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风 《求索》2014,(12):96-100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价值基础,也是柏拉图正义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柏拉图正义观是一种整体性和谐的正义观,追求整体性和谐是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特征。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观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重大启示。公平正义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整体性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林春逸  刘鑫淼 《求索》2005,(6):129-131
柏拉图的正义是一种追求“和谐”的正义,正义的国家就是整体和谐的国家、正义的人就是德性和谐的人。但是,柏拉图所追求的“和谐”,不完全是正义的和谐,其正义观具有明显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正义是追求和谐的正义,其和谐是正义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阎菲丽 《传承》2011,(25):36-37,57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正义的和谐社会,即一个完美的理想国。其正义观包括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个人正义是城邦正义的体现、是实现城邦正义的前提;城邦正义为实现个人正义提供了外在的客观条件,不断促进个人内在和谐的实现。对于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既要看到其局限性,也要看到其中的合理部分,如节制欲望、男女平等。崇尚集体主义等思想,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小鸣 《长白学刊》2008,(1):157-158
作为正义概念的最早赋义者,柏拉图曾经明确从理念的角度来理解正义。在他看来,正义的理念是一种超验的东西,不能用感觉来证明其存在。尽管正义的这种极端超验的性质妨碍了它在宪政秩序中的实现,[1](P4)但是,柏拉图将正义超验化这一点本身却反映了对于他来说正义具有道德理想的性质,而且这种道德理想是人们难以企及的。柏拉图想在城邦中,想在公民身上找到一个绝对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5.
(一) 正义(或译公正),是西方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西方正义理论,虽然源远流长,观点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正义观。第一,正义就是各尽其职。在古希腊,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起构成“四主德”,因此柏拉图也就把正义看成是其他美德实现的最高境界。柏拉图认为,就个人来说,当他的理性(其美德是智慧)、意志(其美德是勇敢)和欲望(其美德是节制)三者和谐地发挥职  相似文献   

6.
申林 《长江论坛》2011,(4):13-1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它由以下内容构成: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概念、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国家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正义的维持。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在缺陷在于:第一,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基础,但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概念与个人正义概念都存在问题,而且柏拉图夸大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性,并忽视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的矛盾;第二,哲学王统治是国家正义和普遍的个人正义实现的关键,但柏拉图没有意识到哲学王统治与国家正义一致的或然性以及哲学王统治本身的内在困难;第三,国家正义和普遍个人正义的维持依赖于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真正维持国家正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正义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神话中,而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正义问题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柏拉图将正义与德性、社会分工紧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除了认真给正义下定义以外,还提出了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古希腊正义思想对当代正义观有深刻的影响:麦金太尔的“正义是美德”的思想受柏拉图、亚氏影响甚深,而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诺齐克的“作为权利的正义”之争正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8.
高原  李盼 《传承》2013,(9):132-133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他在这篇著作中集中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建形式,提出“哲学王”等著名观点。柏拉图通过对他的观点进行不断地追问与挑战,彻底破除“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正义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显示出柏拉图的机敏与睿智,而且其辩论中闪现出来的思想亮点仍可为我们所吸收和借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佳 《人民论坛》2010,(8):242-243
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姜丽 《理论月刊》2014,(5):45-48
麦金太尔学识渊博、思想复杂,通过对麦金太尔正义理论进行思想渊源的梳理,将有助于挖掘其思想的本质内核。麦金太尔通过批判新自由主义正义理论,构建了自己的正义理论,即一种根植于历史传统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正义理论。有充分的文本根据和学理证据可以表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和阿奎那等人对之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接受并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正义和社群主义思想;从马克思主义那里他吸取了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理论;黑格尔的伦理共同体思想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理论对麦金太尔的正义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对阿奎那思想的分析与阐释,则为麦金太尔的正义理论赋予了一种超越性的基督教神学维度。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和谐构想:灵魂和谐、道德和谐、政治和谐,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柏拉图社会和谐思想具有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着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和耐心细致的论证分析,也表明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和深刻省思。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正义原则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总是指向公共问题的解决、公共目标的达成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其本质应该是符合正义原则的。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运行中,政策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并不能始终不渝地追求正义目标。政策主体的错位、缺位和程序正义的不足以及制度权威的失落等原因,往往导致公共政策偏离正义。在一定的正当性前提下,对于偏离正义的公共政策,"公民不服从"具有独特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们通常偏重于从正义概念辨析的角度理解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思想,而对柏拉图借助"厄洛斯的神话"隐微表达的正义可能性思想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在解析该神话三个核心意象——灵魂不朽、大法官及命运之阄——的哲学寓意基础上,初步阐明了柏拉图对"正义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并简要探讨了这个解释对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追寻正义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柏拉图反民主思想中的反民主成分与民主成分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做了简要评价,认为柏拉图反民主思想是有一定价值的,无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从它对现代的影响来考虑,都不应该将它完全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16.
读书     
《当代广西》2013,(16):60-60
《声西击东:一个90后的思想笔记》韩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本书是一位90后学人的哲学学术随笔文集,内容以规范性与分析性政治哲学为主,又及伦理学、心灵哲学与科学哲学等,阐释了自由、正义、平等、国家、公民、中立、自我、支配、自然禀赋、现代性、基础主义等诸多概念的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想要问的就是正义在城邦之中是何以可能的?施特劳斯不是从解释正义这个概念的内涵开始他的分析的,而是分析了历史上人们对待"正义"这个概念的不同方式,在他看来自然的即为正义。而波普尔则恰恰相反,受到英国科学经验主义的影响,在批判经验主义的归纳法中对基础论的知识论给予了最大的抨击,由此引申至政治哲学领域,批判了历史主义的决定论及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保守传统,捍卫了当代自由及民主制的社会,即他所提倡的"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莹  刘颖 《社会主义研究》2007,71(5):137-139
和谐世界秩序理念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思想、关于文明兼容并蓄思想、关于全球整体利益思想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均衡、协调、和谐的关注,又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和平、公平与正义等人类普遍价值理念的追求,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气派,是对西方主流国际秩序理论的飞跃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差异公民资格与正义:艾利斯·马瑞恩·杨政治哲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中,艾利斯·马瑞恩·杨以其"差异的公民资格"与"差异政治"而独具特色.从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的批判出发,她说明了自由主义普遍公民资格如何忽略或至少是回避了差异及差异群体的权利要求.她以差异的公民资格为切入点,揭示出女性主义政治哲学之差异正义的根本理论诉求,这不仅为女性等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指明了方向,也试图以另外一种新的视角,即公民资格的理论视角,冲击传统意义上普遍主义的正义理解.在当代多元文化的广阔背景下,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照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而差异正义的独特理论诉求也正日益成为普遍正义的一种有意义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