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凡 《党政论坛》2009,(22):29-29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做爱地巴的人,他每次一和人争执。就会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他的房子和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执,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相似文献   

2.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的故事:英若诚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无奈地走出来吃残羹剩饭。自那以后,他就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会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3.
李洪良 《学理论》2009,(19):92-93
诗仙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流浪的一生,交游的一生,写诗吟诗的一生。然而他何以有这般的生命力,创造力?他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吸引着他走下去的事物是什么?在李自的近千篇诗文中,他常常歌咏古圣先贤的智慧,表达对其风云际会的羡慕,而往往以此暗表自己的怀才不遇;他也常拜访仙山,与道士交往,并认真的祈望自己有一天能化成神仙,乘鹤而去;他也常挽妓出游,而饮酒更是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些事物吸引着他,给他不竭的动力,激发着他喷薄的诗思,丰富着他诗歌创造的题材。正是这些事物,如同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不停地走下去,不停地创作。  相似文献   

4.
品格──个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价值。每一种真正的美德,如勤劳、正直、自律、诚实,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类的崇敬。具备这些美德的人值得信赖、信任和效仿,这也是自然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弘扬了正气,他们的出现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可爱。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直诚实、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他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切不可滥用误用。他应该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也可以做到真诚、公正、正…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刘彻爱说大话,就有人给他说大话。他刚即位,下了一道求才诏,宣称要超常规地提升他们,一下子四面八方给他上书自卖自夸的人以千数。这其中有一个滑稽大王,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北溟玉 《各界》2011,(6):54-57
77岁时,唐明皇李隆基走完了自己跌宕传奇的一生。严格地说来,他不能算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郁闷和气愤。如果他的心情很好的话,说不定还会活得更长久。  相似文献   

7.
优势     
他失业了,一直忙着找工作。今天急匆匆地出门,是赶去一家知名企业应聘。 主持招聘会的人事部部长一边翻看着他的简历,一边问,请问你自己认为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干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有个人一生气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圈。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一边跑一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家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然后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干活。”到了晚年,他的房子变大了,地也增多了,可一遇到生气的事,  相似文献   

10.
宁蔚夏 《党政论坛》2009,(16):60-60
那时,他是英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建筑设计师,除了年轻,一无所有,但他很幸运,参加了温泽市政厅的设计。他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一年后,市政厅落成,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他再多加几根柱了。  相似文献   

11.
周珣 《各界》2010,(3):3-3
贾政,公众印象中一个端方、木讷、刻板、无趣的迂夫子,一个气急败坏又束手无策的严父。 基本上,这个男人处于由盛年掉头向下的中年晚期,可能他自己也不足太清楚,但他肯定感到了生活的沉闷。他的职业生涯,已明显地无可作为。他的家庭生活,在完整和谐的表面之下,暗流涌动。他是大家族的老二,却掌握着家族事实上的管理权和财权,贾母对他夫妇的偏心,  相似文献   

12.
张雨 《党政论坛》2012,(6):39-39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对他的手下说过这样一段话: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二月是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我们悼念他,不仅要学习他的理论,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更要弘扬他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风范,从中得到深刻的教益,更自觉地当好人民的公仆。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平同志十六岁告别巴山蜀水,走上革命道路后,屡负重任,在解放大西南时,人已到家门口,却没有“荣归故里”。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早在苏联学习时,小平同志就打定主意,“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小平同志八十八岁高龄时,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不顾年迈体弱,视察南方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使改革…  相似文献   

14.
《团结》2001,(4):44-45
秋风在《南方周末》2001年4月12日撰文说,在任何时代,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全部是政治性的,在一个政治扭曲的时代,他的其他社会属性却未必就不起作用了。因此,如果某人对于其他人眼里的苦难时代(比如“文革”)产生了美好的记忆,那么他也许不应该(仅仅)感谢那个时代,而应该感谢他自己,或他的父母,或者是他的身份,他的单位,等等。他在那个普遍的苦难时代能够发现快乐,这些都只是个人的体验,轻易地扯到宏大的社会背景,未免太把自己当成人物了。就好像你最近中了彩,就感谢什么什么政策一样的可笑——否则,那些常买奖券而未中彩的人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5.
王涛,这位43岁的汽车调整工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他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等精神令人钦佩,而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的人生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平衡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如何将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给自己一个合理的人生定位,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并不容易。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能恰如其分地找到自己人生最佳位置更是十分不易。这位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不普通业绩的“汽车调整大/’,没有将自己人生价值定位在当前社会中最有诱惑力的做官和发财上,而是定位在一个普通…  相似文献   

16.
田地 《党政论坛》2010,(12):30-30
詹姆斯·罗杰斯是国际著名的投资学家和金融学教授,曾与索罗斯共同创立了量子基金。就是这么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杰出人物,童年时却常常被自己的思维所困扰。他的几何学成绩很好,每一次拿到题目,很快就能做出来,可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于是他就推翻先前的答案重新求解,到后来越思考越复杂,不得不沮丧地放弃解答,把题目空下来不做。  相似文献   

17.
河西 《各界》2011,(1):72-73
1937年1月9日,墨西哥海港坦皮科迎来了一位神秘人物。他头戴鸭舌帽,留着灰白的胡须,右手拎着一根拐杖,左手和穿着时髦的妻子手牵手,他的裤子奇怪地有点短,露出了自己的小腿和袜子。他的身后,跟着墨西哥最知名的女画家弗里达·卡洛,她是这位神秘人物的狂热崇拜者,日后,她还会有一个更亲密的身份——情妇。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0,(4):42-42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刚教授最近就一些媒体和研究机构不加分析地使用一些金融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可能造成不应有的社会视听混乱及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往低处走走     
我有一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家里,教授、老师可以随便在冰箱寻找自己需要的饮料和啤酒,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用担心校长大人给自己穿“小鞋”。  相似文献   

20.
晏建怀 《各界》2014,(2):66-67
一 李迪是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聪明颖慧、博学多才,当年还是毛头小予时,他曾以自己的文章为“敲门砖”,希望拜见文坛领袖柳开,柳开读了他的文章后,过了好久才出来,惊喜地对李迪说:“读君之文,须沐浴始敢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