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贵州的民族文化变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最后到观念层面的过程。自然选择、政策影响、文化互动是促成这场深刻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清代贵州民族文化变迁的启示在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注意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元素,形成了灿若云锦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各民族谱写了贵州发展的历史,创造了贵州文化的光芒,留下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  相似文献   

3.
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少数民族古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它记录着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反映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生活,蕴含着民族信仰,体现着民族精神,具有规范各民族人民道德、整合凝聚各民族心理、调控各民族与生态环境关系等功能。虽然不同的少数民族古歌仍保留许多自身的文化特质,但在文化特征、生态伦理意识和文化传承功能等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是贵州独特地域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贵州民族地区古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儒学从汉代开始传播,并不断发展,使贵州有识之士能学习儒学、宣传儒学,促进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5.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自 1 983年以来 ,今年已完成第二十期调查 ,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组织实施及编辑的《贵州民族调查》之二十“贵州民族文化调查”专集已付印出版 (内部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 ,每个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创造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都有各自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华。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 ,贵州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 ,都有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是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很不平衡的 ,其受汉族文化、外域文化的冲击影响程度也…  相似文献   

6.
试论贵州农耕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嵘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05-109
历史上贵州各民族创造了多种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贵州的传统农耕文化因其诸多可持续发展因素而能够传承至今。时至今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贵州农耕文化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重建,将为贵州农耕文化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13,(4):45-46
王继超代表:少数民族古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贵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民族地区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贵州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贵州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素质,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地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明代贵州府志所见“三交”历史来看,与其将“三交”视为一种递进的层级关系,不如将其视为主体、方式、结果的表达。明代贵州民族交往主体即汉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民族交流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交流等方式,政治交流主要体现为外省流官入黔和黔人出仕中州,各民族精英在共同参与政权建设和管理中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经济交流主要是通过资源开发、技术传授和商业贸易互通有无,以满足各族民众的物质需要;文化交流主要是创建国家正祀、推行儒学教育以构建共同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生活交流主要是各民族共居共事以增进彼此的情感;最终促成各民族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交融状态或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贵州是贵州各族人民的重大使命,对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加快贵州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要搞好各方利益协调,要正确处理好农村问题及搞好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贵州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贵州各民族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民族村寨是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通过它表现出来的各种民族事象,都是村寨文化性格的展示。贵州民族村寨文化性格包括:人与自然的亲和、天人和一的时空意识;淡于宗教、浓于伦理的文化传统;亲地倾向与木、石、竹的依恋情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执着与固守等。贵州民族村寨的研究需从基础做起,包括为专项研究课题立项,开展深入调研,绘制贵州民族村寨地理分布图与文化分布图,对其历史价值、文化属性、社会地位、世界意义等进行论证,就贵州民族村寨在当前的生存、保护、发展、利用等问题展开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丁·德里达解构理论为指导,研究贵州文化结构,认为其结构的形成是从传统的二重对抗到多元一体的历史过程;其结构的独特之处带来了贵州文化双重边缘性、文化主体精神不强、开放性、封闭性及不成熟性等特质;提出贵州应从大力发展各世居民族文化、强化贵州文化主体精神──高原文化精神、适应21世纪知业社会挑战等三个方面促成贵州文化向多元一体的现代文化转型,并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制定贵州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史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既包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包括其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复合文化要素的结晶。对其进一步研究,展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历史民族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就贵州民族制度文化形成的背景、民族界线与同一性、地域差与多样性、双向导通与连续性、民族制度文化更新的潜在价值等侧面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料。一、民族制度文化形成的背景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东邻湖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接云…  相似文献   

17.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与反贫困SWOT模式分析,提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吕虹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57-160
创造贵州多元化民族文化生态圈,充分利用贵州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和多样性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文化,发展繁荣贵州民族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是贵州特色旅游的支柱,它依托于贵州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闪光点。目前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试图对此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州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由于各民族的不同生境,形成了民族间经济生活类型与样式及传统文化的明显差异,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应针对民族实际,坚持多样性、整体性开发原则。切忌短见、简单化和一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