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计算机犯罪是指以计算机作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及其他辅助技术手段共同实施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中的电子数据本质上是能够证实犯罪分子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行为的数据记录。其特点是 :与犯罪主体的相关性 ;与犯罪行为的相关性 ;认定犯罪主体的间接性。计算机犯罪中电子数据的获取原则是 :合法性、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审查应遵循的原则为 :既尊重专家鉴定 ,又注重侦查实践 ;以审查证据的证明能力为核心 ,兼顾证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犯罪模式痕迹是现场勘查过程中侦查人员、现场勘查人员进行现场分析的重要依据。在串并案件、缩小侦查范围、推断案件性质等方面,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除了对犯罪模式痕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以外,主要从其组分犯罪行为习惯痕迹与犯罪心理痕迹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绑架犯罪行为是绑架犯罪行为人在其绑架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施的。而绑架犯罪心理的形成,又是绑架犯罪行为人所身处的内、外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与作用的结果。笔者试图依据犯罪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绑架犯罪心理的内化过程、外化过程、变化过程等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揭示绑架犯罪心理形成的机理,以求促进对绑架犯罪的防控、侦讯、矫正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并案侦察是指侦察部门认定一个或一伙犯罪分子所为的多起案件串连起来,一并组织侦察的工作方式,是侦破多发性系列案件的一种有效的侦察措施。为了拓宽并案的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并案侦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笔者试图对支配、控制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结构在串并案件中的运用方面作一些探讨。一、运用犯罪心理串并案件的科学依据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是犯罪心理外化为行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是相联系的,罪犯在现场上的活动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罪犯当时的心理状态,而犯罪行为正是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实…  相似文献   

5.
<正>一、安全防控在盘查执法中的重要性盘查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依法对可能具有违法或犯罪行为的嫌疑人进行盘问和检查,以发现或确认其是否具有违法、犯罪行为或具有重大犯罪嫌疑,并及时抓捕嫌疑人的工作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流窜作案、团伙作案、隐蔽作案”时有发生,为增强打击力度,提高公安机关主动预防、提前发现、及时制止的能力,抑制形形色色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警察“盘查执法”的机会与频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刑事案件的办理中,能证实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真实充足的证据是必不可少的,而能够反映犯罪分子作案过程和手段的照片在证据中尤其重要,对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行为进行跟踪拍照是此类证据获得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在犯罪分子未知晓、未注意的情况下对其犯罪行为及相貌特征进行拍  相似文献   

7.
犯罪现场非正常意识行为是指犯罪行为人由于潜意识中的易激惹敏感点被触动而产生强烈的扭曲观念,并在其支配下所实施的侵害他人的犯罪行为。此类行为人作案前有准备、有预谋,犯罪过程中意识清楚、指向明确,并有逃避打击的行为,案后供述思维清晰、记忆准确,因此此类犯罪行为人有自控力和自知力,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方法是建立一系列的模型 ,而这些模型又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学对犯罪行为的认识有三种诠释模型 :GaryS .Becker诠释模型、Ehrlich诠释模型、Sah诠释模型。为了说明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 ,经济学需要不断扩充或修改其模型。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类行为目的的经济性越来越凸现 ,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框架 ,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人类犯罪行为的深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9.
对犯罪现场重建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以认知犯罪行为过程为目的,有相应的重建依据、重建步骤和工作原则。犯罪行为过程的重建以犯罪过程中的瞬间姿势和动作的重建为基础。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有几何学重建法、实验重演法和计算机模拟法。  相似文献   

10.
桑平 《警察技术》2003,(5):9-12
随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国网上追逃工作的全面展开,追逃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各行各业纷纷建立了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与这些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联系,以利用这些计算机信息系统为追逃工作服务,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与派出所人口信息系统的联系做了尝试,达到了利用户政日常管理在每次开机时自动查找近期办理户口手续的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工作对象中是否有网上逃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危害行为理论是我国刑法学理论的根基,在我国刑法学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危害行为在刑法理论中的体系地位不当,导致了犯罪构成理论的混乱和司法实践的困惑,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完善、刑事法治的实现尚有抵牾之处。鉴此,从危害行为理论的反思、危害行为体系性地位的辩驳以及司法实践的困惑等方面对我国的危害行为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同时把危害行为置于犯罪构成之前作为刑法中的行为进行评价,无疑会有助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体系既是刑法中的犯罪构成体系,又是刑事程序运作中的犯罪构成体系,故应该从刑事一体化的视角来重构我国现行犯罪构成体系。犯罪构成体系应由积极的犯罪构成要件与消极的构成要件构成,其中,积极构成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及其程度、罪过、危害行为能力;消极构成要件包括:法定的正当化行为和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阎磊 《桂海论丛》2012,28(2):102-106
契约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又是私法自治的工具。法律行为制度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法理学中有某种过度扩展法律行为概念含义的趋向。这不仅与民法学中法律行为本来的含义大相径庭,而且也有悖于英美法理学者的本意。法律行为是私法中独有的概念,只有私法中才有意思自治,才需要通过法律行为来表达。公法中,如行政法与刑法,根本不存在意思自治原则适用的余地,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法律行为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刑事政策的调整,是应对犯罪复杂化现象,有效节省刑罚资源、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重要举措。刑事侦查中应准确理解和应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是目的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形态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在司法实践中,调解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被广泛运用,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特殊制度,是促使双方当事人和解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廉和对抗性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刑事案件信息是办理刑事案件活动收集的案件本源信息和办案工作信息的统称,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是公安基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理上与信息管理的不同视角划分案件信息,其侧重点不同。从信息管理视角对案件信息进行分类设置具体数据项,是规范化采集与描述信息的客观要求,是保证案件信息标准化、案件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联查最广化,且推进侦查办案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方非犯罪化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犯罪化浪潮的产生和流行 ,对世界刑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既不能盲目跟随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对西方的非犯罪化运动的背景、实质以及我国的刑事立法现状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对比。非犯罪化浪潮对我国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刑法对行为样态的调整要体现法益原则 ,以符合社会保护需要为出发点 ;二是定量因素上应该从宽入罪 ,保证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警务制度和机制是当代监狱管理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以问题导向侦查为基础,以情报主导侦查为基本途径,以“博弈——合作”为策略的狱内侦查模式是现代警务制度在狱内侦查领域的具体实现。为此,必须加快监狱刑事立法和行政制度建设,保障狱内侦查由经验模式向情报主导模式转变,使狱内侦查更加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20.
侦查权的合法、高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监督体系。侦查的事中监督可以将侦查程序中出现的具体不当侦查行为遏止于萌芽,使其可能酿成的危害后果不至于在此后的诉讼阶段产生消极影响。我国侦查事中监督划分为司法监督、权利监督和预审监督三个维度,由于既存制度的不足和司法实践中现实因素的掣肘,侦查事中监督尚难取得理想的监督效果。而陆续曝光的冤假错案和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呼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侦查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