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金 《法制与社会》2015,(1):296-298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与家庭因素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文章对可能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些家庭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究,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父母教育能力的缺乏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出了一些对策,这对于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危险因素,旨在以此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保护措施,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这些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其中需要讨论性别、智商、基因等的作用;家庭因素,其中主要涉及家庭结构、亲子关系、父母监督等方面;社会因素,其中需要注意同侪及学校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孤立时的所造成的影响很小,但是它们累积起来,将会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妥善地对这一问题加以应对,就有必要综合地考察危险因素,为之后采取有效、全面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家庭方面论述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物因素尽管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是犯罪行为研究不能回避的因素。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目前国外关于犯罪行为生物因素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遗传基因、神经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与犯罪性有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报告及结论,但争议较大。其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有相貌特征及皮层部位和脑功能障碍等与犯罪性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202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主要讨论了犯罪学学科发展路径、犯罪测量与犯罪趋势、犯罪人犯罪倾向的影响因素、犯罪行为发生的情境因素、网络犯罪防控、青少年犯罪治理、大数据技术与犯罪预防等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疫情防控背景下犯罪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需求。当前及未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在全面加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犯罪测量研究、我国犯罪下降现象研究、犯罪原因理论的整合应用、犯罪预防措施的科学评估、犯罪科学或犯罪预防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而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家庭因素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形成机制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司法实践表明,容易引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家庭主要有五种:残缺型家庭;盲目溺爱、放纵型家庭;"严管型"家庭;父母有不良恶习的家庭;贪欲型家庭。  相似文献   

8.
范雯雯 《政府法制》2012,(28):46-47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存的“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现象因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巨大影响,一直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而青少年犯罪则更成为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正日益突出,犯罪率上升,主体低龄化、扩大化,犯罪现象复杂化、智能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其原因,有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个人原因,也有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的因素等。而在这诸多原因中,家庭因素是最直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成因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是犯罪成因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已经广泛涉及到了生物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策等层面,迄今还没有令各方一致满意的定论.作为犯罪行为产生的最直接的因素--心理层面的理论研究则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领域.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因理论研究逐渐采取了科际整合的观点,结合各领域各个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青少年危险模式包括了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提供了多元化的取向.我国的学者长期囿于传统的横断研究,鲜有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纵贯研究者,需要进行青少年犯罪纵贯研究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赵文婧 《法制与社会》2012,(34):288-290
作为当代中国犯罪比例最大的青少年犯罪是近年来所有犯罪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性质恶化速度极快、类型也有所增加、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不断升级,其趋势让人担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论述:简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现状以及趋势;简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最后,重点论述青少年犯罪的三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中建 《河北法学》2005,23(5):80-81
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权益侵害对青少年犯罪的激活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离开了认知、欲望、动机、情感和意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不可能被发动。只有充分认识这一心理过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犯罪原因分析的技术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和华 《法学》2013,(8):130-137
从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看,犯罪原因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犯罪行为发生的诱因性因素分析;犯罪行为发生的调节性因素分析;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源性因素分析。诱因激发需要和动机的产生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表现为自私心态和自毁情结的人格缺陷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前提,也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间接原因;遗传和成长过程是这种人格缺陷得以形成的基础,构成犯罪行为发生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女性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女性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个体外因素,并且从犯罪学的角度,指出对于女性青少年的犯罪的预防,既要看到预防的可能性,又不能不切实际。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政府、法律、家庭、学校以及女青少年自身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翟中东 《法学评论》2005,23(2):60-66
在当代中国社会 ,财产性的外在因素与关系是诱引犯罪增长的主要的直接拉动因素。诱引行为人犯罪的财产性的外在因素与关系同行为人犯罪行为结合的机制通常是行为人通过“发现”自己的贫困与“发现”财富的重要 ,产生对财产的需要。犯罪控制应当将绝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犯罪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犯罪表现研究犯罪表现研究是犯罪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1)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简析。其中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概念和本质;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结构;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形态;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的分类。(2)犯罪实施。包括:犯罪实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势;犯罪实施需要的个人条件;犯罪实施的空间、时间;犯罪实施的模式和结构;犯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性的一大严重社会问题,而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界因素有重要关系。因此,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要面临的大事。本文将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青少年的犯罪成因、如何控制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情境因素在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起到烘托和刺激的作用,对犯罪人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也影响到犯罪行为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本文探究了情境在犯罪心理产生和转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就对于受情境影响的犯罪如何进行预防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探求其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论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心理原因、家庭问题、不良网络文化等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诸多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作为新兴制造业城市的代表,东莞独特的经济结构和人口构成使其青少年犯罪在数量、主体、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东莞式"青少年犯罪既有着青少年自身原因,也有着家庭与学校教育缺位以及不良文化冲击的影响,更有着产业结构形成的外来人口盲目涌入而造成的城市不适应性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