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价值一元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则为其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坚持主导性和宽容性、价值理想和价值现实、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相统一等原则.在建构内容上应着重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对他们进行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弘扬现代集体主义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面对大学生存在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突出导向性。要实现导向性的目标,就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核心。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统一思想,要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越是呈现出价值多样化,就越应该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6)
文化自觉是人类主体精神的体现,多元文化的出现充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挑战。文化主体必须通过文化自醒、文化自省、文化自创等理性认知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境遇,理性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建构,理性把握其中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蒋彩霞  周宏军 《传承》2015,(2):84-85
多元价值观并存及价值观冲突是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的客观实际,也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必然会遇到的现实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价值观多元及价值观冲突的现状,并正确分析其对价值观建设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同、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樊利娟  段靖 《前沿》2012,(21):40-41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多元且物质化,重现实利益而轻理想信仰,自我意识强,且个性化明显等等.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旨在分析原因的同时指出应该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加强网络管理,积极规避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认知的不良影响,同时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注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价值教育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常宝红  安巧珍 《前沿》2011,(4):195-197
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体现高职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最本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价值观,按照核心性、普遍性、统一性、导向性的基本原则,从"做人"和"做事"两个层面对大学生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标准进行研究,构建以"爱国敬业、开拓创新、理性务实、勇担责任、诚信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当代高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反复以及知行脱节严重等认同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产生原因,尝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变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对一元价值观的解构不仅挑战着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性,导致个人价值主体的强化和社会价值整合力的下降,而且冲击着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根基。社会价值观由此将经历从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向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并存,从一元价值观到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共存,价值评价标准由重义轻利到务实求利的变迁。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将公正作为首要价值取向,将发展作为基本价值尺度,将和谐作为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直接决定着当代大学生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的认同、内化与把握。必须现实地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体系,关注大学生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的方式方法,科学地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洁 《人民论坛》2013,(11):131-133
需要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忽视大学生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从大学生需要出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对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采用利益分析法,但利益分析方法面临认同客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冲突、理性与情感层面的碰撞、多元利益博弈、"承认的政治"等的挑战。本文认为,价值是政治认同的核心变量,多元价值冲突是现代政治认同困境发生的根本原因。政治认同困境的消解呼唤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而政治认同归根结底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因此,从价值视角审视政治认同有利于对传统政治认同分析路径的反思,对于政治认同重构提供了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既要遵循价值哲学的基本原则,又应具有本土特殊路径。从价值哲学层面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根基是"主体间性"思想,相应产生"探讨式"社会情境,由此推演出"多元互构"的实践过程。进一步考察"多元互构"的具体展开,它是交互性、有机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就要通过视域融合达到内化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经历过无数的革命先辈的培育.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弘扬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现实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永侠 《人民论坛》2012,(36):186-187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着价值多元主义、价值相对主义以及价值虚无主义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破解价值观领域内的难题进而重建核心价值观是开展价值观建设的基本逻辑思路。从现实角度看,必须找到价值困境的深层根源,即资本的虚无化带来的价值真空与信仰缺失,有针对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共同体。然而,转型时期的中国,价值观混乱与迷失使得价值危机凸显。摆脱价值危机,走出价值困境的可行路径是进行价值整合。为此,首先,需要进行价值反思与价值启蒙;其次,需要通过社会成员做出理性的价值选择而确立自己理性的价值观;再次,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达成共识。只有汇聚东西方人类智慧,顺应时代潮流和大众意愿的核心价值观才具有价值整合力。十八大提出的民主、和谐、自由、法治、公正、诚信等就是价值整合的结果,同时也构成价值共同体建构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7.
陆畅 《就业与保障》2023,(8):100-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也是引导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指导思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就业意识的培养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意识融合,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关系,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当代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方法等。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自主创新和创业意识,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锦智  李逢春 《前沿》2012,(14):182-184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自身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对整体社会能起到一定的规约和范导作用.作为大学生个体来讲,其价值观会影响甚至决定其成长的高度和自我发展的程度.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塑造的哲学反思,认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需要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流出,吸纳其他文明的合理因素,并结合现实社会的时代主题,才能为自我完善的最终指向提供方向性范导.  相似文献   

19.
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自觉这一主题,生态信仰以生态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实效构筑在信仰与文化的互动逻辑上。因此,生态文明视域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在于对生态信仰文化价值的自觉。在当前互联网发展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视野必须拓展和实现网络生态下的实效,构建生态信仰文化价值信息网络;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中的大学生生态信仰文化价值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谢春红  邹再金 《前沿》2012,(19):26-28
多元社会思潮的现实性与干预性共生、潜隐性与传播性并存、掺杂性与正相关性揉合,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作用,而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出内容相互掺杂,正相关性呈发展势头;渗透见缝插针,影响方式凸显多元化;淡化核心价值,弱势文化带易被“入侵”的特点.应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社会思潮进行引导,实现负相关性的转变;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抢占弘扬主旋律的新载体与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筑文化防御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