的的框架,以期使劳动权利获得自由的价值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内涵可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以人为本,侧重于社会主义性质和本质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社会主义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形态(价值理念);民主公正,则侧重于从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的层面界定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即回答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价值指向、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和主导,离开核心价值的最本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则会流于空谈,甚至会走偏方向。在当前我国关键发展时期,坚持和弘扬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核心价值,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基点上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更加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是人自身特别是青年的身心和谐。人生存于世界,需要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己身与心三重关系。在这三重关系中,人的身心是否和谐决定和制约着人和人关系是否和谐,而人和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又制约了人和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必须全力塑造青年一代健全的身心和人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当代体现,同时也秉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和文化基因。它对职业人才培养具有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和效能提升的积极作用。课堂教育、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和引领高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的三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贾淑品  孙自胜 《长白学刊》2021,(1):31-38,F000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同历史时代、俄国具体实际的发展相结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挑战和受伯恩施坦主义影响的俄国内部错误思潮进行了坚决地批驳和澄清。他批判了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荒谬性、政治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宗教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同时对无产阶级内部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了清算,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与实践,探讨了无产阶级政党加强自身意识形态建构的策略,建构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理论和实践上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列宁意识形态批判与建构思想启示我们:一是要想建设好、发挥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党的领导。二是要与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三是要在把握时代、创新方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