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唯一的科学理论。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他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信仰和实践程度,决...  相似文献   

2.
浅谈邓小平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讲好“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使邓小平理论真正在大学生中扎下根,由对邓小平理论的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外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这是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也是广大政治理论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一、当前邓小平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1998年秋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都开设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一年多来,各校在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1.教学实效还有待…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存在、自媒体环境下各种错误思潮的涌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市场化导向下资本运行逻辑的渗透、社会转型期下各类社会矛盾的叠现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弱化和课堂教学的僵化,致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一度出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多措并举,构建与时俱进的信仰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简要介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但大学生信仰教育还存在一些困境,如内容脱离现实、方法呆板、环境复杂等。进而提出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以求是精神统领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以创新精神构建信仰教育的体系,以实践精神加强信仰教育的环境建设,以发展眼光建设信仰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5.
杨德祥 《人民论坛》2013,(2):166-167
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个体或群体奋斗、团结的精神基础和动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信仰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当前多元化时代,准确掌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科学分析总结不同年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变化规律,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土壤.在生活世界中,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才能重建大学生的信仰,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应针对人生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等不同层次,进行灵活教育.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信仰的缺失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指出了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有效途径及大学生道德信仰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国文 《岭南学刊》2004,2(4):17-19
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终点,既符合逻辑终点的定义与特征,又符合邓小平理论自身的实际情况。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作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自觉这一主题,生态信仰以生态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实效构筑在信仰与文化的互动逻辑上。因此,生态文明视域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在于对生态信仰文化价值的自觉。在当前互联网发展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视野必须拓展和实现网络生态下的实效,构建生态信仰文化价值信息网络;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中的大学生生态信仰文化价值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本文在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认识的基础上,探讨了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大学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大学生,真正使邓小平理论人脑人心,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信仰思想既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指信仰或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本文所谓信仰或信奉马克思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信马克思主义,即相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二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行动。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本文就是在这两个理解上来研究邓小平关于理想、信仰的思想的,希望这一探讨能有助于对我们在21世纪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远意义的认识。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妮  贺争平 《传承》2011,(2):32-33,47
目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危机。通过剖析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13.
魏庆东 《前沿》2012,(21):36-39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情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中国的未来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的种种遭遇表明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挖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价值,重塑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大众化,大众化的出路是我们高校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紧迫的重大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飞 《今日中国论坛》2012,(12):148-149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创造一个党、创造一个时代。但信仰的坚守又是很难的,一辈子能坚守一个信念,是最让人崇尚的。实现共产主义,让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是所有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90后的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信仰是否坚定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与败。本文试图通过对90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看完影片《信仰》的心里分析,来论述坚守信仰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的担忧和恐惧,就业压力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就必须帮助大学生调整信仰心态,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进行耦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事关精神层次的信仰与价值观问题又成为受追捧的热门词汇。大学阶段是个体确立信仰,价值观趋于成型的人生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信仰与价值观得到了更集中的关注。对5189名大学生的线上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信仰积极接纳,共产主义信仰占主流;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目标有着积极的态度,绝大多数人愿意通过努力去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终极性价值观积极、正向,多元化趋势明显,工具性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特质;与十年前相比,当代大学生对待信仰的态度更积极,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数显著增加。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大学生在信仰和价值观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创造了许多好的学习形式和方法 ,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 ,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检验邓小平理论是否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是否内化为大学生求知成才的行动指南 ,使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做到“知、信、行”三者的统一 ,这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而非“包装头脑”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492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信仰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信仰明显呈现出群体趋同性大干差异性特征,趋同性是整体的,差异性是个别的;趋同性是宏观的,差异性是微观的.社会发展的过程应是个性不断彰显的过程,尤其这代90后大学生,是带着异常鲜明个性登上社会舞台的,这种信仰的群体性趋同仿佛产生了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背离.文章尝试对这种趋同性归因进行思考,以期更真实把握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代际特征.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领域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它对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更渗透至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为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在依法治国视野中,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应该包括法治信仰的内涵、法律基础知识、法治思维能力和法律规范认识等方面。就方法而言,应该强调从学校教育、社会协同、学生个体自觉践行等三个层面构建立体式的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