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1.
宋卫琴  岑乾明 《求索》2012,(11):244-245,22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旧式分工是人全面发展的桎梏,并导致了城乡对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较为集中地论述了"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的思想,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和产业教育来消除旧式分工给人们造成的畸形发展,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最终消除城乡对立。  相似文献   
2.
岑乾明  宋卫琴 《求索》2010,(9):100-102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与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与思想的钥匙。分工使生产力进步,私有制产生,从而有了"代表城市"的利益与"代表乡村"的利益的分裂,这致使城乡走向分裂与对立;近现代城市分工的结果——大工业的出现使城市战胜了农村;当代分工的逐渐均衡即分工向农业部门发展促使农业逐步工业化,从而又使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最终随着分工的消除,城乡对立消失,城乡走向融合。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对城乡统筹有着重大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城市与乡村分野的历史起点,而最终城乡会走向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章通过考察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视域下分工的嬗变理论,试图揭示分工与城乡对立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这一著名论断的科学性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政策的终结与“终结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终结实质上是决策者的再决策行为。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效率和优化政策系统。但是,当前我国政策终结失范影响了政策终结工作的推进,从而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因此,尽快建立与健全“政策终结的政策”是推进政策终结顺利进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以来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包办”的供给模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而构建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要坚持两个方向:一要走民主化的路,这要求我们继续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二要走科学化的道路,这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评估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在于保障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畅通表达;而农村公共产品评估机制则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决策、执行、管理提供专业的分析、评估,保证供给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给我们揭示了城乡分离与对立的根源之后,提出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城乡必将走向融合"的著名论断。然而,在通往"城乡融合"的道路上需要怎么做,马克思并未给予明确的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艰苦却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理论。其在城乡关系理论及实践探索中成功的经验及失误教训都成为今天我们推进城乡统筹工作中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岑乾明  宋卫琴 《前沿》2010,(11):179-18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前在我国遭遇生存的危机与挑战,而这与当前我们地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突出有着密切的关系。化解危机的出路在于清晰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以区域社会需求为主导,突出专业特色。而民族地区综合性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专业特色建设上应从办学理念、学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及课程设置、民族特色教材编撰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