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爆炸案件的增多已经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如何快速侦破爆炸案件已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挑战。文章从爆炸现场分析角度出发 ,以物证技术理论为指导 ,论述了爆炸现场痕迹物证的特点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综合运用 ,为刑事技术人员开展现场痕迹物证勘验和现场分析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技术开锁类案件社会危害较大,现场物证痕迹易受到破坏,如何充分提取并综合利用现场痕迹物证是该类现场勘验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针对技术开锁类案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的勘验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该类案件的现场勘查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直观、生动、三维的交互式方式来表现现实世界。已成为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军事、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记录刑事现场,将是刑事现场记录技术的一次飞跃。它将对侦查人员分析案件的性质、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产生巨大的帮助。虚拟现实技术能全面、准确、完整地记录现场上的痕迹物证的特性,又为刑事技术鉴定提供了牢固的物质基础。本文试图对使用数码相机,虚拟现实技术QuiekTime VR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来记录刑事现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凶杀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势头迅猛,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也不断提高,现场勘查工作受到一定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侦查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加强对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尤其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没有常规的痕迹物证可资利用,刑事技术人员一定要拓宽思路,另辟蹊径,注重寻找,发现一切能认定犯罪行为的微量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在许多的实际案例中,在传统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工作受挫时,侦查员正是利用了现场中犯罪嫌疑人遗留下的微量物证,有效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认定。以下这起发生在石家庄市桥东区的凶杀案就是侦查员利用微量痕迹物证,使侦查工作峰回路转,准确地认定了杀人犯罪嫌疑人并顺利结案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充分认识刑事技术在盗窃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必须细致的勘查现场,发现能反映案件本质的关键性痕迹物证,同时要抓住战机,果断处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在入室盗窃案件现场中,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已经变得常态化。技术人员在勘查现场中通常会发现手套印,如何对手套印加以利用,更好地为侦查破案提供帮助,成为现阶段现场勘查的目标。现阶段的现场勘查,不仅要对指纹、足迹、工具痕迹等传统痕迹物证进行发现与提取,还要对生物物证,特别是微量的生物物证进行发现和提取,用新手段、新思路应对刑事现场勘查,为打击犯罪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当前刑事犯罪的特点,犯罪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及其分类和利用现场痕迹物证进行串并案件,为侦查破案服务,为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8.
视频监控技术是公安机关打击和防控违法犯罪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刑事现场勘查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运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明确现场勘查取证重点,可以有效采取现场紧急措施,可以快速甄别现场痕迹物证,可以提高侦查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现场痕迹、物证的勘查是破案工作取得第一性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为案件的定性、认定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等提供了大量的客观证据,在整个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场勘查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案件的侦破与否。在实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中,影响现场勘查的因素普遍存在,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许多罪案现场就因受到主观或客观因素而遭到破坏。文章通过研究分析影响现场痕迹、物证勘查的因素,为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而提出应当遵循的相对应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论著中,常常出痕迹与物证并列的现象,作者认为这里一种法律概念的逻辑错误,其理由有三方面:(一)从物证的表现形式看,痕迹是物证的一类表现形式;(二)从物证的概念看,痕迹是物证的一部分;(三)从法律的依据看,痕迹不是独立的种类证据,而是包含在物证之内的刑事诉论证据。  相似文献   

11.
庭审对抗模式无疑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的一个突出亮点,然而庭审真正实质化的有效途径必须通过证据开示制度来保障实现。证据开示制度在促进真实发现、保障被追诉者辩护权、实现程序公正以及提高诉讼效率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时,须从证据开示的原则、时间、主体、范围以及对违背开示义务方的制裁等方面加以规制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理性的证据开示制度,以期实现庭审实质化改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制的进步,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结论在侦察破案和法庭审判中的证据作用更加举足轻重。实践中,多数刑事技术人员对微量物证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文中对微量物证概念中的量进行了界定,结合刑事技术工作实际对微量物证的特点及分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赋予电子证据相应的证据地位,学术界对此争议颇多,导致实务中困境重重。实质上,我国的证据是以证据材料发挥证明作用的方式分类的,而不是证据材料外在的表现形式。据此,电子证据尽管种类繁多,但其证明机理与传统的证据种类有一致之处,没有特殊之处,因此没有必要赋予其单独的证据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证据法学是研究证据规则的学科,它是以诉讼活动为基础并存在于诉讼活动中的,以刑事诉讼为例,刑事诉讼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受认识论的指导,因此,证据法学也是以认识论为其理论基础的。另一方面,程序正义论也是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只不过认识论与程序正义论处于不同层次而已,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认识论为原则,以程序正义论为例外。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诉讼理念、刑事诉讼法和证据立法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前的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些变化中已经越来越表现出急需改进的必要。因此,必须实现现场勘查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和衍生的相关诉讼法规在某些地方规定的比较概括,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理解和处理办法,继而产生执法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有的法条明确规定但实践操作时发现不合理,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有的法条超越了刑事诉讼法且有抵触之嫌。理顺和调整刑诉法和一些法条,对于更好、更及时有效运用刑法打击犯罪,保证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2012《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继《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之后对人民检察院在审前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了相关的规定,这对于强化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监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规定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将制约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程序化”,构建专门的听证程序,明确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增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不开示不得出示、对等、权利自治等原则为基础的刑事证据开示的以对抗式审判为视角的正当程序的逻辑推演是:刑事证据开示必要性的前提是被告人不认罪而需要进行证据调查;正当的开示过程是法官主持双方开示;发现新证据出现隐藏证据应启动特别开示程序。刑事证据开示程序简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刑事证据开示与法官预审结合运用,二是自行开示法官验收。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刑事证据开示,可以参照上述开示基本模式进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证据形式问题属证据法的基础问题。从法律上看,《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分别规定了七种证据形式,构成了我国的证据种类体系。证据种类的划分是证据发挥其证明作用的前提,也是世界各国证据理论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证据体系,一方面使证据种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审判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了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有助于解决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情形下违法所得的追缴问题。作为新设程序,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与该程序相关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违法所得没收申请的具体要求,人民法院对违法所得特别没收案件的处理方式,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处理等问题,是对司法实践中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工作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