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近代以来,“群众”一词成为对于多数人的概括、角色定位和评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特色的用语。它是指和领导者、精英相对应的群体,一般指处于社会基层或底层的大多数人员。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群众”往往具有贬义。在《乌合之众》这本书中,作者勒庞认为群众的思想行为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或操纵,以至变得极端、狂热甚至毫无理性可言。勒庞对群众充满了恐惧与鄙视,他认为“群众”是依赖“英雄”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第一,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展社会协商对话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协商对话,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是开展协商对话的必要前提。各级领导机关都要把开展社会协商对话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确实把它作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来抓。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民主观念,放下“官架子”,克服家长作风,与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起平等、良好的干群关系;要及时地把重大的事情、重大的问题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领导者的意图、工作部署和决策的依据等。同时也要广开言路,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让群众有充分的机会讲话,讲真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要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广大群众也要发挥自己的社会主人的作用,积极地利用多种民主权  相似文献   

3.
领导权威=群众信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权威=群众信任陈爱中权威,是领导者使被领导者信服、服从的力量和威望,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的必备条件。各级领导者是否有权威或权威的大小,关系到领导者对群众力量的组织和凝聚,影响到帮助和教育群众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影响到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夺取各...  相似文献   

4.
领导,“率领”、“引导”之意也。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率领”、“引导”群众?关键是领导者要有“心”。 公心。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领导者惟有出于公心,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领导者听取下级意见,难以做到认真虚心、毕恭毕敬,但又不能不听。怎么办呢?于是便采取了如下的几种态度: 一是拒绝听取——表现为排斥性的。不管下级的或群众的意见正确与否,有无可取之处,一概不听,统统顶回。这种领导者从总体上看虽然是个别的,但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种领导者往往固执己见,听不进、也听不得下面的不同意见,甚至认为下面的意见是冲自己来的,是跟自己“过不去”,是同自己“较劲”、“争高低是非”。  相似文献   

6.
“知人善免”就是在严格考核考察干部的基础上对那些不称职的领导者实行就地免职或降职使用。目前,要激励干部积极进取,勤政务实、廉洁奉公,就一定要坚持“知人善免”。但“知人善免”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相当的难度,障碍重重。那么,“知人善  相似文献   

7.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说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属于今天我们经常所说的“决策”的范畴,而用干部则属于用人、影响人的范畴。用人和影响人的实质是赢得所用之人的认同,赢得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主意”由广大群众去“出”,越来越多的“决策”由广大群众去“做”。这就是说,“出主意”和“做决策”这个过去由领导者所行使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被领导者和广大群众部分地“替代”了。但无论如何,领导者赢得群众认同这件大事却是群众自身“替代”不了的,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林红 《中国民政》2008,(10):60-6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五个坚持深化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坚持定期以直接对话形式进行公开。定期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和群众面对面对话。采取“村民定期质询”、“点题公开”的方法,根据村民的要求确定公开内容,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及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宣传与平等     
一、把宣传和平等联系起来思考,是从领导同群众“对话”这一方式中得到的启示。近来,不少领导同志到基层同学生、工人直接“对话”,讲形势,谈改革,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收到较好效果。平等地“对话”,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也是党以民  相似文献   

11.
时下,少数领导者存在一种领导病:忙症。笔者试图从它的症状、成因及克服途径方面作些粗浅思考。“忙”症之怪现状 如今领导者很忙确是事实,不仅领导者有切身之感,连人民群众也这么认为。一般而言,忙是件好事,共产党的干  相似文献   

12.
赵洪平撰文说,在现实生活中,“应付群众”的现象屡见不鲜,群众也对此深恶痛绝。表现其一:表面上态度诚恳,内心里无动于衷。有的干部对群众表面上谦逊诚恳,问寒问暖,关爱有加,内心里却根本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不愿听或听不进群众的意见。有时只不过是现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的责、权、利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翠群 《湖湘论坛》2002,15(2):75-76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具体行动中,体现在领导者对责、权、利的日常操作中。一、切实履行职责,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领导者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三到位”:首先是工作范围到位。领导者要全面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中不倚轻倚重,以偏概全。领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方面面、各类各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果偏废,甚至在某些方面失职,就会影响整体事业,从…  相似文献   

14.
从独白到对话:领导理念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独白式的领导理念强调人治,以领导者为核心和主导,领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控制与命令,广大的被领导者只能追随或服从领导者,被领导者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现代对话式的领导理念则凸显和张扬居于多数的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和谐、平等和互动,注重领导  相似文献   

15.
“其实,我没有什么高明的从政能力,不过是常怀一颗为民服务之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黄成模,东方市委书记,一个把情倾洒在人民身上的优秀党员,一个把心全部奉献给人民的好公仆,一个把责任系在人民利益上的党的干部,一个把事业同人民安康连为一体的领导者。“立党为公不为私,执政为民不为己”,是黄成模的座右铭。军人出身的他,从部队到地方,历经多个重要岗位,深知市委书记权位的“含金量”。但他为官却从不谋私为己,始终胸怀百姓,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竭尽全力为…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两岸对话与谈判问题上,“不预设任何前提”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仿佛台湾当局对重开两岸对话与谈判持一种无条件的、开放的态度;而祖国大陆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为对话与谈判设置不合理的前提。这种舆论造势,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台湾当局真有所谓对话的“诚意”和“善意”,但它却经不住两岸关系的现实和两会商谈的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职能运行中,机关干部是群众办事遇到的“第一道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事情,上面决策层着急,基层干部群众着急,但“中间”执行层却不着急。政令不畅、贯彻不力,就是这个“中间层”在搞鬼,这就是机关的“中梗阻”。透视机关“中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干部职业道德缺失,责任意识淡薄,是主观原因。“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是对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是否称职的标准。而在少数干部身上,却出现可怕的权力和责任割裂、权利和义务错位的现象。他们将权力或利益的获得视为天经地义,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却视为无足…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四话”干部,指的是: 上级面前说假话。有些企业领导者认为决定其职务升降的关键在上级领导,于是唯上不唯下,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上级之上,报喜不报忧,做表面文章,甚至不惜造假账、说假话。 群众面前说官话。有些企业领导者在职工面前打官腔,说些不冷不热的官话。近几年时兴下岗之后,他们更是常把“下岗”挂在嘴上,动不动便用“下岗”吓唬职工。 大会小会说套话。有些企业领导者极好开  相似文献   

19.
“思路”是人们对前进方向和目标的一种理性思考。用在领导科学里,则是作为领导依照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谋略和决策的思维活动,是领导者指导工作的重要方面。思路,可谓是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思路清,才能有标准、方向明、步子稳,才能号召群众、团结群众,激发群众,进而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活动,由“精神变物质”,最终结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丰硕之果,这已为  相似文献   

20.
据华商报报道,陕西省人大新闻发展中心对130余名省人大代表和一万余名群众进行的关于“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民意调查显示:代表和群众的“打分”大相径庭!代表们对省检察院、省高院和省公安厅的“不满率”仅为1%、3%和5%,而人民群众的“不满率”却高达41%、41%和57%。换句话说,就是人大代表对上述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当满意,而人民群众却相当不满意!看了报道很纳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