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以“止于至善”为价值追求,通过“致良知”的道德践履以成德成圣,在“格致诚正修”的“尊德性”与“道问学”中,蕴含着“伪善”的对治之法,也揭示出“伪善”的成因机理。根据“王学”“一则诚,二则伪”的观点,从知志之辨、知行之辨、觉愿之辨、义利之辨、公私之辨五个维度,可探析伪善是割裂知志、知行、觉愿、义利、公私等内在统一而致的恶,亦证其德性与德行的分离是致良知工夫不切之故。  相似文献   

2.
张幽兰 《湖湘论坛》2002,15(3):11-11,80
江总书记在2000年初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顾名思义,“以德治国”就是运用道德的力量、发挥道德的作用来治理国家。为什么呢本文认为,道德也可以形成为一种力量,它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可以起到约束国家权力的作用。切实强化道德权力对国家权力的约束,对弥补法律的功能缺陷,实现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促进有重要意义。一关于什么是权力,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上都有不同的定义。但从一般意义上讲,权力是指一种能力,是主体能以自己的强大支配客体服从自己意志的一种能力。通常,人们将权力仅仅理解为政治上…  相似文献   

3.
蔡维力 《求索》2008,(3):135-137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特别在处罚行政相对人吸毒、赌博、卖淫嫖娼等不名誉违法行为时通知被处罚者的家属,是典型的以行政公共权力进行“道德管制”的表现。现代公共权力的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法理型的统治,这使“道德管制”失去存在的空间。公共权力在宪政的框架内以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为其责任的限度,而非相反。  相似文献   

4.
赵玉林 《人权》2011,(1):19-22
与“人权”相对应的是“特权”,与保障和促进人权相对应的最主要的是“公共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实际操纵者的政府机构,不仅是人权发展的主体,也是对人权构成侵害的最危险存在。人权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又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公共权力的责任,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和公民社会的问题。如何合理发挥公共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钱俊君 《湖湘论坛》2002,15(4):12-13
人有人品,官有官德。作为领导干部,要在广大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仅凭其地位和权力是不行的,还必须依赖其本人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地位和权力可以产生强制性作用,但如果少了品德和人格这两样东西,即使其职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会构成权威,群众不会从心理佩服他、尊重他。要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树立权威,必须做到德、才、理统一。一、德:仁者爱人“仁爱”是德。要以德行政,以德爱民,“仁爱”之心不可无。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最高道德的准则和道德境界。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一…  相似文献   

6.
张国才 《湖湘论坛》2001,14(5):48-48
一、“官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官就有权。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行为的腐败,而行为腐败是因道德准则产生严重错位而引发的。可以说,道德沦丧乃权力腐败的重要条件。 宋代司马光认为,“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司马光对德才的看法发人深省。我们现在选拔人才,提拔干部虽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但实施的结果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德的标准未能完全“量化”,德的考察未能细化,德的培养未能“经常化”,实际上存在“以才代以、“重才轻德”的倾向。 因为道德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关涉人…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治的含义,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不外分为两大类别,一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见解,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政治”的见解1.道德说。这种观点把政治和道德混在一起,用道德的观点来解释政治。如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就是如此。孔子曾说:“政者,正也。’所谓正就是正道,也就是符合礼义的道德。2国家说。认为政治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在西方“政治”一词本来出自于希腊语POliS,原意是“城邦国家”,后来政治学中的“政治”便以这个词延伸而来。3.权力说。将政治理解为一种权力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新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建设问题,对于有效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清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 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并应当遵循的道德理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包括行政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以及…  相似文献   

