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杰 《求实》2015,(5):26-31
转型时期国民负向的社会心态集中表现为迷茫困惑、浮躁焦虑和消极失落。针对这些负向的社会心态,应当增强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自尊自信的健康社会心态;消解"金钱至上"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以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领社会风尚;消解"权力至上"和"人情关系"的思维方式,确立公正合理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激发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的社会心态疏导机制建设,培育国民健康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青年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心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青年群体以积极社会心态存在的同时,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焦虑和追新求奇的生活态度、弱势心理强化、价值观的扭曲、人际关系的冷漠等消极的社会心态也普遍存在。所以,了解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心态的特点和现状,为准确分析现状成因及对青年不良社会心态的正确引导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以"使用价值财富观""社会关系财富观"和"财富的主体存在财富观"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包括对少年儿童的财富素质养成教育、对青年学生的财富思想理论教育、对成年人的财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财富素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财富观,规范成年人财富创造、财富分配和财富消费等财富行为,整个社会也会由此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是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明 《学习月刊》2013,(6):87-87
社会心态是反映人们利益诉求,对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且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心理倾向。十八大报告专门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我国正值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正确评估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上,注重消极社会心态的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  相似文献   

5.
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存在着消极负面的不良倾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认知取向、疏导社会情绪、主导价值共识、倡导公共人格、督导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正契合了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客观需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论教育相贯通、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以文化人与落地化行相统一是引导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当前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要注重社会心态的引导,培育青年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创新载体和方法,积极适应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作为一种历史演进过程,其内在的规律性与自然界的必然性是很不相同的.人的意志和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亿万有意识、有目的、有意志、有情感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的实践创造活动,人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社会行为,并通过社会行为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心理氛围,消极有害的社会心态则起着干扰、破坏、阻碍的作用.因此,引导社会心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十分必要的任务.要引导社会心态,最直接的途径和方法,就是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健康的文化氛围,改善社会风气,全方位和多层次地引导和调节社会心态,缓解心理冲突,化解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加强社会心态理论研究是社会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将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有利于坚定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研究社会心态现实问题将有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增强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效率与社会心态多元化表现、弘扬优秀文化价值观与庸俗商品化、"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消极应对与有效疏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塑造积极网络社会心态是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青年作为网络使用主体,是网络社会心态的重点研究对象。培育青年群体积极网络社会心态迫在眉睫,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机制,保障青年网络社会需求;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提高青年网络社会认知;融合线上线下心理教育,调适青年网络社会情绪;把握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引导青年实施网络利他社会行为;着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网络社会价值观和认同感。综合施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青年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心态的内涵、特点、主要表现、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认真领会"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的深刻含义,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党员干部养成健康心态的重要性,学会养成健全、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08,(12)
教学目的:认真领会"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的深刻含义,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党员干部养成健康心态的重要性,学会养成健全、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现象,从外在表征看它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存在样态,凸显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其本质则蕴含着青年信仰危机,具有淡漠主流信仰、疏远理想信念和逃避社会现实的特点。究其根本,可以发现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本诱因,信仰主体认识能力不足是其主体因素,媒体技术应用滥觞是"佛系青年"信仰危机泛化的推动因素。因此,为解决"佛系青年"现象中蕴含的信仰危机问题,就要优化社会环境,破解"佛系青年"的产生土壤;整合信仰内容,消解"佛系青年"的错误主张;加强人文关怀,分解"佛系青年"的情感基础;塑造信仰人格,化解"佛系青年"的圈子文化;提高媒介素养,溶解"佛系青年"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4.
调查表明,多数辅导员使用更多消极和负面语言对"80后"大学生进行评价,认为"80后"大学生优点是综合素质全面、创新精神强、独立自主、积极上进、个性鲜明,而缺点包含道德观念淡漠、思想简单、性观念开放、消极被动、心态浮躁、自我中心、依赖心强、实用功利等。造成"80后"大学生现状的原因既有学校因素,也有家庭、社会和个体原因,应从学校、社会、个体和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加强"80后"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张晓峰 《奋斗》2013,(3):18-19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培育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密不可分的,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强国的体现,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支撑,也是我国在新的  相似文献   

16.
心态的作用     
心态,即人的心理状态。心态有向上与颓废、积极与消极、端正与偏颇之分。所以,我们常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心态,说到底就是心理素质。在有些情况下,心态会起到关键的作用。有两个小故事可能会给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异质性、封闭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却在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动态、健康的阶层分化态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青年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能从多方面折射出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取向互相产生碰撞,导致人们在价值判断上产生了困惑和迷茫,也使得社会心态出现了某种失衡。社会心态呈现的消极作用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社会心态的构建,而且要积极培育和谐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9.
冯霞 《求实》2001,(Z1)
建国以来 ,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据统计 ,我国职业女性占从业人员总数的 44 %左右 ,职业女性在各行各业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职业女性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焦虑心理、成功期望值低、自我封闭心理等消极心态 ,给女性职业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障碍 ,使职业女性的才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克服消极心态 ,才能使职业女性自强和走向成功 ,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一、消极心态及其行为特征1、自卑心理。即不相信自己 ,轻视自己 ,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一种体验。对女性的追求事业造成很大…  相似文献   

20.
任慧 《前线》2014,(12):25-26
<正>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时期,社会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更加理性平和、务实进取,积极向上,健康的社会心态正在逐渐形成。与此同时,浮躁、焦虑、冷漠、怀疑、观望等负面社会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2011年,社会心态的培育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其中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探索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