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09,(15):58-59
嵊州根雕的“根”源 嵊州根雕利用埋藏于江底上万年的古沉木等为根材,进行加工取舍,“七分天成,三分雕工”,最大限度地表现根材的天然本性,展现蕴含在根雕作品中内在的“真”。将自然之“根”创造和转化为精神之“根”、艺术之“根”,这无疑是嵊州民间文化的大智慧、大艺术。  相似文献   

2.
周红霞 《现代领导》2008,(10):27-27
本文清新活泼,没有“八股气”,字里行间真情流露,确为有感而发之作,颇有自己的见解,文章生动地阐述了组工干部的新进步观,此“进步”非同“年年有进步”之“进步”.而是“月月有进步”之“进步”,读后颇受教益。本刊欢迎各级领导同志多撰写这样有新意、有见地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谭琪、齐秀强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目前制约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是四对矛盾的存在,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之矛盾,“火线问责”与制度问责、常态问责之矛盾,问责“大”与“小”之矛盾,责任“轻”与“重”之矛盾。因此,为使官员问责形成长效机制,应当着力于三个方面来探寻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之路。一是实行绩效问责,作为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突破口。通过绩效评估来强化问责,  相似文献   

4.
陈朝霞 《求索》2014,(1):188-191
向警予的教育模范贡献主要表现在“师德之范、教育思想之范、施教之范”三个方面。她的师德、“以人为本”“自治心、公共心”“心智体魄全面健康发展”以及“废除考试制度”等素质教育思想在溆浦女校办学实践集中体现。她的“为师之德,教育之道”,对当下倡行的素质教育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莉莉 《前沿》2014,(9):234-235
清人郑板桥画竹积淀了三种境界,“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种境界各有玄妙。作品的构成要件作为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自有抽象、艰涩之处,而借助郑板桥画竹的境界进行解读则显得明晰透彻、易于把握。“眼中之竹”代指客观实在物,“胸中之竹”代指思想或情感,“手中之竹”代指“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在此解读之中,以作品为客体的著作权私权属性得以彰显,著作权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内容也尽得融注。  相似文献   

6.
宋洁  陈戍国 《求索》2014,(2):180-185
《士昏礼》用雁问题,古今存两说:一以雁为家鹅;一以雁为鸿雁。本篇结论虽为“家鹅”说,但与诸家之说立论基础迥异。通过探求“雁”之本义为家鹅而非野鸟;“舒雁”、“鹅”之本义为野物而非家禽;“凫”之本义为家鸭而非野物;“舒凫”“鹜”之本义为野鸭而非家禽,可推知诸鸟名之属性在中古时期的一次语义转换——家、野禽之名的互换。据此,古今诸说及《士昏礼》“用雁”的象征意义亦可得出不同之解释。  相似文献   

7.
王以兴  杜贵晨 《求索》2014,(4):169-173
“外史”最早为周朝史官之一,执掌书写天子帝令和整理历史文献;春秋鲁国以至汉唐诸朝,间有“外史”之设,职责教变;唐以后则彻底退出史职,而逐渐演为私人撰述之“野史”与备体文学尤其是小说作者与作品之称。“外史”之称影响中外,迄今流行不衰。“外史”名义从政治到史学、文学领域的这种跨越,体现出中国史官文化对普通文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外史”的热衷则叉是文人史官情结的清晰表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一个农业国家而言, 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概念, 因为, 中国 “ 道理” 之大者从 “ 田” 而来; “ 田理” 不仅涉及社稷国家的政治, 与传统社会认知、 伦理价值相通缀, 更关乎民生大计。 以 “ 田” 为切入口, 可“以透析我国一些重要领域与之历史关系, 确定今日“传统创新” 之基理。  相似文献   

