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赵俊清撰写的《周保中传》历经数年耕耘,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部长篇人物传记的面世,是赵俊清继《赵尚志传》、《杨靖宇传》之后又一部反映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人生战斗历程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2,(4):6-6
在东北抗联著名将领周保中诞辰110周年之际,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赵俊清撰写的《周保中传》出版发行了,这是作者继所撰《杨靖宇传》、《赵尚志传》之后,撰写出的又一部东北抗联英雄人物的传记。该书真实、生动和全面地反映了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人周保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和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情操的奋斗生涯。  相似文献   

3.
薛庆超 《世纪桥》2011,(2):6-10
一、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资政,顾名思义,就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安邦的历史借鉴。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关键是为谁资政。在中国古代,司马迁撰写《史记》,“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讴歌历史上的明君贤相,鞭挞乱臣贼子,“使乱臣贼子者惧”。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更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一部治国安邦的执政经典。  相似文献   

4.
颜萍 《世纪桥》2003,(5):63-63
我从小学到高中,就爱读为中华民族献身的英雄史诗.尤其对描写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的书籍,爱得入迷,爱不释手。有关这方面的电影、戏剧,也看过不少,自恃对于彪炳青史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认知的差不多,其中杨靖宇将军的英名,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是,在最近有幸拜读了解放军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的、作家卓昕的新著长篇传记文学《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传奇》一书后,对比以前自己读过、视听过的杨靖宇英雄业绩,不由得使自己大吃一惊,以前的认知程度,只是些皮毛、片段,距离英雄顶天立地的伟绩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
吕祖谦的《三国志详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三国志》的史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然而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将一些历史人物的面像刻画的入木三分,有助于使读者对某一个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同时《三国志详节》还引用当代学人对《三国志》人物的评论,说明吕祖谦编撰该书的真正用意,并不完全是为了一部简化《三国志》的选本,而是试图借助前人的理论来解读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既是吕祖谦诠释《三国志》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选本的方式延续了《三国志》作为史学名著的学术生命。  相似文献   

6.
郭孔延所撰《史通评释》,是第一部对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名著《史通》进行注解的专著,内容详赡,体例严谨,在《史通》研究史上具有典范作用.受明代学风熏染,郭孔延具有浓厚的“义理史学”思想,虽然也对一些史学理论议题进行了阐发,但过于强调史学的褒贬功能,其评论对象主要指向《史通》所涉及之历史事件与人物,藉以抒发自己的正统论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从而偏离了刘知几“实录史学”的主旨.《史通评释》促进了《史通》的传播,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自身历史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鼻祖司马迁写《史记》之前 ,即有许多史学著作问世。著名的文献资料丛书有《尚书》、历史著作有《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等。地方史国史有《木寿杌》等等。正因为这样 ,所以 ,不管政局有多么变幻 ,战火有多么频繁 ,历史记载却未少缺。值得中华民族特别引以为自豪的是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 30 0 0余年 ,记载详如历史再现。迄今为止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历史有这么清晰可与之相比。古人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之多 …  相似文献   

8.
正《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主要著作。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大臣,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我国"史学双璧",毛泽东视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两部大书之一(另一部为《史记》),终生喜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读史鉴今,为治党、治军、治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杨建民 《党史纵览》2007,(11):48-51
《朱元璋传》,是明史研究专家、曾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的一部史学专著.正常来说,这样一部著作应该与毛泽东不会有太大关系.但事实上,这部书中小到个别人物命运走向的资料探寻,大到全书总体基调,都受到了毛泽东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朱元璋传》中留下明显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沙健孙等著《中国共产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 ,是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 ,第 1~ 5卷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共 30 4万字。《通史》按照统一的编纂计划和写作大纲 ,约请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1 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 2 6人分工合作撰写。以下分别从《通史》的史学思想、史学成就和史学方法等方面对该书进行初步评介。一、史学思想(一 )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自建党伊始 ,研究和叙述中共党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不同时期都出版了大量的党史著作。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 :胡乔木的《…  相似文献   

11.
1920年7月.李大钊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他便开始在北京大学史学系、政治学系、经济学系讲授《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等课程。同时.他系统引入西方近代历史哲学.开创了我国现代新史学理论发展的先河。此后,李大钊又在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校讲授《史学与哲学》、《史学概论》,并著有《史学要论》一书,进一步丰富了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在史学理论研究、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了独特的新史学观。今天重温这一史观.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者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玉海 《世纪桥》2013,(8):18+29-18,29
《隐藏在深层次的历史真相》是一部考据出来的著作。以东北革命史为对象,对40个专题分别进行考订,以追求历史真相为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1927年1月3日下午,武汉革命群众与英国水兵在汉口江岸码头的英租界处发生了冲突,史称“一三”惨案。对惨案中武汉民众的伤亡情况,史学著作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有的说有“一名”群众死亡,如《刘少奇传》、《国际关系史》第4卷等;有的说有群众“当场”死亡,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等;有的则认为当时并没有群众在惨案中死亡。由杨天石主编的《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由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等著作,均…  相似文献   

14.
胡玉海 《世纪桥》2013,(10):18-18,29
《隐藏在深层次的历史真相》是一部考据出来的著作。以东北革命史为对象,对40个专题分别进行考订,以追求历史真相为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科研是党校教师的两大任务,也是两项基本功。我从1980年9月调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党史教研室任教近30年来,较好地完成了这两大任务,讲授过《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研究》等8门课,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共十六大的历史地位》等20多个专题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自治区社科重点项目2项,出版著作8部(包括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百余篇,参加中央举办的高规格研讨会5次。现就精心搞科研、扎实做学问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8,(8):F0002-F0002,F0003,F0004
2008年7月16日。为纪念靖宇陵园建园50周年,中共通化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杨靖宇烈士陵园建园50周年纪念大会。中宣部、国家民政部、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军区、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委宣。传部、吉林省相关部门、河南省确山县、白山市、靖字县:等单位的负责人和抗联老战士代表及杨靖宇将军的亲属等13000余人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18.
壮士与好汉     
《党课》2010,(15):104-105
《史记》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史学巨著,快乐大叔以为,相比于写那些帝王将相,司马迂写好汉更倾注了他的一腔热血。或许在他来看,这些来自民间的英雄好汉的故事更有嚼头,只是,有些所谓“壮士”辜负了司马迁的一腔热情。  相似文献   

19.
陈仲丹 《唯实》2013,(1):90-92
最近,一本原本是在学界流传的史学著作获得了各方面的关注。这本书就是19世纪的法国学者亚历克西·托克维尔的著作《旧制度与大革命》。3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专家们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两个必然”不仅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结论,还是马克思恩格斯及无数马克思主义者的生命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都是论证“两个必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通过历史事实论证“两个必然”,并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怎样实现“两个必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最终科学确立,主要通过形式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主要通过“大写字母的逻辑”(辩证逻辑)论证“两个必然”。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其结论也是“两个必然”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