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制史”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分类 ,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长久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早期的法制史学者不仅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中运用比较法制史的方法 ,还在《比较法制史》的教材编写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中国的法制史学科发展历程中 ,学者们也很重视比较法制史。 2 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化 ,及时转换研究视角 ,尽快构建比较法制史的理论体系 ,发挥其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以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提起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人们不会不想起中国的中央法制史,它通常被称为“中国法制史”。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地方法制史。这是一块未被重视的“处女地”。毫无疑问,中央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央法制史完全有必要。这是认识和掌握中国法制史不可或...  相似文献   

3.
说到新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就必然会提到张晋藩先生,张先生的名字,与中国法制史是连在一起的。第一,张先生创造了许多引领中国法制史领域研究、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之第一的重大事情。如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时先生才20多岁,就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法制史专业的学术论文;在上世纪60年代学术环境最为艰苦的时候,先生就着手带领团队编写了3卷本的《中国国家与法权通史》的教材;在1979年,先生除了参与筹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成立之外,第一个提议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设想,并在大会上提交了《中国法制通史》的编写设想和大纲;在1979年底1980年初,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着手编写一套4卷本的《中国法制史》教材,这在当时中国是第一个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制史在美国大学法学院是一门选修课。由于中国法制的历史悠久,特点突出,沿革清晰,因此研究生中专攻中国法制史者颇不乏人。有些教授,如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爱德华(R.Randle Edwards),讲授中国法制史多年,以擅长运用史料而享有声誉。在研究方面,美国侧重于清代法制史,已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法制史二十世纪的研究状况分五个时期进行了综述 ,考察了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沿革 ,对这一时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各种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进行了析述 ,并对关涉中国法制史的重要考古成果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停滞多年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得以逐步开展起来。经过广大中国法制史教学、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述了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历史传统,特别是介绍了建国以后中国法制史学曲折的发展历程,以及有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史料、古代法律体系等问题土的见解。同时强调法制史研究需要总体把握与多角度相结合;注意历史土法律调整功能的多样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法文化,科学地提供历史借鉴;注意理论与史料的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8.
耿振善  董月 《人民法治》2018,(12):54-57
张晋藩,1930年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新中国法律史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制史专业研究生毕业。1952年至198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至今,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工...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制史的下沿,从解放以来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来看,一般都是到1949年建国前夕为止。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文章约有六百多篇(不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一九九八年一年里我国法学界在法制史研究方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几种法制史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法律和各类法律制度,涉及法律思想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又与史学相贯通。要科学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制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实事求是是治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基本方法。把实事求是原则运用于法制史研究,就是要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客观地再现中国法制史的本来面目,探讨它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苛求古人,忽视古代法制在推进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认为中国传统法制漆黑一团,都是落后的、反科学和反民主的东西,不值得研究。另一种是抬高古人,无视古…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历史上的法制的得失进行价值评价是中国法制史研究中所必须认真对待并精准回答的问题。为了建立正确的法制史评价系统,既要明确自身的价值评价标准,又要切忌脱离历史在真空中进行评价。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价值标准的迷惘,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类学的困境。如何处理研究主体与对象的价值意义错位,是突破西方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马小红同志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成为法学泰斗曾宪义先生的博士生。在此期间,撰写了《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这部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人教授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已有7年多,喜好阅读有关法制史方面的书籍,有幸在2005年读到马小红同志的这本关于中国法制史中“礼”与“法”的研究著作,对其中关于“礼”和“法”的渊源以及深层次关系表示认同。也从“礼”与“法”的融合纽带关系中,对中国传统法的文明渊源产生了些许感触。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最后20年 ,中国法律史学者胼手胝足、殚精竭虑 ,在近乎废墟的基地上 ,建起了中国法制史的庞然大厦 :撰写了以多卷本《中国法制通史》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为代表的著作300多部 ,论文2000多篇。正是在这一大厦里 ,法制史工作得以遮风避雨、休养生息 ,得以创建发明、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一支300多人的老中青结合的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值此新世纪初倡言重写中国法制史之际 ,我们对这20年中大师级的领军人物表示由衷的敬意 !新陈代谢是世间万物亘久不变的发展规律。推陈出新是每一个法律史工作者在学术上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上,中国法制史是其中悠久而丰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对法制及法制史的研究。中国法制史是高等法律院系为培养高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法制史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法制史是一门兼跨历史学和法学两个领域的学科。在历史学中,它是一门研究各种类型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专史。我们知道,法制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并且同其他上层建筑交互影响,因此法制史是整个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个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各个部门法的史的部分,而且还要求对历史学、汉语有一定的基础。为了帮助学员们学好中国法制史,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一、充分认识中国法制史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理论的、实践的意义。中国法制史是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法院系法学教育必修的基础理论课。通过学习中国法制史,可以从中国悠久的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总结法制与经  相似文献   

19.
引言中国法制史是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起源、各个历史时期及各种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律学基础学科。学习中国法制史,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水平;有助于增加各部门法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助于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法学文化遗产;有助于肃清封建主义遗毒,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北京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参加《中国革命法制史》编写组同志的建议,本刊决定开辟“中国革命法制史研究”专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人民民主法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研究这些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此,我们恳切希望有关的教学、研究工作者,以及曾在革命根据地从事政法工作的老同志,积极为我们提供史料,撰写回忆录和科研论文。帮助我们办好这块新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