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军汉 《理论月刊》2010,(10):60-62,78
苏东剧变以后,我国缺少一种能够与西方自由民主理论相抗争、具有国际播撒性的新学说。文明类型理论填补了这一空缺。文明类型理论突破了"五种社会形态说"所坚持的"单线发展"论,变"单线发展"为"多线互动",使理论与历史和现实的事实更加一致;从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及合法性。对不同文明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也客观地、辩证地、历史地进行了分析,消解了中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不必要的对立,同时争取了自己在国际论坛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倩 《传承》2015,(3):98-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必然性,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明时代",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作了明确的概括。"在新的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民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人文明时代了。"恩格斯的这段言论,给"文明时代"划定了一个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领域 ,对于异质文明或异质文化的“异质”性的界说及对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关系的吁求正在进入学术话语的核心地段。作为文化研究的关键性词汇 ,“异质”和“对话”均一度被当作结构不同表述体系的要素而得到强调 ,这为笔者进行二度界说铺设了前提。这里进行二度界说的目的在于 ,把“异质”和“对话”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放到真实的文明关系背景中去加以考虑 ,以充实作为抽象图式而存在的“异质”和“对话”概念 ,从而活化这两个概念 ,使它们获得应有的活力。“异质”的概念生长于不同文明间真实关系的土壤中 ,…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备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应有的历史厚度、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即为世界文明丰富精神谱系、探索发展道路、描绘共同愿景。这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赓续,更是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全人类,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是推动世界历史的和平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坚持形而上学的文明观,必然导致“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冲突论”,并在这一文明观下建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破坏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形而上学文明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现实依托,坚持辩证文明观,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坚强地捍卫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题。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9,(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课堂教学中系统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能使学员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有利于在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8.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9.
山西。这方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神奇土地,史有“表里山河”、“人文祖地”之称,“物阜民勤、人杰地灵”之誉。历史曾深情地选择了这方水土———最早的“中国”在这里诞生、奠基,华夏文明的基因血脉在这里萌发、传承、凝聚。自古三晋乃龙行之地,多少天之骄子,风流人物,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今天更显示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建设先进文化的进取态势和充分的自觉、自信。“华夏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表里山河千秋业,三晋英杰有后人。”我们应永远铭记先辈的业绩,继承其人文精神,弘扬其民族正气,继往开来,创造出中华文明更加灿烂辉煌的新世纪。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为大家介绍山西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习近平对外开放系列论述的重要内容,文明交流互鉴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视阈的现时创造。围绕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阐释了人类文明多元并行的认知图景,传递了亲、诚、惠、容的价值取向,明确了对本国本民族文明自觉自信的底线思维,指明了"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美好愿景,规制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这些具有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和时代温度的新观点、新思想、新理念,在破除普遍与特殊及其衍生的自我文明与世界文明、普世主义与多元主义等二元对立思维的同时,也明确划定了与"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文明同质论"的话语边界。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学术界,"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的传统说法,被很多人坚持。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但就历史实际而言,族群征服可以造成一种文明的暂时中断,但并不一定造成永久毁灭与消失。因此,在判断一种文明是否中断与消失时,不能简单地将"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文明一词,本来是指的社会进步的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过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每个时代的文明都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我们这里讲的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马戎 《思想战线》2019,45(2):36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体作为一个政治实体虽屡经挫折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基本保留了清朝的人口和地域边界。1997年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国人“文化自觉”的命题,中央近期提出要加强“文化自信”。纵观历史风云变幻,有哪些因素促成中华文明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因素使得中国经过百年奋斗,再次获得“凤凰涅槃”一样的新气象?中华文明具有什么特质,得以在几千年漫长历史中塑造出中华文明共同体在人口边界和地理边界方面的结构体系和演变轨迹,并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仍能坚持探索一条不同的文明发展之路?这些是我们今天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马立诚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定价:66.00元这是一本讲述中国改革历史的专著。作者梳理了从春秋时的子产到清末的康梁,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最为著名的13次改革,并试图探寻这些改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以及它们何以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他在书中特别强调一点,即改革是建设性的,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斌 《人民论坛》2010,(12):98-99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放异彩,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既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推动经济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给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中部位于北纬25度,在崇山峻岭之间有许多盆地(坝子),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除昆明外,这个纬度上的许多城镇都是春城,我们将这个恒温的、四季如春的地带称为黄金纬度。这里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栽培稻、栽培茶和畜牧业的起源地。这里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生活在黄金纬度上的云南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形成了不成文的风俗习惯和成文的乡规民约,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珍贵财富。我们应该从中提炼出生态文明的精神价值与道德准则,将云南建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为云南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放异彩,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既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推动经济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给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李丽丽 《中国保安》2012,(11):64-66
山东省德州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博大厚重的黄河文化与灵秀活脱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质朴内敛的齐鲁文明与慷慨豪放的燕赵文明在这里融合,赋予了德州人勤劳、淳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20.
张素蓉 《求索》2012,(10):214-216
以中国、印度、埃及等为发祥地的古代东方农业文明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秉承诸多共同的基本文明特质。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农业文明,因与两河流域农业文化、苏美尔为源头的商品文化以及欧亚干旱地区的游牧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西方农业文明是一种集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次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欧洲经历科学、商业和消费三大革命,农业文明最终发生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嬗变,实现了向人类更高文明的历史转型。中华文明业已形成稳定的"自组织"系统,这种独特的文明模式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存有价值,必将在未来仍发光芒。充分重视并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与经验,有益于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