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雇佣劳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纠纷越来越多,但因我国目前立法上尚未建立雇佣人责任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以何种程序处理这类纠纷,做法多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的统一。为此,笔者认为,除国家立法应早日确立雇主责任制度外,当前在审判实践中遇到此类诉讼,应以雇主为被告,雇工为第三人进行审理。 一、目前雇工致人损害纠纷的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2.
雇工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的认定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雇佣关系的发展,雇主与雇工的纠纷日益增多,其中有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值得探讨。本期就雇工在执行职务时致人损害的赔偿问题发表两篇文章。欢迎继续来稿。  相似文献   

3.
试论雇用人的转承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用人对受雇人致人损害所承担的转承赔偿责任,是侵权损害赔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以探讨,略发浅见。一、确定雇用人转承责任之必要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政策以后,私人雇佣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允许和支持,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其他方面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雇佣劳动形式。诸如家庭中的保姆,个体户的雇工,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中的雇佣劳动制度,等等,丰富了我国的劳动制度形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和民事审判  相似文献   

4.
试论雇主转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雇主转承责任魏森在我国社会服务领域及私营经济领域,雇佣关系已越来越普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问题,已到了从立法上加以认真考虑的时候了。本文仅就雇佣关系中雇员(亦称受雇人)因执行职务致第三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雇主转承责任的归责原...  相似文献   

5.
雇主对于雇员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是民法理论中颇受争议的问题,各国立法对雇主责任的规定也存在差异。我国《民法通则》对雇主就其雇员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未作规定,因此对于雇员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的规定一直是实务界的难题。《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首次对雇主责任加以确认。本文主要通过对两则实例的解读和分析,结合相关的民法理论,旨在探讨对该条司法解释的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的繁荣,雇用关系已经愈来愈普遍。但由于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并未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调整这一领域,因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量雇用纠纷无法可依。尤其是对雇工在执行受雇事务过程中导致第三人人身、财产损害的认定,理论及实务界均存在分歧意见。故本文拟就雇主责任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吕红军 《山东审判》2003,19(6):103-105
雇员在执行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关于雇主的责任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无过错责任说,二是过错责任说。前者认为雇员在执行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应按照无过错原则,由雇主承担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  相似文献   

8.
雇员侵害他人利益,是否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现代国家从保护被害人的角度出发,一般规定雇主就其雇员因执行职务所加于他人之损害应负赔偿责任.但对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各不相同.我国现行法律对此问题未作具体规定,民法草案中的规定也不完善.本文试通过对各国雇主侵权责任制度的考察,分析民法草案中的相关规定,对我国建立雇主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雇佣劳动方式相继出现。在该劳动方式中,雇主与雇员之间雇佣劳动关系的缔结与终止由合同法调整;如果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职务活动,给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时,则由侵权行为法调整。但是,对于此种情形的民事赔偿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学理上尚有不同主张,审判实践中做法也不一。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究,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10.
一、雇主所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之性质及其法律依据众所周知,雇主与受雇司机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私营经济成份中的雇佣劳动关系,后者的职务行为为前者的意志所支配和约束,对前者负责,并据此有从前者那里取得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之权利。在这种关系的前提下,受雇司机在按雇主的意志执行职务时发生交通肇事犯罪,造成国家、集体或个人经济损失,雇主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雇主所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之性质以及审判机关裁判由雇主承担这一责任的法律依据,理论界观点不一,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派遣劳动者作为劳务派遣关系中的一方主体,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致人损害时我国现有的雇主责任规则难以适用,由此,在未来的侵权责任法中对其雇主责任应规定如下:在外部责任的承担上,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内部责任承担上,派遣劳动者承担重大过错责任;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有约定的依约定承担,无约定或约定不明时,派遣单位承担选任雇员的过错推定责任、要派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12.
近来,私人雇工劳动中发生的人身损害案件时有发生,而如何处理这类案件,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法律规定。我认为,确定雇员人身损害案件的构成条件,是正确处理该类案件的前提。根据审判实践,该类案件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雇员人身损害发生在私人雇工劳动中,是对雇员的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雇主与雇员间必须存在着劳动法律关系;损害必须发生在雇工劳动过程中。私人雇工中发生的人身损害,主要是指:(1)从事本岗位工作造成伤亡;(2)雇员从事雇主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造成伤亡;(3)在紧急情况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雇主有益的工作造成的伤亡;(4)在生产或工作中,因所从事的职业性质造成伤亡;(5)雇主以临时工棚作雇员集体宿舍,质量很坏又不及时修理,  相似文献   

