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程永峰 《传承》2011,(2):22-2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实践中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的本质及属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立健全人民政协的民主机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邓敏  王思敬 《湖湘论坛》2009,22(2):52-5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衡量标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和今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确的社会发展路线,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内涵。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并从党的桥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党内民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角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阐述了和谐、优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探讨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育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关系到促进未来一代全面发展的全新挑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焕申 《桂海论丛》2010,26(5):12-15
邓小平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科学内涵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生 《桂海论丛》2008,24(1):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在前进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利益冲突、动力冲突、取向冲突和观念冲突,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整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题内应有之义,是摆在我党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法治”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是新时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飞南 《桂海论丛》2006,22(6):56-5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当代诠释;它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形成的道德价值观念;它既是中国市民社会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市民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还是从事实判断以及价值判断的视野来考察,市民社会都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正确道路进行科学界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这条道路,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化国宇 《青年论坛》2011,(4):96-100
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施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具体内涵和价值取向上的契合性,也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强大互动作用。对这种必然联系的正确认识,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