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效雷 《理论学刊》2012,(11):72-76
经学之发达是清代学术的一大特色。清代易学研究是清代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清代易学有助于加深对清代学术特色的理解,有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清代学术。清代易学成果主要有:王夫之和李塨的义理易学;惠栋《易汉学》对汉易的钩沉;张惠言《周易虞氏易》研究;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清儒对"河图""洛书"的考据。  相似文献   

2.
《荀子》用典颇繁,但直接涉及《周易》者却相对鲜见,后世多因此而忽视荀子与《周易》之间的联系。然而细究荀子对《周易》的看法、荀子引《易》与用典,以及《荀子》与《周易》文本间的思想关联,可知荀子与《周易》的关系并不简单。荀子不仅对《周易》的文句、义理十分精熟,而且时刻融贯《周易》之理以指导修身、立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得益于对《周易》"时"、"中"等核心概念的把握,使得其书成为"圣道"与"易道"兼备的著作,其人亦成为先秦时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史学与易学在李贽的学术研究中密切关联、不可分割。李贽以《周易》义理诠解历史,阐发对历史兴盛衰亡的看法,同时秉持"经、史一物"的立场,以经世致用为鹄的,通过以史证《易》拓展了史学自身的历史观念,形成了义理与象数并重、史学与易学互证的学术进路,推动了明代中后期史学与易学两个学术领域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传统史学与易学的交融、发展中,李贽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4.
论易学与儒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并不是儒家开始就明确了的经典 ,像《诗》、《书》、《礼》、《乐》一样 ,易学被招入儒学 ,进而充实、发展儒学 ,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孔子开始 ,至《易传》出现趋于成熟 ,至西汉定儒学为一尊成高潮。《周易》在充实发展儒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得到充实。最后升华为一部无所不包的理论巨著。而这个升华主要是靠后起儒家托孔子所作的《易传》完成的。故儒学与易学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姜喜任 《理论学刊》2020,(2):153-160
围绕《周易》一书的作者问题,汉末经学家郑玄在汉代儒生通经致用的现实诉求以及"推阴阳言灾异"的时代风气双重背景下,充实发展了班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观点,建构起一套完整的圣王作《易》垂教经世谱系。郑玄认为《周易》导源于有巢氏和燧人氏,两位圣王确立了《周易》"指天以施教令"的垂教经世模式。伏羲有感于燧人氏的"刻白"而画八卦,并以"消息"二字点化八卦,创立"十言之教"。神农氏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由此以农业和商业两大文明教化天下。文王系辞,以忧患之道教化百姓。孔子作传,会通伏羲的质教和文王的文教从而形成儒家文质彬彬的教化方式。从有巢氏、燧人氏到文王、孔子,《周易》一书的创作过程既是历代圣王垂教经世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人类政教文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时代、作者以及符号 上古有三易,一个叫《连山》,一个叫《归藏》,一个叫《周易》。按照记载,它们的经卦都是八,别卦就是六十四,三易是一样的。但是三易产生的时代和作者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夏代是《连山》,殷代是《归藏》,周代就是《周易》。其作者,按照比较通行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是学界之共识,但尚需深入理解。《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既是创生之源,也是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思想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阳刚、阴柔、中和之美的不懈追求是传统文化创新中超越层面的主要致思,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由此,大易之生、大易之和、大易之象、大易之美、大易之复,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总图谱。  相似文献   

8.
易学思维及其在近代中国之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无论内容是还是形式上都有其鲜明特点。易学思维最突出的特点 ,在于变、变易、生生不息 ,此乃“大道之源”。以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易学“变易”思维传统与西方近代进化论结合起来 ,论证中国现实社会变革 ,使进化论在中国得以生根 ,易学思维通过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学界看法历有歧异,其中一派断然否定两汉易学之间的传承天系,认为西汉易学至东汉已经失传,代表人物为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尚先生在研究《焦氏易林》的基础上,曾系统地阐述了其关于两汉易学的传承观。 《焦氏易林》自古被人们视为占筮之书,先儒为之注者不多。即便“昔人为之注者,只释其故事、地名、人名及草木禽兽虫鱼之名,无释及卦象者”(《焦氏易诂》)。自尚秉和先生《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及  相似文献   

10.
一位朋友为他会所的"阁"取名,要我出个主意。说不要"完美""至美"之类的词意,以迎合文人雅士爱好为妙。既不落俗套,又有文化味,看来要求挺高。经查阅经典、苦思冥想,忽然想到曾国藩的"求阙斋"。借其寓意,不就是立意新颖、恰到好处!1 8 4 5年,曾国藩为自己的书斋自署《求阙斋》。"阙",即"空缺"之意。曾氏"求阙"源于《周易》。他从读《易》生发感慨,领略"阴阳相生,一损  相似文献   

11.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13.
《周易》关于君子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它透过纷繁芜杂的宇宙万象,探究其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湛命题,秉持"天人合一"和"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整体思维,倡导君子应该法天则地,践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培育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努力追求"保合太和"的价值理想,构建了综合百家、超越百家而又独具特色的易学君子观。《周易》的君子观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孕育、嬗变和升华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今对我们仍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其当代价值弥足珍贵,应予以深入发掘、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影响久远的《周易》哲学,对于近代中国思想家严复的“天演哲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乃至奠基性的意义。《周易》强调“变”的绝对性,为严复接受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论作了理论准备;在易学的传统中形成的若干“默认点”如“物极必反”、以“未济”为“亨”等,支持了“天演哲学”的非目的论路径;《周易》由术(卜筮)而道(理性)的历史造成的相容主义诠释传统,体现在“天演哲学”中,则成为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与发挥竞争意志可以改变国运两者并行不悖的理论。严复的个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近代思想家如何通过“新知附益旧学”的方式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胡塞尔现象学的视野下,根据其意义学说,对《周易》中的卦爻画符号作为表达式进行了意向性的分析,对卦爻画符号和卦爻辞意蕴的开显作了意义历史的追溯,对“易”的生活世界的特性作了初步的考察,使《周易》之意蕴在现象学中进一步向我们敞亮起来。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心编写了本书。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作为我们民族"根"和"魂"的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中华传统经典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吸取蕴含在中华传统经典中的丰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智慧,人民日报海外版精心编写了本书。全书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老子》《史记》等众多典籍中精选了一百四十余条古典名句,按中  相似文献   

19.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两汉之际的《易纬》,对西汉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官方主流易学亦即以卦气说为核心的象数易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与开新,在汉代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易纬》最大的贡献在于其从宇宙论高度而对汉代象数易学的核心内容亦即卦气理论所作的哲学形上诉求及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