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形态变迁的钥匙.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战略的主要依据.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时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主要立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化对立的社会.他说,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论》中的大多数分析就是对这种两极化的阶级的分析.此外,马克思虽然在一些著作中描绘了政治舞台上由多种阶级行为者参与斗争的复杂画面,但尚未能从社会结构上对多种阶级的地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体现了社会历史逻辑与资本批判维度的统一。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晚期垄断阶段,一系列社会政策与意识形态的调整,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结构性危机与阶级冲突,使得马克思的危机理论遭遇巨大挑战。20世纪后半叶,早期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趋势的判断,将生态危机的考察联系到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问题与新视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大卫·哈维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资本主义逻辑布展的空间形态,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视域。然而大卫·哈维在为我们解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思想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其在继承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同时,透露出蕴含其中的关于阶级的理论,这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资本主义空间布局过程中各阶级的地位和力量的演变,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错综复杂且日益加深的多层次阶级矛盾,为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真实阶级状况提供了清晰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结构理论伴随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状况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自欧洲革命失败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执着于对工人阶级的解释研究和对西方革命道路的思考。二战后,其关注的焦点是西方白领工人的崛起及其定位分析和新中间阶级的形成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关注的核心是新技术革命后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并以新中间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去阶级化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其中,后马克思主义去阶级化的政治哲学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大背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提出了对阶级社会极具批评精神和否定意识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它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社会公正是以共同富裕超越阶级分化,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阶级的逐步消亡是同一过程。在资本走向全球化的今天,阶级与剥削问题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价值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象与发展趋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多元社会结构理论继承了70年代末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否认阶级政治成为其理论时尚。它们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工人阶级的衰落,突出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研究,分析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关注90年代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受排斥人群。尽管这些理论形式多样,但均以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冲突为共同特征,主张以个体的文化权力抗争取代阶级斗争。新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多元主义话语全面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话语,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后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潮对西方发达国家左翼的广泛渗透,性质上属于一种异质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相似文献   

8.
郭睿 《学理论》2012,(2):5-6
在《共产党宣言》及其他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革命性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现实社会和理论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随着后工业社会概念的提出,人们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略显疏远,但对今天正处于巨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依然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观点提醒着今天的中国,同时也告诉我们改革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底层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阿里夫.德里克是当代西方学术界著名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霸权时,延续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一套话语体系和分析方式,同时针对跨国资本霸权的地域扩展和领域扩展的现状,提出了"弹性生产"的资本主义的概念,实现了对"阶级"的立体化考察,构想了灵活的"弹性社会主义"的革命策略。德里克的全球资本主义批判思想展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的推进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学者运用经济哲学、阶级分析等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传统的剥削概念作出了理论拓展和新的构建。但其对剥削概念的一般化处理,扭曲了剥削的本质,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对当代社会剥削形式的多元解释乃至剥削概念在道德问题上的观点,虽有其合理成分,但不够严密科学,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5)
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结合国内国际发展的实际和时代发展的新特征,从时代的变化、对立和革命的关系以及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通过具体分析马克思在阶级理论方面的新贡献,对马克思关于阶级的理论进行了再思考,进一步从事实上体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政治经济学分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和狭义政治经济学。后者正是马克思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创立更为广义的经济学说是未来几代研究人员的事情。难怪列宁在批驳用传统的哲学-历史公式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时坚定地强调:“……马克思说的只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也就是他说的,他研究的只是这个形态而不是别的形态的发展规律”,“对一种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一种进步(资本主义进步)作了科学的分析”。这里自然产生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始人有什么根  相似文献   

13.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关于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结构、阶级斗争、阶级消亡、阶级分析等方面的理论都具有确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有一个反映其本质属性与理论全貌的科学定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它不仅必须且能够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变化、研究对象、阶级属性和价值目标;而且必须且能够成为人们甄别一切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或者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其真马克思主义还是伪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与准绳。因此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和要求,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定义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其追随者和信奉者不断发展和丰富的,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以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完整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诸如中产阶级壮大、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不一致以及微观政治兴起等一系列新变化。与之相联系,西方社会思想空间否定或所谓超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思潮不断泛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中产阶级与中间阶级之间关系、客观阶级归属与主观阶级认同之间关系、阶级政治与非阶级政治之间关系的思考,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研究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新认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是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历史进程这一时代课题的理论基础。国内学界出现了重读马克思 ,发掘其资本主义理论新的生长点的潮流 ;他们从世界历史的视角重新认识资本主义 ;深化了对“两个必然”的理解 ;重新厘清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宝库中哪些是当今时代最可发扬和借鉴的思想 ,哪些是该突破的理论局限。可以说 ,近年的研究得出了丰硕的成果。当然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还需要更深入的发掘和整合 ,现有的研究成果也还有待于整理和概括。要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必然借助于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城乡分离及其阶级对立,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揭示了19世纪资本主义土壤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阐释了共产主义和城乡之间较高层次的综合是恢复人与土地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根本选择.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关乎当今农业发展,对我国城乡建设亦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划分不纯粹是经济范畴,经济标准和政治因素的结合能更好地作出解释,文化对人们阶级身份的认同具有影响。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多层化",表明现代科技进步为工人阶级主体性的展开创造了客观条件,"新中间阶级"作为当代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将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调和、阶级矛盾的缓和并不意味着阶级的消亡和"历史的终结",只要资本主义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就没有过时并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戴维·佩珀为马克思生态思想做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辩护,认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具有内在相关性。他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路线,揭示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维度,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出马克思生态思想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