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政工师指南》2010,(4):44-45
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产业融合趋势增强.产业升级的路径日益多样化,国际分工形成了产业间、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的多层次格局;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资源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节能和环保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对世界经济的格局和趋势产生了新的重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与发展方式相关的动向和趋势.需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业化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对高新区的专业化分工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估计各高新区目前在各产业上的生产规模,来初步估算各高新区的比较优势,以此作为一种产业分工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敏 《中国发展》2008,8(4):17-21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众多,因此要充分依托新型工业化推进城乡产业整体发展;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通过构建连接城乡的贸工农产业链,加强城乡产业的联系与互动;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有利于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验和我国既有实践表明,国际化是服务外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十三五"期间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面临高起点转型升级压力,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迫切需要寻求新型发展机会,以突破全球价值链分工陷阱,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影响两岸产业分工关系的诸种因素的迅速变化,无论就产业分工的形式还是深度,跨入90年代后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逐渐由过去简单的产业间垂直性分工向产业内水平分工转化,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1992年以前,可以说是两岸产业分工发展的初期阶段.1992年以后,影响两岸产业分工的因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陆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为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1992年大陆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  相似文献   

6.
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产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体系,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未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重点不是扩大规模,而是优化结构。这种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是顺应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重点推进产业链层面的分工,加快城市圈企业总部向武汉中心区集中、生产基地向周边扩散的双向转移,并明确城市圈各个城市发展定位,引导人口在城市圈合理流动,最终形成城市职能体系与产业组织体系、城镇规模等级体系三者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深化体制改革,构建起城市圈各个城市间产业分工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微观层面则需要企业加快组织转型与创新,形成城市圈内新型的产业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7.
要素集聚通过生产分工促进产业体系演进,通过地域分工驱动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要素集聚改变相关区域的要素环境,而要素环境决定特定区域的产业体系,进而改变地区空间价值。对特定区域而言,不断演进的产业体系总是与不断演变的空间结构相对应,两者耦合的机制是产业价值与空间价值的匹配。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体系与产业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与匹配模式。集聚是分工的空间组织形态,随着生产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的产品分工和价值链分工深化发展,地域分工呈现多层次格局,产业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外围结构逐步向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演化。深化分工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有序集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重要一环,是提升京津冀产业竞争力的强力手段。然而,京津冀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在京津冀地区市场活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不仅阻碍了京津冀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加大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因此,为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构建合理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补偿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打造一体化市场环境,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京津冀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宋卫琴  岑乾明 《求索》2012,(11):244-245,22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旧式分工是人全面发展的桎梏,并导致了城乡对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较为集中地论述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思想,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和产业教育来消除旧式分工给人们造成的畸形发展,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最终消除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全球化三大趋势正改变着当今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跨国投资为浙江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1.
翟冬平 《求索》2011,(10):80-82
国际分工经历了从产业间到产业内再到要素分工为主的深化发展阶段;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下,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割中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甚至出现福利恶化。在要素分工条件下,静态利益的分割取决于一国以何种要素参与何种层次的国际分工,较之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等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处于不利地位并导致静态利益流失;但由于要素流动以及中间产品贸易具有知识、技术等溢出效应强的特点,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等动态利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性的创意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已经开始形成。全球价值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在新的全球产业组织新范式下持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梳理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对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治理模式、产业升级等问题进行概括性探究,有助于全球化分工体系中我国创意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13.
姬军荣 《求索》2013,(11):235-237
产业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有研究文献对于产业集聚动因从分工、外部性、区位选择等角度进行了解释,但并未揭示出产业集聚演进的根源。文章基于知识分散化、片段化的社会现实引入知识分散理论,指出个体进行知识互补和整合行为推动了区域产业集聚的萌芽与发展;不同企业在特定专业方向的知识积累导致分工深化,知识溢出和流动激发集聚区内企业持续创新;在制约机制缺失情况下仿制和假冒会导致知识价值降低,引发集聚衰退与转移等现象。为此,政府应重视区域知识的增加与流动,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来推动产业集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推进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不仅意味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数量扩张,更要注重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产业分工中档次和位次的提升,促进两岸产业由依附型的价值网络分工关系向对等型的价值网络分工关系转换,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充分体现出传统发展观的传统工业勃兴后 ,人与自然的对立被激化 ,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促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传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应该引起人们的思想上的重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绿色的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并创造合适的社会经济条件来促成传统工业向绿色产业转化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区域优势也日益体现在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竞争力上。以中部城市武汉为例,探讨后发地区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一般规律。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存在"扎堆"似的地理邻近,但是由于一定的产业基础,以工业基地为载体的产业集群也能够形成较高的分工专业化水平。同时,分工专业化和基于知识互动的创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一届国务院领导同志分工,由我分管国管局。这次来主要是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国管局工作情况及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刚才,看了新建的广源公务员住宅小区,焕成同志介绍了国管局总体工作情况,前几天还阅读了国管局去年的工作总结和今年的工作计划。下面,我讲点感想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形成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古典主义建立了专业化和分工的理论框架,适用于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分析。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获取了分工利益,同时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在此分析框架下,本文结合浙江象山的针织业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产业金融为研究对象,意在为产业金融提供基于分工理论框架的理论基础,提出分工差异与产品公度的矛盾,是货币产生的原因;产业创新从潜在信息物化为现实生产系统所需要素的规模与社会要素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是产业融资产生的原因;产业分工后产生的产业分立和产业间非标准依赖,是产业金融产生的现实基础.并提出产业金融的功能在于促使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转化为生产系统和维持产业生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产品内分工的背景下,实现出口商品供给结构由最终产品向中间产品为主转变,有利于中国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改变出口产业虚高度化及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创新的深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构建以中国国内企业为上游生产环节的产品国际价值链,积极转变引进外资的观念,加强与跨国公司的非股权式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