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依 《前进》2014,(7):58-58
<正>时下,一些领导干部时常私下抱怨现在"当官难了",开始变得"官不聊生"了。这话多少有些矫情,或许是当惯了"官老爷",便忘了当公仆的本分,心里难免泛酸。看来,叫"苦"的干部,更应先补补课。清廉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任何"为官不易"的论调,任何"为官不为"的行径,实质上都与党的宗旨观念、法律规章背道而驰。现在觉得"为官不易",大概是因为过去高高在上"为官太易",在整风肃纪的大势下,取消了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了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3)
<正>"为官不易"从而"为官不为",是思想庸俗、境界不高、纪律涣散、不敢担当的表现,与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格格不入,与岗位职责背道而驰,也是党纪党风要求所不允许的。避免"为官不为"现象,关键在于教育引导、从严管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愿为、想为、不敢不为。校正理想信念的坐标,让干部"愿为"。一要深入开展经常性教育,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5)
<正>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再也不好"混日子"了。据悉,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治理为官不为、懒政庸政,一是因为在作风建设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作风问题都十分重视;二是因为其他作风问题大为好转,为官不为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在新常态下,为官不为有了新情况新变化。为官不为、懒政庸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5,(9)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新近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对干部"能上能下"做出专项规定,剑指干部制度多年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积弊,这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规定》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重要突破《规定》破解了干部能上不能下长期积弊。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  相似文献   

5.
祖言 《今日浙江》2014,(18):44-44
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省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个别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心态,出现了不做事、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省委书记夏宝龙近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要引导干部勇当战士、不当"绅士",建设过得硬打胜仗的"好队伍"。根治"为官不为"现象,就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激励  相似文献   

6.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7.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这句话深刻诠释了"为官有为"的真谛。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应在干事和有为上作出表率。"十三五"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赤峰发展进入到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赤峰要在引领发展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中走在前列,必须奏响"为官"当"有为"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大力提倡和重点选用"狮子型"干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选拔"狮子型"干部,要彻底破除唯GDP、唯学历、唯资历、唯年龄等片面评价标准,以工作实绩和德才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照。同时,约束好"狮子型"干部既是对公权力的一种限制,也是对这类稀缺性干部资源的爱护。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13)
正官员的拖延症不同于普通人的拖延症,他们的影响更广,危害更大,"拖延症"折射出的是权力傲慢,权力傲慢的源头在于为官理念的错位,为官理念的错位根在惩戒力度的绵软近日,湖北省某县政府督办的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手续,因县国土资源局两名干部办理不力而延误100多天,被定性为"慢作为",两名干部被问责,并在全县通报批评。后经媒体跟踪报道,还原了这个"慢作为"事  相似文献   

11.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德是为官之魂。这突出强调了干部德的重要性。干部的德是干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其核心是党性。"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好坏,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6,(1)
正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管理好干部队伍。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洗礼,政风明显改进,"乱作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少数干部慢作为、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中央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群众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社会关切得不到有效回应,弃守职责、漠不关心的顽疾仍很突出。长此以往,终会动摇国之根基,丧失民之信任。为官不为的主要原因:一是担当不够,不愿作为。有些干  相似文献   

13.
正意见选择保留,有不满私下"吐槽",有怨气藏在心里……当前,一些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谨守"为官不言"原则,由此产生的干部"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讲真话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既是党和人民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4.
韩强 《观察与思考》2016,(7):97-105
2013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委面对部分干部作风漂浮、不思进取问题,坚持从严管党治吏,"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探索实施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通过发布系列文件明确召回标准,规范召回办法,严格召回程序,突出教育培训,做好干部安置,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对为官不为干部形成了震慑,促进了干部干事创业局面的形成,初步实现了干部队伍能上能下,基本做到了党员群众满意。他们的做法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包括要勇于探索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痼疾,进一步完善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制度体系,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把解决为官不为和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结合起来,制度创新要着眼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等等。我们应该研究借鉴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全面开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李希平 《前进》2016,(6):59-60
正"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三个绛县"建设,迫切需要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整治为官不为,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努力锻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凝聚昂扬向上的正能量。近年来,绛县坚持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着眼于推动改革发展,创新工作机制,破除一些干部存在的"不愿为"、"不敢为"等不良问题,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推进"三个常态化",深入实施"三个一批"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9)
<正>随着党纪法规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各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干部开始发出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产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思想,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思想,严重妨碍了工作进展,影响了干部形象,也损害了群众利益。曾国藩在《治心经》中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者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通俗地说,也就  相似文献   

17.
<正>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5月31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提出"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这既是省委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对全省各级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山西实现科学发展对各级干部的期盼和呼唤。一、勤政为民:各级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正《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时发现,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谨守"为官慎言"、信奉"沉默是金",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三不"干部不是低调,也不是稳重,更不是谦虚,而是业务素质欠缺,能力不足,担当不够,乐当"太平官"和"老好人"。当然,"三不"干部的存在也暴露出少数领导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家长作风严重。  相似文献   

19.
基层声音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培超:作为一名干部,行动应有节,言论亦应有节;为官则守节,这是做官从政应"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薄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复活型干部的内涵实质——思考型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时曾尖锐指出:"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1])。可以知道,我们今后培养的复合型干部至少应是"勤学、真学、深学、善学"的干部,而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习多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