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上诉不加刑”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刑事上诉制度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上诉制度中有与此相对应的“禁止不利变更原则”(有的翻译为“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即民事上诉亦不得加重上诉人的责任。国内有观点认为应将这一原则引入我国民事上诉制度中①。我们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既要尊重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处分权,又不能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绝对化。 一、民事诉讼不能照搬刑事诉讼的原则 “上诉不加刑”是刑事上诉程序中适用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刑事上诉程序中被普遍适用,无一例外,体现了“原则”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是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但是实践中一直不能解决的“申诉难”、“再审滥”等问题的存在却一再对该原则提出质疑。原因是通常所谓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缺乏现实基础和具体操作性;进一步,真正的“实事求是”要求尊重民事诉讼的独特规律,对生效裁判错误区别对待,而不是机械地“有错必纠”。总之,民事再审制度之改革与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对这一原则进行重新认识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司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也有的称之为“精典原则”、“帝王条款”,足见诚实信用原则地位之高显。本文主要论述广义诚实信用原则(以下简称“诚信原则”)作为司法原则的有关问题。 一、诚信原则作为司法原则及在我国法律与实践中的运用 广义诚信原则的含义是民事主体应该以善意的心理状态来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在进行民事活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中,既要维系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也要维护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广义诚信原则既是守法原则,也是司法原则。 诚信原则在两个方面发挥着作用。首先,…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辩论原则作为一项民事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认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辩论原则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体现。这一原则贯穿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该条文被认为是民事诉讼法对辩论原则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亦称善意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作为保险的重要原则,始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该法第门条规定,保险合同建立在最大诚信基础上,学者一般称为海上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也有的称为“最高诚信”原则、“绝对诚信”或“忠诚信实”原则,意思是一致的。我国《海商法》保险合同一章,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最大诚信”原则,但参照了国际上立法的最新倾向,确立了最大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我国《保险法》第11条规定,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一原则理所当然地适用于我国海上保险活…  相似文献   

6.
“着重调解”是我国旧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一项重要原则。1991年4月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着重调解”原则祛除,这应该说是在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法律进步的标志。笔者在这里却强调“审理民事案件应着重调解”,也许是笔者观念落后,观点陈旧,不与时俱进,但结合审判实际,笔者认为“着重调解”为时不过。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执行监督之程序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明确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方式,是实现民事诉讼法中法律监督原则的要求我国现在并无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统一实践,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不包括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8.
“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十六字民事审判工作方针,是我国多年来民事审判经验的总结。“调解为主”的原则,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民事审判工作发挥了指导性的作  相似文献   

9.
民事再审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制度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民事再审制度是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改革的重点内容。民事再审制度改革就是要更好地遵循民事诉讼规律,改进再审诉讼机制,增强再审的效果和公信力,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因此,需要加强对民事再审改革的理论研究,正确把握民事再审诉讼的基本规律,努力架构科学的民事再审诉讼制度。一、民事再审改革的定位(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与“法律事实、依法纠错”统一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制度是以“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作为原则来设置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司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采取两审终审制加再审程序的诉讼制度,它是独立于一审和二审程序以外的特殊程序。“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是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但是实践中一直不能解决的“申诉难”、“再审滥”等问题却一再要求对该原则进行反思。我们认为,问题在于通常理解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在民事司法中缺乏具体操作性。修改后的民事再审制度仍存在不足,有待不断完善。本文就民事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与再审主体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这说明,着重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当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不但应当贯穿在审理过程中,而且还应当贯穿在执行程序中。一、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七十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  相似文献   

12.
王次宝 《河北法学》2014,(11):37-43
德、日等国民事诉讼处分原则中的“处分”与民事实体法上的“处分”一脉相连,主要围绕诉讼标的展开且具有约束法院的效力。与之不同,我国长期以来却将处分原则中的“处分”简单理解为“当事人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权利的自由”,将“处分”混同于一般权利的“处置”,结果直接诱发了处分原则中“处分”的泛化与非约束性。有鉴于此,我国有必要还原处分原则中“处分”的本意,将其与实体法上的“处分”联系起来,界定为“当事人决定是否行使特定诉讼权利以实现在诉讼中主张、变更或抛弃民事实体权利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的实践与探究宋纯新一、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在对民事诉讼实行当事人主义原则的英美法系中受到普遍推崇。我们这里所说的“辩论式”,是借鉴其诉讼程序方面的庭审方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原则,对我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分配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已加以明确规定,但是仅此一项原则又显得过于笼统,在审判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圆满地解决各种繁纷复杂的举证责任问题。同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民事实体法的制定往往与程序立...  相似文献   

15.
佚名 《特区法坛》2004,(1):24-24
“不告不理”是指未经公诉人、当事人起诉的民事案件,法院不得受理和审判的诉讼原则。是现代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一项公认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原告请求或被告公诉,法院才能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第二,在审理中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的范围的约束。也就是说当事人“告谁审谁,告什么审什么”。对于民事上诉案件,则仅对其中的上诉部分进行审理,没有上诉的部分就不审理。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行为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应予摈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玲 《中国司法》2000,(4):35-36
引言 法院调解,即法院以司法强制力为后盾的权力性调解解决民事、经济纠纷案件,长期以来成为我国法院行使司法权的主要方式,并因此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这一方式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古代中国无论意识的一种新的体现方式,“马锡五审判方式”被认为是司法权行使民主性的典型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后,法院行使民事司法权被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因此“调解为主”一直是民事诉讼法律的基石。1982年试行的《民事诉讼法》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该原则有所修改,但仍然确立了“着重调解”的原则,强…  相似文献   

17.
论民事执行权的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权的运行,是执行机关对民事执行权的具体运用,是民事执行权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的过程,主要体现为民事执行权运行的程序设计。[1]民事执行权的运行,是在民事执行权运行理念和原则指导下,依据民事执行程序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基于此,笔者将从理念和原则,具体的程序设计和民事执行权运行的方式方法的路径展开。民事执行权的运行状态,不仅关系到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能否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法制尊严和司法权威,以及“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就是诉讼调解中所谓“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原则,本文简称为“事清责明”原则。〔1〕之所以要规定这一原则,是因为在先前“着重调解”原则的指导下,司法实  相似文献   

19.
证明责任倒置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证明责任倒置或举证责任倒置一词,不仅民事审判实务人员和诉讼法学者耳熟能详,民事实体法的学者也并不陌生。人们在审判实务、著作、文章中经常提及这一概念。“所谓证据责任倒置,是指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担举证责任。”①“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于上一原则(即举证责任分担或分配的一般原则)而言的,即负有举证后果责任的原告,提供证据有困难的,依法由对方当事人被告提供证据,负担举证不利的后果责任。”②目前各种流行的民事诉讼法教科书中,绝大多数都是在上述含义上使用了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概念,尽管在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认证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事诉讼中确定认证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民事认证制度应定名为“内心确定”,内容包括民事认证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一般规则及制约。为完善我国民事认证制度,建议修改民事诉讼法;制订认证规则和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