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降洽谈有辱国格,对日本投降代表的挑衅、抗拒,噤若寒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年二战胜利后,美国以所谓"盟主"身份,对中国对日受降包括索赔等事宜指手划脚,甚至施以压力。当时杜鲁门政府继罗斯福逝世后,对华政策发生了质的改变。从主观来说,当时美、苏、英三大盟国都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尤其罗斯福,颇为厌恶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认为这是干扰了美国整体对法西斯作战尤其是对日作战的利益,一度还曾制订详细  相似文献   

2.
1943年,同盟国转入反攻,意大利无条件投降,德国之败已指日可待,中、美、英等国意识到对日寇的作战已成为同盟国最后的重心。美国总统罗斯福遂决定召开美、中、英、苏四大国元首会议,加强并协同对日最后一击。但当时的苏联领袖斯大林反对将中国列为四大强国,不愿与蒋会唔,对罗斯  相似文献   

3.
受降没有先例,临时抱佛脚观看纪录片中国的对日受降,从“最高领袖”蒋介石到何应钦及军事幕僚们,都无一个成熟方案。除了听从美国的意见外,并无深谋远虑的通盘计划。  相似文献   

4.
受降没有先例,临时抱佛脚观看纪录片中国的对日受降,从"最高领袖"蒋介石到何应钦及军事幕僚们,都无一个成熟方案。除了听从美国的意见外,并无深谋远虑的通盘计划。  相似文献   

5.
1943年,同盟国转入反攻,意大利无条件投降,德国之败已指日可待,中、美、英等国意识到对日寇的作战已成为同盟国最后的重心。美国总统罗斯福遂决定召开美、中、英、苏四大国元首会议,加强并协同对日最后一击。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中国作为战胜国和五大盟国之一,承担了在越南北部地区接受日军投降的任务。当时越南国内错综复杂的局面以及国际政治斗争的风云变幻,又使得此次受降活动超越其军事意义而凸显其政治意义和外交意义。本文拟根据有关史料对这一事件作一概述与评析。 一、中国军队入越受降的源起与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万胜 《和平与发展》2012,(2):60-64,72
日本历届内阁上台均坚持以"深化日美同盟"为核心的同盟战略。民主党上台后发展"同盟战略",更加突出"中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其"日美基轴"战略对内阁的约束作用日趋增大,限制区域合作框架下的中日关系的发展;突出"日美安保"战略,加大与美国联手应对传统安全的力度以防范中国;"同盟拓展"战略不仅不利于解决亚洲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南海问题),而且将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8.
以中篇名著《老人与海》而荣获国际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于1941年3月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访问了中国。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而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处于最严重关头的时刻。42岁的海明威偕同他的新婚妻子玛莎·盖尔霍恩取道香港来到中国,此行是应纽约《午报》主编英格苏尔之请,来华考察中国对日作战及日本在远东军事动向的。海明威和他的妻子走访了韶关前线,以及桂林、重庆、成都、昆明,并沿著名的“滇缅公路”经腊戌、曼德勒到仰光,然后再取道香港、马尼拉返回美国。其间,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与周恩来的秘…  相似文献   

9.
正经查阅历史资料鉴证,"飞虎队"是"美籍志愿队"的前身,而不是"美国志愿军"。"飞虎队"是1941年8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组建的"美籍志愿军第一大队",简称美籍志愿队或美籍志愿军,是专门对日军作战的空军;"驼峰航线"是1942年3月开辟,有六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输战略物资的"空中生命线"。如果说,当时组建的是"美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始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普遍影响并使之遭受严重衰退,尤其在"后危机时代"加增了其复苏的困难,但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却在危机中一直表现出色,不仅率先恢复了自身经济的活力与增长,而且继续保持了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这充分凸显出两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际关系》1994,(7):33-35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国际研讨会纪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美国国际研究与交流协会5月16-20日联合在哈尔滨和北京两地召开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贸易"。出席会议的中国、美国、俄罗斯专家、学者近40人。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战胜利的受降大典最终选择了南京,而非抗战中做为国民政府临时首都的陪都重庆。重庆在抗战中曾为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但南京是辛亥革命后于此建立中华民国,由孙  相似文献   

13.
吴韵婷 《东南亚》2010,(4):27-31
在马六甲反海盗安全合作机制构建的过程中,日本为马六甲反海盗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援助和防卫援助,这些援助行动除了维护其"综合安全"外,还体现了其"国际贡献"、"政治大国化"与加强海上力量的诉求。日本主导这一机制除了有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受日本社会总体右倾化的影响,同时也是对美国冷战后的全球战略尤其是"9.11"事件以后的反恐行动以及中国崛起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之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对台军售增加,今年4月撞机事件后,8月下旬,美国在南海海域又进行了一次双航母战斗群作战演习。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得不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和部署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得了原西班牙的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从而初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军事立足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美国在欧洲组建北约组织,与苏联对峙,在亚洲则拼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军事条约为基础的亚太前沿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合作国际研讨会纪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美国国际研究与交流协会5月16-20日联合在哈尔滨和北京两地召开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贸易"。出席会议的中国、美国、俄罗斯专家、学者近40人。会...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阿帕网”,美国是网络空间的先行者.为了维持网络空间主导权,2006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网络空间作战国家军事战略》(NMS-CO),制定了美国维持网络空间决定性优势的战略.此后,美国又制定了多个战略文件和相关实施计划,确保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性军事主导优势.总结分析过去十年美国的网络空间作战战略,对中国加强网络安全,提高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平心而论,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确曾想借二战结束后的受降之机收回香港,如果不是美国出尔反尔转向支持英国,如果不是蒋介石屈服美英的压力,香港毫无疑问可以提前52年就回到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军事战略中对于“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的关注有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由此形成了作战目标,后又将这类威胁源突出指向中国.在后一阶段,美国明显提升了应对“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在其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性,不仅密集渲染来自中国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还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对手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空海一体战概念2010年2月由美国《四年防务报告》首次提出,用于联合空军和海军力量,“整合各作战部门能力”和“引导未来所需能力的发展”,以便在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遏制和打败敌人。空海一体战是在美国经济衰退,国防预算吃紧,而国际新兴力量,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对美国利益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