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本文认为,科学界定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有效设计外部对大学治理的参与、明晰内部治理结构、并以规范性的章程保证,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内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政府与学校间的"契约型"合作伙伴关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的实现机制、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及大学章程制订的规范上,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
合作治理,是继统治、管理、服务逻辑之后治理公共事务的新逻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公共事务治理价值目标、主体、机制等层面的变化,合作治理应运而生。它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对公共事务进行自组织地治理,将是公共事务治理的理想逻辑,于公共管理领域将日益凸显,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变革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分配和制衡,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各利益相关主体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权力分配的发展历史、探索不同时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变迁规律,将为构建现代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制度瓶颈集中表现为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失衡,比如政府与高校、行政与学术、决策与监督等.为此,需从大学章程建设、均衡权力配置、教授治学等角度构建权力制衡机制,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中国的未来。目前,我国高校由于各主体间信任基础薄弱、普遍的互惠规范以及立体的社会网络结构未建立,导致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化、多层次化以及参与主体单一化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创新与育人双重目标的实现。为此,高校应积累和生产社会资本,拓展高校治理的主体,构建强有力的信任基础、立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和普遍的互惠规范,完善高校参与式治理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起始于公共管理学领域的“治理”概念和方法对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大学治理涉及与政府、社会等外部世界的关系,也涉及定位、管理、发展等自身的内涵发展问题;从治理的角度分析大学管理所涉及的各种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有助于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实现大学管理内容和方式的转变,是管理制度和实践的一种创新,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可供选择的一种良好模式。大学治理只是手段,而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之符合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要求,才是其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6.
社区治理是社区内相关主体间合作和互动的过程或机制,通过建立共同协商和广泛参与机制,促进政府与社区、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框架中强调合作治理具有现实的基础,但是,作为社区合作治理重要主体的社会组织存在着行动意识缺失、行动能力不足、管理规范缺乏等问题。上海市C社区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合作治理中探索了四大策略,对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的角色定位、社会组织作用空间的有效拓展、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制度健全等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灾难背后,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尤其是反映出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在灾后重建中,抓住机遇,加强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和迫切任务。增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强化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有机互动机制;完善地方民主机制和完善法律机制等五个方面是危机治理视角下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治理中多元主体凝聚共识的核心要素。在公共治理过程中,政府既是治理的最终责任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府公共治理效能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要以公民的政治认同为基础,并依赖于政府角色的转变。当前,推进政府公共治理效能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践路径应落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益认同机制培育,政府在公共治理中释放法治化制度张力,以及提升公民文化自觉等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种基于协调和改善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而提出的治理思想和管理策略,力争解决政府如何依法管理大学、大学如何自我民主管理的问题,其内在的主旨与精神为高校纪检监察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梳理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纪检监察机制的应然要求,考量其实然发展与应然要求之间的价值疏离,探讨纪检监察机制优化的改革路径,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有助于推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宣勇 《理论前沿》2009,(9):27-29
大学是实现国家战略的主体之一,我国大学主体性的缺失影响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现,应从大学的目的性、自主性、能动性三方面重建大学的i体性,推进大学章程的制定,实现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11.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区多元共治框架体系中,政府、居民、各类社区组织等在内的多个管理主体以不同的形式共同管理社区,行使主体性权力。只有真正实现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切实推进居民自治,作为城市管理重要平台的社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构建迈向“善治”的坚实阶梯。  相似文献   

12.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间的协作共治,但是,我国社会组织发育的不成熟和市场的不发达,容易导致“治理失灵”。“元治理”理论为重新审视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必须明确定位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协调社会组织、市场力量、公民参与和多元主体合作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的集中体现,政治信任是国家政治体系存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以及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农村稳定是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因而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基层政府绩效的评估,村级治理主体主人翁意识的培育、农村制度建设的加强以及基层政治腐败的防治,均是农村维稳中必然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农村维稳主要存在着参与危机、信任危机、相对剥夺感和群聚性事件等困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日益加重,城市水污染问题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基于对协同治理理论和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的初步了解,发现城市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主要原因是多元主体间合作意识淡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渠道不畅,多元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准确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因此,建议从加强协同参与意识,拓宽协同参与途径,明确协同主体责任和完善协同参与机制以及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这五个方面有效地开展城市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命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和高教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价值、制度、行为、主体和内容等诸多要素.文章认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要遵循整体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三项原则,以高效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及促进民生改善为目标导向,并从理念、法制、机制、主体和方式等雏度提出了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三边互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安排,有其各自独特的行动资源及行动逻辑,也各有其特定的行动范围和有效边界。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阈下,政府、市场与社会都不是惟一的治理主体,三者间的互动、合作成为必然选择。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种机制运行中各存在比较优势与不足,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边互动。为了实现公共领域的良好治理,必须而且应当建立起三者良性互动的网络治理机制,在互动中开辟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必须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政府单独治理模式具有政府规模膨胀、政企不分、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非政府组织发展滞后和抑制公民精神成长等弊端。为此,共治模式是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理想选择,要想实现这种转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增强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推行协同治理,既需要社会基础,即政府对社会主体地位的尊重,并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又需要实现机制,即构建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并健全多元主体间运行机制.为此,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并和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不断为协同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与制度环境以及体制机制条件.德清县“民间设奖”、“桐庐百姓日”以及慈溪市“和谐促进会”等案例,分别代表了协同治理发轫及生长的三种路径,即自下而上路径、自上而下路径以及上下互动路径.在三种不同路径中,协同治理的发展和完善状况存在着差异.在上下互动的路径中,协同治理的绩效是最佳的;在自下而上的路径中,如果社会力量的发展能够受到政府重视并积极创建协同治理的实现机制,治理绩效比较显著,但政府必须在各种沟通渠道参与平台的构建,尤其是在运行机制的健全方面付出艰苦努力;在自上而下的路径中,因为社会基础薄弱,特别是如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重视不够,加上治理主体本身不健全,就会导致协同治理的运行机制难以健全,尽管这一路径的治理绩效也比较显著,但需通过培育发展社会基础并健全运行机制来确保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经历了从地方探索到跨省试点,再到全国推行横向流域生态补偿的发展过程。地方政府横向合作机制、纵向权威的介入以及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有助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地方政府集体行动困境、政府纵向权威过度介入或介入不足、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纳入"河长制"制度体系中,发挥"河长制"纵向嵌入治理机制在整合纵向治理权威、促进地方政府横向合作以及融洽公私关系中的作用,解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良性运转与可持续发展。"河长制"可以运用政治动员、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沟通协商平台、经济激励等纵向嵌入式治理政策工具,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