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丁启玉 《理论月刊》2006,58(10):125-128
美日同盟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贸易摩擦迅速“政治化”的过程,经济矛盾的激化与政治、安全关系的强化相互交织,双边关系经历了“U型”的发展模式。美日贸易摩擦不仅是国家间经济利益调整的结果,也是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地位差异,国际体系结构松散或紧密的趋向,双边政治、安全关系以及国内集团政治利益等各种因素互动的结果。本文试图对美日在20世纪末期贸易摩擦激化背景下的同盟关系作一个多层次,较为立体的解析,试图说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美日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由于失去了共同的军事对手以及在其他领域出现分歧而经历了一段"漂流期"。《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发表后,日美同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缓解两国矛盾的同时,加深和拓展了该同盟的深度与广度。在此过程中,日本借机增强了军事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国内军国主义势力也逐渐兴起。从某种程度上看,日本在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调整过程中不再仅仅扮演美国的追随者,而是试图以主导者的角色引导美国,配合其实现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迪杰 《人民论坛》2012,(17):236-237
日美同盟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进一步加强,其军事同盟的性质更加明显。两极格局结束后,日美同盟并未因苏联的解体而宣告解散,它在新时期的亚太地区发挥着重大影响。基于此,文章对日美同盟环境下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利弊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张可喜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4月17日在东京发表《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标志着冷战后新的美日安全保障体制确立起来,它成为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得力工具,必将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小史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治大国的实施方略: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走“以经促政”的发展道路;以日美同盟为依托,借美国力量护航;以亚洲地区为立足点,全面拓展国际政治空间;以“入常”为目标,着力扩大国际事务发言权。  相似文献   

6.
刘春福 《前沿》2013,(6):31-32
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日本政府采取了"对美一边倒"的政策,美日同盟成为日本外交的根本基石。因此,在对华问题上,日本也紧跟美国脚步,一直采取敌视新中国的立场。但是,到了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特别是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田中角荣上台不久就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使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而面对当前由于日本政府的错误行径,导致中日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如何能使双方能走出低谷,我们不妨从田中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原因中寻找一丝线索。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主宰亚太地区的安全。在欧洲实行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轴,对付未来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仍然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今的世界,在国家关系中继...  相似文献   

8.
张仕荣 《台声》2005,(10):10-11
近年来,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美日关系中的核心议题。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一度十分猖獗。“以台遏华”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台海政策。美国的台海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不统、不武、不独”,这是因为美国的台海政策是从美国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出发的。为此,美国积极充当两岸的“调停人”,避免自身的损失,寻求利益的最大化。随着“9?11”后美国全球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美国推动美日同盟重新定义,鼓励日本在东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日本成为介入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前线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加速对台军售,这既满足了美国军工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合作安全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安全合作理念,它所具有的非强制性特点使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比较容易展开。东北亚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结构限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进了地区国家间的共有利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外溢"为合作安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能够使合作安全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行选择,其运行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六方会谈框架基础上的东北亚地区论坛。构建东北亚地区论坛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它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设想,并将亚太地区列为优先目标。为此,美国大力加强与日本等盟国的合作,力图在下世纪初,在亚太地区建立以美国为主,美、日、韩等国联合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这无疑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严重冲击,它不仅可能使美、俄两国在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失效,从而影响两国在裁军问题上的合作;更可能使东亚区域政治云图出现严重变化,威胁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尤其是近  相似文献   

11.
一、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回顾谈到企业文化,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日美企业的较量。那时,在美国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而迅速崛起的日本,开始与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展开了竞争。受当时世界环境(如中东石油危机)和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日本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后发优势的影响,美国的企业在电器市场上几乎全部失守,具有传统优势的汽车市场也丧失了近  相似文献   

12.
合作安全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安全合作理念,它所具有的非强制性特点使国家间的安全合作比较容易展开.东北亚地区独特的地缘政治结构限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进了地区国家间的共有利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外溢"为合作安全.这些因素的相互交织能够使合作安全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行选择;其运行机制应该是建立在六方会谈框架基础上的东北亚地区论坛.构建东北亚地区论坛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它同美日双边军事同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6月14日《东洋经济周刊》(日本)日美同盟不应过分担忧中国威胁日本人对日美同盟关系表示不满。这与日本人对美国没有在朝核和绑架等问题上充分地为日本利益代言的担心有关。出现这样的担忧,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美国不会看重中国而抛弃日本,理由是价值观和威胁。与  相似文献   

14.
美、德、日等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目前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个鲜明对比:以美、德、日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减缓,甚至衰退,而以亚洲、拉美、东欧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这一趋势的发展,使许多经济学家坚信,未来25年,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出现150年来最剧烈的重组.而在这种趋势中,亚太地区又是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近年来,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贸易增长迅速,投资增势旺盛,高科技日新月异,区域合作加强,全面发展的势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如果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区域在20世纪初取代了过去500年由欧洲独领风骚的世界经济重心,标志世界经济重心移位的话,那么,当我们要跨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重心必然是在亚太地区.当今,经济已成为国际关系中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永志 《前沿》2007,(6):201-20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出现了中、美、日、俄、东盟“五极力量”相互制衡的局面。其中,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主导作用,而中美日三角关系是该地区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三国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其选择和制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新日美同盟的实质是以日美为核心、包括美国盟友和准盟友在内的遏华势力的集结,它以军事、外交、政治、价值观对抗为中心(将来还可能强化经贸等领域的竞争),以谋求和巩固日美在亚洲领导地位,保护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是指向未来的全面而持久的对华战略遏制思维与实践新日美同盟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和中越南海争端等一系列事件打破了东海和南海表面的平静,导致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这些争端背后是日本的新右翼化倾向和不断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多边主义作为美国规划世界秩序和地区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似乎在环境复杂的亚太地区①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与亚太国家签订的一系列双边协定,似乎表明其在该地区更乐意奉行双边主义.然而事实上,由于冷战战略的需要,美国在亚太并没有放弃多边主义,并在20世纪50、60年代积极进行多边主义的实践.从东南亚条约组织到亚洲开发银行的多边主义实践是一条从亚太地区安全结盟到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尝试过程.这一过程对美国以后的亚太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形成了安全双边主义与经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8.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由于主要谈判方利益诉求不同,至今仍未就谈判议题达成一致。对美国而言,TPP支撑着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战略意图;对日本而言,加入TPP谈判主要出于维系日美同盟关系的政治考虑,因而可能会对国内部分部门带来冲击;对东盟而言,TPP谈判在客观上使东盟产生了分化,进而使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变得更加艰难。作为未加入谈判的亚太最大经济体,中国应对TPP予以足够重视,应继续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将战略重点从东亚合作转向亚太区域合作,同时练好内功随时做好加入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蔡英文当局继续推行"倚美谋独"路线,寻求美国及其盟友加大对台湾保护和支持,融入美主导的遏华价值同盟和经济体系,求美助台"固邦"和扩大国际参与。蔡当局罔顾国际政治现实,谋求在美中对抗中谋利,只会将台湾的安全福祉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正>安倍谋求"脱离战后体制",让日本人"对日本历史、文化有一种骄傲感"的民族主义理念,已经影响到日本的内政外交及政策制定在日本民族主义日盛的形势下,日本政治右倾化愈演愈烈。以否认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制造周边领土纠纷、修宪和强化日美同盟等方式追求日本国家利益,已经成为日本安倍等保守势力谋求的政治与外交主题。安倍上台伊始就明确表示修宪是自己的"历史使命",力图改变战后体制意愿十分明确。在安倍看来,修改"和平宪法"是日本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