9.
卢立建 《前沿》2008,1(4):40-42
历史之真可分为“现象之真”与“逻辑之真”,寻求“逻辑之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逻辑之真”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但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之后马克思继承修正了黑格尔“逻辑之真”的思想。在历史本体论意义上逻辑之真高于现象之真,但在历史认识论意义上应辨证看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0,(9):49-50
近年以来,山东省胶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五化”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以“洁净之风、德孝之风、互助之风、学习之风、和美之风”为主要内容的“五种新风”推树活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化与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三七的春天     
三七,具有“参中之王”、“南国明珠”、“金不换”等美称,为文山所特有,是文山人的“宝贝”,也是文山人的金字招牌。文山,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注册实施。“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为政、为人、为学,融“三为”一体,挥洒自如,成就事业,造福于民,这是古今领导的一个永恒话题。古往今来,凡能把握“三为”之道者,大都是杰出的领导者。品味经典,纵览历史,领悟领导“三为”之道,可用三句话表述,即为政有止,为人有度,为学有识。  相似文献   

13.
杨金砖 《求索》2007,(8):185-187
虞舜虽时处遥远的上古时代,但其“诚实、孝悌、仁慈、宽厚”之德,开创了中国道德文明的先河,成为儒家仁政爱民的典范,其“诗言志、歌永言”的文学思想,其作五弦之琴而歌南风的乐教理念,又发中国文学之滥觞。晚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从此,虞舜便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其道德文章对潇湘文学影响至深,可以说有豁蒙之功。  相似文献   

14.
杨春光 《中国人大》2012,(24):53-53
广西柳州因临柳江而得名,亦称“龙城”。近公务去柳州,深为其百舸争流、气象万千之势所动。谈及柳州的历史及现状,所见之人言必柳宗元,尊称其为“柳柳州”和“柳州的老市长”。不免为之赞叹。  相似文献   

15.
胡迌 《台声》2008,(2):58-61
《礼记·祭法》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菖则祀之,能御大患则祀之”。民族英雄郑成功驱赶荷虏,收复台湾,开疆护土,英名永垂青史,台湾民众尊崇为“延平郡王”、“国姓爷”。“开台圣王”,广为祀祭。奉祀郑成功之庙宇遍及台湾各地,仅主祀祠即有约近百座,名称亦多,如国姓爷祠、开台圣王庙、延平郡王祠等,以“奉旨祭奠”之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6.
李志成 《半月谈》2004,(21):77-77
近年来,部分城市和一些媒体为城市发展掀起的一轮轮的“打造”运动,让老百姓眼花缭乱。从打造“东方日内瓦”、“东方威尼斯”开始,进而到打造“爱情之都”、“会展之都”、“女装之都”、“休闲之都”,又要打造什么“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硅谷”,还要建“大学城”、“美食天堂”、“香榭丽舍大街”、“东方曼哈顿”等等。几年下来,类似要“打造”的名目不下加个。也许是提法太多太乱,有关单位自己也搞不清,干脆归结为“大都市”,以包揽一切。  相似文献   

17.
从夷到洋商称谓的时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商”这个词,是西洋商人的节略语。最早出现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至七八十年代则较广泛地使用。此前,来自遐方的西方人“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如称欧洲人为“红毛夷”、“白夷”、“英夷”、“法夷”、“米夷”等。称外国商船为“夷船”、“夷舶”、“夷艘”等,洋官为“夷酋”,外侨住房为“夷房”,租界为“夷场”,洋商为“夷商”。为什么将西洋商人以“夷”视之?以往有的论者据字义上考证,认定“夷”并无褒贬之意,但“洋”与“大”相通,“洋洋乎大哉”,褒意明显,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夷”是对异族或外…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舌战群儒”一章中,诸葛亮给“小人之儒”下的定义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而今天,“笔下虽有千言”已发展为“嘴上超过万语”,将上至官员、学者,下至各式人等每天的“精彩语录”加在一起,其数量之多,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9.
“孤岛”时期的上海,曾发生过一场场国宝保卫战。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危难时刻,那些富有爱国之心、民族之情的收藏家,为了国家之遗珍、民族之瑰宝、先祖之文物不流入敌寇之手或免于战火摧毁,竭尽全力,不畏艰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将大批国宝珍品运入租界内的“孤岛”,从而为这一时期的海派收藏留下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20.
为民间疾苦倾情呼吁,就民生问题追到底,对社会弊端无情解剖……在全国人代会上“无畏代表”、“直言代表”、“放炮代表”令全社会为之欣慰,为之振奋。联想到昔日“学习政府报告”之类的“惯性”话语,以及“只说好话、少说或不说坏话”的“主流”行为,我们有理由判断,在监督意识和话语表达方面,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有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