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洪桥 《人民公安》2014,(17):10-11
<正>那年北京的夏天,像每年一样,吹着毕业离别的风。每年的这个月份,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面临着各种选择、各种可能、各种未来。他们犹豫、纠结、彷徨、幻想、对比、忧郁,有的为自己的选择暗暗自喜,也许他看到了美好的明天;有的为自己的选择默默后悔,也许预感到未来的平淡;有的为自己的选择而无奈,也许还在抱憾命运的捉弄。但无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阻碍明天升起的太阳。  相似文献   

2.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绩优良,但差生却客观存在着。如何转变差生,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对待差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一、向差生献爱心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生的,可对待差生,有的班主任却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差生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班主任就动辄发火、训斥乃至体罚,甚至清差生回家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使差生对班主任又恨又怕,以致厌学,加重自卑感。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失去信心,往往造成恶性循环,使他们破罐破摔…  相似文献   

3.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你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昨日流连。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发射而出活生生的箭。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它会施全力将你拉开,使它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因为它爱飞翔的箭,也爱稳定的弓。——摘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开学了,我新接了一个班。接班前,就有几位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接下的这个班是由我们年级公认的什么也学不会的学生组成的,通称各班的大憨、二憨、三憨集合班。甚至有的领导对我说,能哄着他们不犯错误就行。我看了学生的摸底考试成绩和我带的那个班政治单科成绩相差23分,我有些焦虑。在近20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个感觉,教师们大多喜欢成绩好、思维敏捷、老实一点的好学生。而每所学校都有很多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他们常常被老师忽略。但他们也有自己内在的需求,如渴望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等。在对这个班同学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办公室里的故事我们听到得太多,在单位要“少说话多做事”的理论我们也深谙它的真谛。可是“怨男怨女”的身影永远不会绝迹,因为办公室里被“压迫”的人很多,他们需要发泄;办公室里的新人也很多,他们需要交流……似乎,倾泻而出的抱怨也能减压……  相似文献   

6.
春天又来临     
孩子,从你出生以来,妈妈就嚼着一枚苦涩的橄榄。 每翻动一页日子,心头总扛着一轮沉重的夕阳。 失望与希望,痛苦与遗憾交错在生活的地平线上,升起又落下。 每个日子都为我的记忆注册了太多太多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与太阳赛跑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天边的夕阳正要沉落,晚霞一道一道从山谷升起。 “我要和太阳赛跑,要在太阳  相似文献   

8.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28):7-7
苏格兰公投否决独立 9月18日。428万苏格兰人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民投票,公投结果显示,55%的投票者选择留在英国。力推“独立梦”的苏格兰首席部长萨蒙德随后辞职,英国首相卡梅伦则承诺,苏格兰将获得更多有关内部事务的决定权,相关法律草案将干明年1月公布。公投前三天,卡梅伦亲赴苏格兰作最后挽留,发表讲话时数次哽咽,称:“假如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个位置上;假如你们不喜欢现在的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下去;如果你们离开英国,那就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9.
笔者目前在所教年级作了一次书面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教师“偏心眼儿”意见很大。那些平时屡受冷遇、嘲讽和责备的所谓“差生”们对此更是义愤填膺。按理说,教师是公正的化身。对待学生,应当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手心手背都是肉,哪边伤了也心疼”啊!可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课外单独辅导,作业深批细改,找他们谈心,问长询短,真可谓俯首甘为“优生”牛;对“差生”则“横挑鼻子竖挑眼”,“风刀霜剑严相逼”。动辄批评、责罚。学习上不闻不问,连最基本的作  相似文献   

10.
平分爱心     
从教九年,感受颇多,其中一点十分值得注意,那就是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平分爱心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和敬佩,顺利地完成教肩教学任务。然而,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有些是有偏爱的。他们对成绩好的视为“名花”、“鲜花”,送行重点栽培,关怀备至,对他们满面春风,有颜悦色。而对差生则漠不关心,视为“次品货”、“陪衬物”,提问轮不上,座位“守边疆”对他们常板着脸孔,冷若冰霜,作业唯贝“查”、“阅”之字,没有正误之批。还有的老叶对“优生”犯的错误只是轻描淡写,而对“省生”稍有越轨行为就暴跳如雷,大声呵斥。老师在培养下一…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这里     
象熊美华这样,极认真地生活着并且把工作放在人生最重要位置的人,一定有很多。在今天的上海,认真地活着乃为生存、发展所必需。只是象熊美华这样,完全不计较辛勤付出与所得物质收益之比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在这一点上连她自己也承认现在的年轻人跟她想法完全不同。她出生于五十年代,接受过正统单纯的革命传统教育,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她一再强调:“不管怎样吃苦受累,党交给我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好,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她看来,工作的意义即存在于工作本身。假如为了维持生活,她没必要做得这么辛苦,因为她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而且居委会工作可大可小,一般应付着也过得去。她进居委会工作已近三十年,她决心哪怕明天就退休,最后一天也要干得漂漂亮亮。  相似文献   