9.
性的人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的人权道德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尊重,个体在性方面的表现或选择归根到底是一种“权利”。传统性道德在国家(社会)权力、完整人格层面解读“性”,蒸发了个体性权利。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整体变迁,中国人主宰自己摸索出情感方面的人权道德,表现出对个体权利的逐渐回归。从行为主体的角度来说,性的人权道德应该是以自已的权利为前进动力,以对方的同等同样的权利为前提,以不侵犯所有相关者的个人权利为界限.以爱情为主导去从事一切性方面的活动。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之间或者双方与其他人之间发生了权利方面的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找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中间界线,达到“没有受害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权力道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行使行政权力遵循道德原则 ,就是要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坚持真、善、美的统一。行使权力坚持真理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真”;行使权力坚持公正原则和正义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善”;行使权力坚持廉洁原则就是坚持了行使权力的“美”。  相似文献   

11.
孟俊红 《人大研究》2009,(11):39-42
对权力的制约与控制一直是依法行政、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命题。制约与控制权力,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强化老百姓的“权利”意识。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2.
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家们多半是从权力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等角度来提倡权力制约的。他们根据权力的工具性、膨胀性和腐蚀性,人类理性的局限性,道德自觉的不可靠性,人类偏爱双重道德标准的天然倾向,滥用权力的非人道主义后果以及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等等来论证权力制约的必要性。因此,他们主张“用权力制约权力”、“以野心对抗野  相似文献   

13.
张民省 《前进》2004,(2):46-46
所谓权力道德,是支配权力运作和行使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它既表现了社会对领导干部运用权力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又反映着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认为:“政者、正也”。他把公正、正直看作是统治者最高的道德规范;还指出,“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中国古代廉洁被视为“国之四维”、“仕者之德”,其重要性被推到“为政之本”、“为官之宝”的高度。目前,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要消除权力腐败只…  相似文献   

14.
行政道德:“以德治国”的关键行政道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是行政职业活动的一种反映,是国家公务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国家权力。这种特殊性使行政道德处于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最高层次,而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导向、示范、调节的作用。因此,党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道德生活更容易引起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关注,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成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忠于政府,忠于职守,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浅议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田成有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轨时期,腐败现象在滋生。这种“病症”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的诊断。一、市场经济与权力腐败的关系腐败问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朝代无一不有的社会病疴。在传统社会,法律与道德的萎缩,权...  相似文献   

17.
快乐论和完全论对何为“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释,综合两派观点,可以把幸福定义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快乐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把幸福与快乐等同起来,会导致异化的警察幸福观,它通常表现为“肉欲幸福”、“金钱幸福”、“权力幸福”,这些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道德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意味着幸福不必以道德为客体,幸福不是道德的必然结果,幸福必须以道德为基础.要实现警察幸福观的回归,需要处理好法与德、情与理、高标与底线的关系,需要做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相似文献   

18.
汪晓华  单连春 《求索》2013,(10):194-197
民间法以社会权力为基础,社会权力是指以特定范围内的社会主体的同意为基础、以契约为表现形式,并受到一定程度程序控制的社会强制力,具有“同意性”、“契约性”和“多元性”特点。社会权力视角的民间法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具有“冷暴力”、“文化性”和“族性”特征。社会权力的变迁必然引发民间法发展路径和范式的变化,社会权力是民间法效力的重要基础。应构建民间法与国家法沟通的理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张雷  马向真 《前沿》2011,(21):18-21
良心是直接确定性的精神,良心的真理就在它自身,良心以其直接性消弭了道德世界中的对立与混乱,使自身达到与普遍道德意识的直接等同。但良心作为普遍物却陷入了抽象极端性,良心为了维护自己的纯洁性而害怕行动,使良心成了静观的优美灵魂,优美灵魂只静观不行动,即知与行的分裂导致了伪善。由于在自为状态下,出自良心自身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但它又坚持自身是与普遍物一致的,也导致了伪善。  相似文献   

20.
“德,国家之基也”;“德惟治,否德乱”。这些话的意思是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国家的生存,道德薄弱就治理不好国家。而官德尤为甚。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管理、协调、服务计程中所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及道德规范等。官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前途、社会的发展进步。宋代名相赵鼎说得好:“更不善,政虽善不行。”领导干部担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道德是保证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