13.
雇佣人侵权行为责任系指雇佣人对于受雇人在执行职务中对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赔偿责任。雇佣人侵权责任涉及雇佣关系的认定;雇佣人侵权责任中受雇人的过错是否影响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在有过错和无过错情况下雇佣人侵权责任的承担;雇佣人侵权责任的诉讼时效和雇主的求偿权。  相似文献   

14.
论雇佣合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文从民事法律行为的角度,探讨了雇佣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雇佣关系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规范,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雇佣人因受雇佣人执行职务致他人损害的归责原则进行了研究。作者考查了英美法、德国法和我国台湾民法关于雇佣合同的立法例,比较分析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受雇佣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认为受雇佣人的侵权责任与法人机关的代表人侵权责任有实质上的相同之处。我国民法应确立受雇佣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时雇佣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法人的侵权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田 《河北法学》2002,20(2):20-25
法人与自然人一样 ,具有侵权行为能力。但法人的侵权行为是指法人以自己的行为致人损害 ,其法律要件与法人就他人 (法人成员 )的致害行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所不同。法人侵权行为的成立 ,须具备以下条件 :须为法人的代表机关 (代表人 )或其他有代表权的人之行为 ;须为因执行职务而致人损害 ;须执行职务之加害行为构成侵权责任的条件。法人对其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致害行为 ,应对受害人单独承担全部责任 ,然后得根据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关规定 ,对有过错的代表人进行追偿或者处罚。  相似文献   

16.
论国家赔偿责任与用人者责任、加害人个人责任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飞 《法学杂志》2008,29(2):78-81
《民法通则》第121条调整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国家赔偿法》的调整范围。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政主体、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如果其系依据公法上的授权行使职权,则构成国家赔偿责任,应当适用《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国家赔偿法》没有规定的部分,即工作人员执行私法上的职务,致人损害的问题,本质上属于用人者责任。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行使职权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选择基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加害人个人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佘祥林之类的冤案、惨案的频发,引起了人们对职务侵权的关注。所谓职务侵权,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治性团体等法人单位以及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或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因履行职务行为致人损害的,由其所在的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负赔偿责任。很显然,与一般侵权不同,这种侵权的关键在于“职务”,即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所造成的侵权,其中尤其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为害最烈。根据法治社会“任何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原理,履行职务过程中造成侵害当然也要承担责任。但职务侵权的责任追究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雇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受雇人因执行一定的职务不法侵害他人权益时,如何规制其雇主的损害赔偿责任是法律上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无论从构成要件的认定,还是从责任承担的安排上,均可推导出雇主责任过错推定原则的合理性。我国未来的侵权责任法宜明确规定雇主责任为过错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般认为,国家赔偿责任依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致人损害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一类是基于国有公共设施因设置或管理瑕疵致人损害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的“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和《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的“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我国雇主责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主责任是受雇人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不法侵害第三人时,由雇佣人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属于特殊侵权责任,在责任主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等方面有别于-般侵权责任.2003年我国首次在侵权法中确立了雇主责任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该条简单的司法解释,难以对社会生活中模糊复杂的雇佣关系和雇主责任加以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操作,必须从明确界定雇佣关系的范围、区分雇主与雇员不同的归责原则、在确定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的同时允许受害人直接要求雇员承担赔偿责任等方面完善我国的雇主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