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箴 《湖湘论坛》2005,18(1):41-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 ,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明确提出来 ,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与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优 《前沿》2005,(12):185-18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薄茹 《北京观察》2006,(11):4-7
金秋十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这是一次凝聚人心引领未来的会议。从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相似文献   

5.
向中全 《重庆行政》2010,12(1):77-78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研究八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是旗帜,为实践指明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提出以来,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角度进行研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迅速丰富、完善。本文撷取学术理论界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观点,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大理论热点问题进行梳理,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学习参考。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中全会再次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央之所以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立论依据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中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本期专题策划的主题是“建设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军 《政策》2005,(4):53-54
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员是社会成员中的重要一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进力量。当前,广大党员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职责范围、生产岗位、生活区域内,率先垂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 充分发挥作用。具体来讲,要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实践不断促进理论创新,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价值取向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的指导,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叶裕惠 《桂海论丛》2005,21(3):24-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性上去深化认识,从中找出规律以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文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罗桂全 《桂海论丛》2007,23(3):20-2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探讨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各自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规律及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解析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实践运用,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和谐与否在整个社会和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法律制度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农村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飚 《桂海论丛》2006,22(2):5-7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面。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地方政府经济GDP和绿色GDP的增长,又要注重实现地方政府四个GDP(经济GDP、绿色GDP、人文GDP和人力GDP)的全面发展,同时,尤其要将人文GDP纳入考评轨道并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的本质及属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