12.
●放羊女和修理工●编译《英汉汉英会计词典》●偶然进入惠普●亚信的1997●田溯宁“挖人”●作为亚信当我一度敲门而发现你不在家时,他们都说我没有希望了,但是他们错了;因为我每天都站在你家门口,叫你起床并且争取我希望得到的。我哭,不是因为失去了宝贵的机会;我流泪,不是因为精华岁月已成烟云;每天晚上我都烧毁当天的记录;当太阳升起时又再度充满精神。像个小孩似地嘲笑已顺利完成的光彩,对消失的欢乐不闻不问;我的思考力不再让逝去的岁月重回眼前;但却尽情地迎向未来。———马伦放羊女和修理工在2001年3月以前,韩颖这个名字极少在媒体…  相似文献   

13.
弹指一挥间,转眼就是千年一遇的日子;从1999年到2000年,尽管和任何一年交替没有实质的区别,太阳照常升起,四季仍旧如昔,但是毕竟代表着每个人的一种心愿,一种期待,一种慨叹。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生命由两个世纪的精彩瞬间汇编而成。面对明天,对2000年,对世纪之交,四川各界朋友在想些什么呢?请随我们一道来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鸡年岁尾,县教委对各中学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我随队翻阅了部分学生的作文。事隔数月,老师们给我推荐的优秀习作早已忘却,唯独那所谓差生的几篇情真意切、如泣如诉的呼喊,至今咬得我心痛。我窃以为,这发自心灵的呼唤,是对老师的祈盼和批评,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和抗争,也是少年不甘后进的宣言书。这里,我仅抄录两所学校中两个七年级学生的作文,供同志们品评和思索。我渴望老师你不要总是那样(第一篇)我们时常用含泪的双目去寻找老师的眼睛,盼望能找到老师眼中的理解和信任。在这一—双充满渴求的眼睛中,隐含着多少无人知…  相似文献   

15.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独具匠心的形式,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无法再普通的姓名———李红意。红意,是父母给我的一笔财富,是他们对我的期望。从小,父亲总是用那柔和的语气给我讲“红意”二字的涵义。红,象征着热情、奔放,犹如太阳的光芒红光闪烁,犹如晚霞映红天空,照亮大地,更意味着对生活的强烈热爱。希望我拥有一颗如太阳般炽热的心,永远光亮,充满激情。意,有如意,一心一意,意气奋发……,取其吉祥之意。意,由“立”、“日”、“心”组成,父亲的用意是让我永远记住: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个太阳,要我做一个顽强的人。这简单的两…  相似文献   

16.
拿青春赌明天的女孩罗兵也许她不该死,生命于她刚刚开始。然而她又的确该死,因为她的罪恶使一个无辜的10岁男孩离开了人间。1997年1月19日,一声枪响震惊了大地,一个年轻秀美的女孩因渴望变性而犯罪杀人,也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永远的句号。她叫秦传翠,她死的...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5)
历史总是要回味,而回味要有载体。我始终认为“故居”与“旧人”是两个互为关联的词汇。关于“故居”,人已走,房还在,里面的陈设依稀仿佛,而观瞻的人已衣尘历历。说不出的惆帐,浮生若梦。关于“故人”,他们的历程、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思想终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种感受似乎也唯有在模糊的遗迹中与之交汇,由此也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个"六·一",似乎每年这时我们都会想起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影视剧中、曾经陪伴自己一起成长的小主人公。他们是我们年少时最生动的记忆,所以我们即便是自己早已长大成人,也仍愿他们不会就此老去。然而,岁月划过,昔日的小童星终究也会经历成长与蜕变,他们此后的人生也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郭莉 《公民导刊》2007,(5):44-45
口齿不清的牛顿,全校倒数第一的丘吉尔,被赶出学校的爱因斯坦,逃学为读书的三毛……曾经都是老师眼里的“笨蛋”,和不可造就的“废品”,可他们偏偏得到历史的认可,成了当之无愧的杰出人物。这是对教育的嘲讽,还是对教育的启示?——作为新兴英语培训学校的一名年轻老师,我常常“遭遇”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差生”,也常常用这样的问题警醒自己。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到南昌市少年管教所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少年犯罪分子中75%以上是当年中学的“差生”,由于在校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调查研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我感到抓好以下几方面,是开展对差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差生的转变是很重要的。一、正确理解差生心理,是开展对差生教育的前提我们看到,一般中学生具有的感情、思想、心理变化、生理发育,差生也有。他们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