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周易见龙>是我校离休干部谢祥荣同志以十年的精力写成的理论性学术专著.该书以论述易学的基础理论为宗旨,运用现代文化人类学方法,对八卦文化的源流,连山、归藏的巫数占断原理,周易象数的基本特征,以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科学依据等易学基本理论构架进行了科学而严谨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山东易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研究范式的转换,除在象数、易理两方面继续深入探讨外,呈现以现代科学理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这个时期的山东易学可划分为晚清民国时期、建国后十七年时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粉碎"四个帮"以来新时期四个阶段,曾出现两次繁荣,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的易学研究走向新的辉煌,全国性的易学研究中心在我省形成.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2)
正蒙古象棋,蒙语称为"沙特拉",亦写为 "喜塔尔",是内蒙古民间盛行的一种体育游戏。关于它的起源及传入蒙古草原的年代,在蒙古文献中未见记载,但在民间谚语中却常被提到。直到清代《口北三厅志》转引明人的《艺仙集》介绍蒙古象棋的棋步走法及其规则,才开始为世人所注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蒙古棋与内地之棋不尽同。不知其所自始,局纵横九线,六十四卦,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棋面圆形,将刻塔,象刻驼或  相似文献   

5.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代表先秦易学发展最高水平的《易传》,立足天人合一的学术立场,秉持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理路,高扬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和谐思想的价值取向,建构了在易学乃至中国哲学史上产生广泛而深刻之影响的贯通天人、主客的博大精深的和谐价值论思想体系.《易传》和谐价值论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刚健中正”的和谐价值形上诉求、“刚柔相推”的和谐价值根本原则、“保合太和”的和谐价值理想追求.《易传》所确立的与其宇宙观相贯通的和谐价值论,是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价值学说在宇宙论哲学高度上的一次理论总结与开新.  相似文献   

7.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离休干部谢祥荣先生,早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同时耽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易学、佛学颇有见解。离休后,更是潜心研究与著述,并于前年推出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周易见龙》一书,洋洋六十万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重新诠释了《易经》这部中华文化的元典。书一出版,即受到易学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誉之为近年易学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举国上下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共赢的科学和谐发展道路,以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有意思的是,《周易》古经(即64卦)之《坤》卦的主旨,恰与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观殊途同归。本文试图讨论这一深厚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周易》卦爻符号和文辞内含整体性原则、变易思想、互补观念、均衡方法。 一、整体性原则 《周易》作者认为,天地产生万物和人,万物和人与天地共处于一体,有着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结构。《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通过仰观俯察、效法自然之道而成书的《周易》六十四卦也是一个整体,体现了天地万物整体性。从今本六十四卦排列看,《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乾为天,坤为地,象征世界开始于天地。以坎离两卦为上经末,  相似文献   

10.
正《周易》(即《易经》)是我国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经》本身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15,(4):52-53
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希望。青年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热情高,有闯劲,但也有许多短处。在成长过程中应扬长避短,特别是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摘自习近平《摆脱贫困》之《从政杂谈》篇激情似火,是所有青年干部共有的特质。"火"有何哲理之义?《易经》"离卦"有释。"离卦"象征火德。"象曰:明两作,离。  相似文献   

12.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13.
论易学与儒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并不是儒家开始就明确了的经典 ,像《诗》、《书》、《礼》、《乐》一样 ,易学被招入儒学 ,进而充实、发展儒学 ,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孔子开始 ,至《易传》出现趋于成熟 ,至西汉定儒学为一尊成高潮。《周易》在充实发展儒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充实。最后升华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理论巨著。而这个升华主要是靠后起儒家托孔子所作的《易传》完成的。故儒学与易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学界看法历有歧异,其中一派断然否定两汉易学之间的传承天系,认为西汉易学至东汉已经失传,代表人物为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尚先生在研究《焦氏易林》的基础上,曾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观。 《焦氏易林》自古被人们视为占筮之书,先儒为之注者不多。即便“昔人为之注者,只释其故事、地名、人名及草木禽兽虫鱼之名,无释及卦象者”(《焦氏易诂》)。自尚秉和先生《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  相似文献   

15.
舒展 《唯实》1996,(Z1)
自猿人从树上下来学会直立时起,人就没有离开过土地。元谋人在170万年前用作石核、刮削器的原料来自土地。人之成其为人,那是由于我们双脚站在土地上。人类与大自然的诸多关系之中,第一个关系就是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关系,这是人类对大地最初的原始的认识。 当人类进化到有了自觉意识的时候,才懂得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就区分开来了”(《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易》,将天地放在64卦之首,“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易·序卦传》);因为大地广博深厚,包容远大,柔顺执着,负载万物,象母马一样有生育能力,有知识的人应该效法大地的德行(《易·坤》)。有了土地,才有河海森林谷物矿藏和其他生物;有了土地,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北京周口店的洞穴,表明我们的祖先是从大地的怀抱中走出来的,然后学会了种植耕作搭棚盖屋。土地,是人类开拓发展的根基。人类在数百万年漫长的进化中,每一个脚印都离不开土地。由于土地造就了人类,所以我国有女娲以黄土造人的神话,《圣经》中提到土地达600多处。这些反映出人类与土地互  相似文献   

16.
孔令杰 《理论学刊》2012,(7):103-106
“复”和“有罪先请”是汉代的两项重要制度,《汉书》、《后汉书》中多有记载.郑玄《周礼注》中也有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记载,并且列举了多种“复”和“有罪先请”的情况.将郑玄注中的材料与其它文献进行对比,可知彼此可以互证和互补,并能丰富和加深人们对汉代“复”和“有罪先请”的认识.这是郑玄《周礼注》对汉代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18.
据报载,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在去年国庆假期间与易学界同仁相聚对话时,提出"儒家思想的源头在《周易》,要复兴儒学要从易学入手"的重要主张。这里,我想就如何"从易学入手"的问题发表一点肤浅见解。宋代朱熹在他《周易本义》中谈到"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书,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今人任  相似文献   

19.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杨华祥  祁绍明 《世纪桥》2011,(15):39-40
本文通过对汉代以前易经的发展历史进行考察后,认为文王对人文周易的主要贡献在于"恒德",孔子在此基础上强调"损益"。研究周易更应该注重其人文思想而不是神秘的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